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归儿童本位践行“拙趣”教育创新特色之路

2018-03-28黄海燕崔越男黄丽君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水墨美术特色

黄海燕 崔越男 黄丽君

一、概况

1.历史名园,深厚底蕴

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迄今已有二十多年的历史,是一所以有着深厚积淀的历史名园。从悠悠古运河之畔一所小小的幼儿园悄悄积聚着原始的力量,在积淀中慢慢汇聚发展至今成为两园三址的幼教集团。点点滴滴,无不传递着海粟大师闳约深美、传承创新、海纳百川、兼收并蓄的精神。我们确立“立美于术,涂抹纯真底色;润爱于心,挥墨七彩童年”为办园理念,均衡优质教育资源,发挥特色品牌的辐射作用。在海粟文化的引领下,让我们的儿童主动、生动、灵动;我们的教师创想、创意、创造;我们的教育有形、有色、有趣。

2.把握定位,特色积淀

时间定格在1998年4月,吴家场幼儿园更名为常州市刘海粟美術幼儿园,自此确立“美术教育”为园所特色。多年来幼儿园始终坚持“以画载道、以趣怡情”的美术特色文化,举办了全国范围内大大小小的画展近十二个。2015年被评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基地,开启了刘美幼以“拙趣”为课程特质的游戏化探究之旅。

二十年的研究使刘美幼形成了“拙趣”的特色课程理念,即在幼儿美术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崇尚自然与自由之规律,奉行自主与愉悦之原则。自主开发园本课程;编制课程资源库实施案例集;开启线上水墨课堂、泥塑课堂公众号推送;形成了个性园本的特色园区环境及“海粟韵 彩墨童韵”美术节特色品牌活动。

3.《纲要》引领,关注游戏化价值

《纲要》指出:“能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游戏是儿童自我肯定的一种方式,一种手段,一种建立自我能力的媒介,让儿童有机会拥有力量。因此,游戏是儿童的自然权利和天然需要。美术活动对幼儿来说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他们借助画笔来表现自己的一种活动方式,还是展现他们对客观事物态度的表达形式。作为一所长期探讨幼儿美术教学的特色幼儿园,我们打破一成不变的美术教学模式,在课程游戏化背景下,遵循3—6岁幼儿身心发展的基本需求为基础、以游戏的方式使幼儿特色课程富有童趣的课程观念,在游戏中重新认识儿童,用游戏精神重塑教育观,从游戏切入构建“拙趣”美术特色课程。

二、内容

核心理念:自由生长 智慧创生

发展重点:以转变幼儿园游戏课程组织方式与幼儿参与活动的形态为主攻方向,充分挖掘幼儿主观能动的潜能、发挥幼儿天性,积累我园特有的实践策略与操作路径,建构园本的“拙趣”美术特色课程,使其成为孕育幼儿创生精神,提升审美意识和多元能力,与幼儿的生长节奏更加合拍、共振的幼儿美术课程。

发展目标

1. 以价值和意蕴、理念与常规、行动与策略、观察与案例为切入点,进行“拙趣”课程的范式方案建构。

2.关注幼儿生活经验、探究需求,促进幼儿在“拙趣”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心灵和经验多维生长。

3.珍视幼儿游戏的独特价值,真正做到特色课程的游戏化,让课程更生动丰富有趣、更适合幼儿。

4.转变教师的教育行为,提升课程执行力。

5.凸显美术教育特色,提升内涵建设和品牌提升。

发展思路

1.整合性:按幼儿园、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模式整体规划,充分挖掘周边及人力资源。让教师、家长、社会群体都成为幼儿美术教育的支持者、引领者,拓展美术教育空间。

2.生态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根据常州本土地域特点选择幼儿身边的素材,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引导幼儿用线描、版画、水粉、纸雕、剪纸、水墨等手法创造灵动的作品。以多种多样的游戏化活动形式,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自然天成,追求一份纯真、稚拙。

3.开放性:为幼儿提供对同种艺术手段不同的探索机会;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同一想法或经历,进行多层次创作。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动态地发展。

