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笔 勤思 悟情
2018-03-28杨丽
杨丽
要想让学生有大量的积累,必须让其广泛地阅读,不能只满足于课内有限的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而要让学生在课外能广泛地阅读,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指导,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切实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真正让学生“读有所得,读有所乐”。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可见阅读的重要性,且不谈阅读让人变得聪明,至少一个人的语文素养是要靠长期的大量的积累才能形成的,正如庄子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下面,我就以指導学生阅读《豆蔻镇的居民和强盗》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体会。
一、提笔,让学生“动手”读书
毛主席在谈到读书经验时,就有一句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可见,阅读时一定要随手画画、写写,这不仅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更是必需的阅读习惯,读读、画画、写写应该贯穿于阅读的全过程。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自读自批呢?我在指导学生阅读课外书时要求:一是在书中如圈画生字词,查字典标上拼音;用波浪线画出你喜欢的词句;用加重号点出重点词语;用横线画出篇章或段落中心句;不理解的地方画横线后再标上“?”或用短语写出疑问;有感触的地方尽量适时地用短语注在句段边。这样,学生一般都会有所收获。二是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警句格言、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摘录下来,积存进自己设立的“词库”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丰富的语言积累。
二、勤思,教学生“用脑”读书
只读书而不思考等于吃饭而不消化,读得再多也不会有所得,反而成为书的奴隶。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讲的就是要把读书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有所收获。如延伸性的要结合文本分析思考;阅读后要有所获,或能发现一些问题、解决一些问题。为了让学生读书更有实效,我布置学生每天阅读一个章节,然后将自己的阅读所得或疑问写在便利贴上粘在书上,第二天在小组里和同学开展知识小问答,每天抽出十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交流,就连平时上课不怎么积极举手发言的孩子,此时都十分活跃,都争着抢答,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也让阅读更有实效。
三、悟情,让学生“启心”读书
我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孩子们对文章的内容能够真正理解之后,也就有了自己的认识。这时,要求能够有感情地把文本读出来,也就完成了自己对文本的再创造。这就告诉我们对于同一篇文本来说,每个人的理解可能不同。当你能够把自己对文本中情感的把握完整地表达出来的时候,也就真正地读懂了这本书。
课堂实录片段:
师:这三个强盗们坐牢,和你想象中的坐牢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哪儿不一样?
生汇报交流
师:这就是作者埃格纳带给我们的童话世界。
师:在监牢里的这段日子,强盗有变化吗?你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生:他们变干净了,他们不偷东西了……
师:强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是谁改变了他们?
生:巴士贤太太。
师:你觉得巴士贤太太是个怎样的人?
生:善良、友爱。
师:小朋友们,故事读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想说的吗?你有什么收获吗?先同桌两人说一说。
生:我知道对人要友善。
生:我知道了不动笔墨不读书。
生:我读了这个故事,要向老杜比雅学习,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
生:我要向巴士贤太太那样热爱生活。
……
通过让学生交流这节课的感受,激发学生更好地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把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欲望燃到高点。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阅读应当成为孩子掌握知识的极为巧妙的工具,同时又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的源泉。”为了让孩子们在书的海洋中自由徜徉,为了让他们在知识的滋润下健康成长,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我们有责任培养并指导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让阅读成为一种乐趣,让书香浸润每个孩子的心灵,让校园处处溢满书香!
【作者单位:高邮市宝塔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