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生活走进品德课堂

2018-03-28邱玲

成长·读写月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品德儿童

邱玲

【摘 要】《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了“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充实教学内容”和“拓展教学空间”的要求,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要克服脱离儿童生活实际、说教式的教育方式。同样,新课程理念也倡导品德教学“回归生活”,强调以儿童现实生活为课程基础。因此,在品德教学中我们要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做到有实效性、针对性。那么,怎样才能让生活走进品德课堂呢?下面我谈一谈我的几点做法。

【关键词】生活;品德课堂

一、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我们都知道,学习社会生活离不开道德的学习,而道德学习的过程必定内在于社会生活的学习过程中,这就是说,德育要回归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这样,用源于儿童生活的真实镜头,学生会感受更真切,会自然地进入角色。如在教《身边的朋友》的第一个话题“它们帮助了我们”时,为了使学生认识生活中常见的公用设施,了解它们的作用,体验公用设施给人们带来的方便,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活动:第一个活动是“认识我的‘朋友”,让学生相互交流所了解到的公用设施,知道什么是公用设施。第二个活动是“我在社区找‘朋友”,这个活动让学生联系生活,看看社区中有哪些“朋友”。第三个活动是“‘朋友的作用”,这时让学生说说这些公用设施的作用。第四个活动是“我为小区请‘朋友”,在这个活动中,我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设计,给正在建设中的小区配备公用设施,在请朋友的过程中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公用设施与人们朋友般互助的关系。第五个活动是“不可缺少的‘朋友”,用真实的事例引导学生感受公用设施对我们的帮助。这样通过环环相扣的活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这样的德育也会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引导学生真情实践,学会生活

《课程标准》指出“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要求,我在课堂上,主要以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方法,以实景再现和案例讨论的方法,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真实的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和思考,帮助他们主动地学会思考、学会辨別是非,并对症下药。此间,老师一直只是一个活动和讨论的引导者,把课堂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在40分钟时间内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

三、让学生通过生活学习生活

学习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品德与社会》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教学应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即学生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决不能只局限于学校和课堂。这就要求教师努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走进自己的现实生活,让课堂为学生正在进行的生活起到引领作用,将课堂与生活互动起来,这样既能推动课堂学习,又能使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得到提升,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生活。

我带的是三年级《品德与社会》,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为实现“让学生通过生活学习生活”的目标,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科书,以提高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观察能力,感悟能力。如《我是聪明的消费者》中的第一课“到哪儿去买”的第三个话题“购物新方式”,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购物方式,并根据自己的购物需要选择合适的购物方式。教学这一环节,教师主要采用引导学生学习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来展开教学。在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学生模拟表演来激发兴趣,师生共同探讨新的购物方式,学生通过小组交流来获取新知。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真实的生活经历,自身的生活经验这些最好的课程资源来展开活动,让学生通过生活学习生活。尽力做到把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结合。使学生把生活中的感受与体验真诚的表达出来。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换言之品德课的教学要以儿童的生活为主线,以儿童丰富多彩的实际生活为内容,以密切联系儿童现实生活的活动为载体,以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为教学空间,让课程真正成为沟通生活与学习的桥梁。

参考文献:

[1]陈婕.立足学生生活,突显生本意识——如何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J].知识窗(教师版),2016(10):13.

[2]郄雪龙.让生活走进思想品德课堂[J].学周刊,2014(04):212-213.

[3]梁小英.让生活化教学走进品德课堂[J].中国校外教育,2013(25):29.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品德儿童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留守儿童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
论茶的君子品德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