4.园本性:课程环境充分尊重地方文化、园本文化,架构充满生机的个性化“拙趣”课程环境。

具体内容:以创设个性园本化的“拙趣”课程环境、组织自主探究性“拙趣”课程游戏、构建适宜性“拙趣”课程资源库、推送共享性线上线下特色课程、搭建专业性教师成长平台五大板块来具体推进幼儿园特色发展。

1.创设个性园本化的“拙趣”课程环境

每个幼儿园一定带着自身特有的气息与特色,作为一所美术特色幼儿园,我们的课程环境充分尊重了地方文化、园本文化。“小社会”游戏专用室,运用了仿真的江南建筑格调,还原了海粟大师的出生地——青云坊。共设有常州梳篦馆、文亨桥、小河沿市场、回春堂等,大小22个别具常州本土特色的游戏场景。美术室整个房间的地面铺设着青灰色地砖,其特有的石纹肌理效果更增添了一份自然之美;一根根横梁上,层层叠叠地裱上孩子们日常的水墨画作品,温暖又富有格调;玻璃屏风上印着海粟大师的画,孩子们创意的大师作品。大师作品气势恢宏,孩子作品拙而有趣。画室里的一桌、一椅……冷的、暖的色调都来自于孩子们的大胆涂抹、想象。孩子们自己创意的家具陪伴着他们度过每一个最美妙的涂鸦时光;大厅里孩子们的临时美术展区、走廊上的班级路线图、班级里的平面图、区域规则和标识……这些都来自于孩子们的创意涂鸦。特色环境与氛围,架构出了充满生机的个性化“拙趣”课程环境。

2. 组织自主探究性“拙趣”课程游戏

在“拙趣”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为幼儿提供对同种艺术手段不同的探索机会;鼓励幼儿用多种方式表现同一想法或经历,进行多层次创作;记录幼儿的艺术探索过程。

(1)材料探究美术活动

我们尝试将“艺术”理解为幼儿与一系列材料进行美术创造的动态过程,老师们通过观察,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幼儿的兴趣点,一起确定探索的材料,形成了各年龄段幼儿美术活动方案。第一次探索活动幼儿是对材料的特性与操作的方法探索,第二次探索活动是在第一次活动知识经验的积累上再构建和创造,形成多种材料的组合与作品的多元化呈现方式。如,小班幼儿喜欢玩色,孩子们探索了指印画;中班水彩画探索《线线世界》中,孩子们尝试探索用水粉笔画出了粗粗、细细的线线;大班的孩子在材料的探索上多了创意发现,在关于“蜗牛”的泥塑活动中,第一次探索,孩子们尝试用揉、搓、抠、刻、雕琢等艺术手法在陶泥的世界里大胆创意,表现出独特的自主性。在第二次探索活动中,孩子们结合树枝、树叶等材料,给了小蜗牛打造了一个温暖的家,最关键的是遇到泥塑开裂的问题,孩子们还尝试借助胶水等工具进行修补,这个探索经验更难能可贵。

(2)区域美术游戏探究

在材料探究的同时,教师还鼓励孩子们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自发运用到美工区域的创作活动中。如,基于小班幼儿对钟摆的兴趣而进行的玩色活动;中班幼儿通过有趣的身体动作、情境创意涂鸦,获得了身体作画体验;大班孩子们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增加了更多的创意想象。12月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启的《自然的种子 想象的力量》江苏万名儿童创意美术双年画展中,孩子们用最质朴的画具记录下了与江南水乡的心灵对话,以及对点、线、面艺术的理解,传递出了自然、想象的力量。

每一次探索活动的过程,教师都努力追随幼儿的兴趣,及时提供支持,带领大家一起追寻,自主探寻“拙趣”课程探究之旅。或是小班孩子叮叮咚咚、敲敲打打、点点按按,尝试着借助颜料、树枝、石子、泥块、积木、海绵、瓶子、胶棒、皮球等各种绘画工具进行玩色探究;或是中班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刷、撕、印,通过借形想象从多个角度捕捉动物形象的形神稚趣;抑或是大班孩子在多元创作中生发的深浅浓淡、干湿灵动的主题性绘画……透过作品呈现的是儿童的艺术灵性,展现的是儿童心灵和经验的多维生长。

