APP下载

传“道”

2018-03-28宋志英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身教师生关系德育

宋志英

小学是人的一生中重要的发展阶段。小学作为孩子们第一个走进的正式集体,第一个受教育的地方,小学德育教育的质量关系到孩子们一生的成长,关系到家庭的希望,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真正是任重而道远。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更应该做好育人工作,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学习策略、情感态度的培养。在我们对学生的启蒙教育阶段,在学生形成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一定要把“传道”放在首位,并且方方面面、时时刻刻的贯穿在每一个孩子成长的过程中。让我们的孩子迈好人生第一步,让未来的社会多一份安定和谐。如何“传道”,才能让我们如鲜花般娇嫩的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呢?作为小学教师,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言传身教,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言传身教”,是德育教育一个有效的途径。但更重要的是要能做到“身教”胜于“言传”。因为德育教育不同于其他方面的教育,它不是一般的说教,而是强烈的熏陶、感染。做,永远都比说更有说服力。在天真可爱的孩子眼里,老师就是他们学习的榜样。正所谓,亲其师,则信其道;信其道,则循其步。孩子们时刻注意着老师的言行,一个人格高尚的老师就像一面镜子,折射出爱与美,在孩子稚嫩的心田里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孔子也说过:“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还必须具有威信,起表率作用。但此威信不来自于教师在地位上的权势,也不受制于拥有知识的多寡,更不表现为言词的华丽,而是在道德品质上的崇高威望。教师若单凭地位上的权势,或学识,或语言是难以使孩子真正接受其教育的。即便被迫接受,也只能是听而不闻,闻而不信,信而不行,甚至有意反其道而行之。因此,作为教师要特别注意“身教”对孩子品格的影响,确实给孩子在各方面起到榜样的作用。显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要求孩子不做的,教师坚决不做。如果“身教”做得好,有时无须进行“言传”,一些最捣蛋的孩子也会自觉地收敛自己的不正当行为,口服心服地接受我们的教育,从而达到我们所期望达到的目的。

记得那年刚接手了一个三年级新班,午间阅读时间一直纪律不好,教室里总是静不下来,干什么的都有。我便试着用各种说教及奖励的方法让孩子把宝贵阅读时间利用好。一段时间后,虽然纪律有所好转,但学习效率不高,发呆的,玩手指的仍有不少,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长一段时间。一位老班主任给我支了一招……从那天开始,讲台上多了一个书架,里面有我的读书笔记,教育理论书籍。每天午间阅读时间,我不再站在讲台上监督同学,而是自己专心看书、学习,不出两天,孩子们也知道拿出书来阅读了,渐渐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了习惯,不管我在不在教室,他们都会“自习”了。我突然想起一句话:身教胜于言传。看着孩子们一张张专注的小脸,心里很满足。

二、尊重理解,建立平等师生关系

尊重,是最好的教育,也是最好的相处方式,能点燃一切希望。一个真正把爱倾注在教育事业上的教师,不仅能做到热爱孩子,尊重孩子的人格,而且能把自己和孩子放在完全平等的位置上。具体说,师生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学习、共同促进的一种关系。这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孩子个性发展、创造性的培养,更能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培养社会发展所需求的新型人才。

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有力保障。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够使孩子信服老师的教导,老师能够从孩子的心灵深处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中,培养了孩子的民主意识。由于教师对孩子的尊重,为孩子的成长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孩子的健全人格得到了充分的培养,使他们能够也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使他们养成从小就能够倾听别人意见、发扬民主作风的好习惯。而教师也能在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从自己孩子身上汲取新鲜的活力和养分。

三、资源整合,构建德育教育格局

孩子的思想道德素质受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建立以學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辅助,社会教育为延伸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齐抓共管的德育机制是实现学校教育社会化的有效形式与最佳方法。只有整合各种资源,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互动的德育工作开放体系,才能促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1.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的作用,以我们班主任工作为主,利用课堂主渠道和教材内在的思想内容对孩子进行德育渗透教育。组织学生准时收听校外辅导员定期做的报告。充分利用国庆节、重阳节等重大纪念日开展德育活动,激发孩子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热爱学习、热爱劳动的热情。

2.以家庭教育为辅助。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积极倡导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让孩子在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中陶冶情操。为每一个孩子建立一个成长记录袋,把孩子的每一次进步记录下来,让孩子从记录中不断总结、反思,找准发展的方向提升自我,同时也有利于我们、家长更加全面地了解孩子,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有效地帮助。同时,我们要积极主动联系家长,可以通过家访,以及充分利用微课掌上通、班级QQ群等联系手段,经常和家长沟通,争取德育教育的最优化。

3.以社会教育为延伸。以社区为载体完善德育基地建设,丰富学校和社区生活,营造良好氛围,提高社区成员品味,同时培养孩子们的爱国情操,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融合生活自理、实践劳动、社会考察为一体,组织孩子参加综合实践周活动。在教育孩子珍惜粮食时,引导孩子亲身参与生产劳动,体验“粒粒皆辛苦”的意境;在爱心教育活动中,组织孩子成立“爱心小队”,利用节假日定期轮流到敬老院进行多方面服务,营造尊老爱幼之风;利用“母亲节”、“重阳节”要求孩子在家做“端水给亲人洗脸、洗脚”一类实实在在的事,让孩子在爱的奉献中陶冶情操,受到感恩教育。

德育工作是塑造孩子心灵的重要工作,它如春风化雨,于无声处滋润着孩子们的心田,只要每一个为师者心中有爱,用博大的胸怀去启发、引导孩子,在潜移默化之中“传道”,就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让每一个孩子健康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身教师生关系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浅谈在教育中身教大于言传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言传不如身教——漫谈新课程背景下体育教师角色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身教重言传 最美孝为先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
身教重于言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