3.构建适宜性“拙趣”课程资源库

(1)“拙趣”美术活动资料积累

通过课程审议方式,做到美术活动课程适切,积累了(图片、课例、微视频等)的资源库,以“物化”的形态为课程执行提供保障。通过年级组、项目组的方式,分层推进优化实施的过程。我们仔细推敲学习平台上相关课程研究记录的样表。及时完善我园现行课程资料的收集,让大家有效记录研究素材。为进行二次审议和优化,提供更有效、可呈现的文本,有效提升了大家对“拙趣”课程的执行能力。

(2)“拙趣”美术活动群分享

我们利用集团微信群定期开展“周周推个个说”的幼儿常态化美术活动和教师园本美术培训践行中有创意的案例分享,内容包括活动名称、探索材料、创作手法、过程性资料以及作品呈现等,便捷的分享交流方式,让每个教师都发出自己的声音。以点带面,触发灵感,促进了全园的美术课程“活”起来,从而积累了一系列“拙趣”美术活动资源。一年中连续跟进22周,共计累积“拙趣”美术活动232个,在广开言路的思维碰撞中,在反思追问中,大家探索活动的表达具体细腻了、探索活动的思考更精准了。

在课题组成员的带动下,小中大班教师每周整理一次本班的美术游戏探索内容,以照片、视频、文档的形式分别归类、存档、群分享,形成了刘美幼“拙趣”课程资源库。

4.推送共享性线上线下特色课程

(1)线下水墨画活动

水墨画是颇具中国特色的画种,我们追本溯源,力求让儿童在水墨游戏中感受墨香墨韵,体验这一传神的绘画技巧,欣赏水墨的淋漓写意,萌发对国画的热爱之情。我们的做法:游戏激趣—借形想象—多元创新。

游戏激趣:基于孩子们并不了解“墨”这一绘画材料的属性、特质,我们在班级美术区域游戏中投放“水”和“墨”以及玩水墨游戏的材料,幼儿在试一试、玩一玩中发现黑黑的“墨”和水在一起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浓淡变化,形成水墨肌理花纹,他们利用这一现象,将水墨用滴管滴在水中玩了“水拓画”。

借形想象:孩子们在了解了水墨的特性后,不满足于简单的水墨拓印,他们发现拓出的水墨花纹里藏着各种神奇的事物,孩子们发挥自己的联想利用水墨拓印的花纹进行借形想象,神奇的水墨拓印画中开始出现了稚拙而有趣的动物、植物、人物……,除此之外,孩子们还大胆尝试了将墨泼在扇面上、纸伞上、白色T恤衫上等进行想象添画。

多元创新:随着孩子们知识的增长以及水墨绘画技能的提高,孩子的画面中出现了更加多元的事物,如有趣的故事情节、多种形态的人物、种类不同的动物或是集动植物为一体的主题性绘画。

从畅玩水墨游戏到水墨知识技能的不断积累,再到形成趣味水墨故事,老师时刻追随儿童的兴趣,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在玩水墨的过程中逐步生成了一系列水墨课堂的经典案例。

(2)线上水墨、泥塑小课堂

幼儿园充分挖掘园本教师资源,组成线上微课开发团队,利用我园微信公众号定期在线上推出“水墨小课堂”,由我园启富美术工作室老师亲自讲解儿童创意水墨画的绘画技巧;“泥塑小课堂”则是由我园“拙趣”项目实施团队羊伊人、倪静燕老师分享玩泥的创意。公众微信号推送的“水墨小课堂”“泥塑小课堂”特色课程内容,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频共振。自2017年3月至今已成功推送16次,其中9次在钟楼微课栏目择优分享,网络对外辐射的分享交流开启了钟楼艺术课程社区化的新篇。

5.搭建專业性教师成长平台

刘美幼的教师群体差异还是很大的,要做到真正面对全体,让每个人积极主动参与“拙趣”课程建构之中,充分挖掘幼儿主观能动的潜能、发挥幼儿天性,积累我园特有的美术实践策略与操作路径,我们搭建了多元的专业发展平台,促进教师们快速地发展。

(1)形成“拙趣”课程建设管理团队

观念的转变与更新需要自上而下,幼儿园从园长开始形成了行动机制网络,管理团队明确职责,组成共建指导小组,用足专家平台资源,进行二级分享。将省群专家信息,按借力明理的原则,通过微信平台、QQ群进行分享。并结合实践需要开展美术专题话题讨论。根据专家组推荐书目及重点章节学习输入等,把握“拙趣”理念优化的总方向与总进程。

(2)成立“拙趣”项目实施团队

我们根据每人的美术特长,成立了由骨干教师领衔的“拙趣幼儿美术课程”项目组和启富美术工作室,发挥他们的骨干辐射作用,同时通过沙龙研讨、同伴对话、资源共享、现场跟进等多种方式形成良好的共进氛围与环境。

(3)开启年级“拙趣”课程审议对话机制

年级组是一个十分特别的行动小组,面对的是同年龄段既有共性特征,却又存有特别性的幼儿。教师之间会有很多对话的基础,但观念认知会有差异。这样一个群体的思想碰撞是极具价值的,为此成了年级组一月二次大研讨,一周一次小交流的定期对话机制。

(4)建立班本课程建设小组

“拙趣”课程的落实归根到底在班级一日活动中,班级教师观念的转变是根本,我们形成了班级保教人员之间相互交流、讨论、协商的习惯,做到理念到行为的协调一致。

三、特色

自1998年确立特色教育、2015年成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基地以来,幼儿园全面落实《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坚持走美术教育的特色发展之路,以自由生长、智慧创生为核心,追随幼儿的经验和需要,师生共同构建了《彩墨童韵润常州》和《大美术教育理念的幼儿主题美术活动》系列园本课程。形成了“拙趣”课程资源库,在微信公众号定时推送“水墨小课堂”“泥塑小课堂”特色课程内容,实现了线上线下的同频共振。借助节点性事件(“美润童心,创意飞扬”——《指南》引领下的幼儿美术教学研讨会、 “江南忆”二十周年大型儿童画展;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基地现场视导;市、区级课程游戏化研讨现场开放;省、市级课题研究)加速了特色品牌建设的完善。这种“行政推动”与“内涵发展”间的联动,赋予了“拙趣”课程内涵发展的生长力。搭建优势互补、互助协作的广阔平台,让刘美的特色教育品牌资源进一步放大。

1. 构建“拙趣”幼儿美术课程体系;

2.创设个性园本化课程环境;

3.建立适宜性“拙趣”课程资源库;

4.推送共享性线上线下特色课程;

5.培育勤反思善观察的教师团队。

四、成效

1.幼兒在拙而有趣中玩味童年

在“拙趣”课程实施过程中,幼儿追随自身兴趣,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在接触各种艺术手段和材料的过程中,幼儿探索感受颜色、材质、运动方式以及空间构图蕴含的美感,并获得感官体验。他们学会仔细观察,辨别细微差别,有目的地操作材料,利用自己的直觉体验在感官探索游戏中获得乐趣。

2.教师在反思实践中提升课程执行能力

“拙趣”课程研究过程中,幼儿园依托省、市级课题科研项目研究,让每位教师在审视自我、理性采选中,更好辨析行动的有效性。让游戏的形与神更聚焦;珍视教师课程建构的已有经验,渗透游戏精神,关注了整体的课程文化。培养出了一批乐思善学的优秀教师队伍。目前刘美幼2人参加区级工作室。同时还成立了3个园内名师工作室(启富美术工作室、星心心理工作室、海粟舞之韵工作室)。教师中五级梯队人数达到 22 人,其中市学科带头人1人、市骨干2人、市教坛新秀2人、区学科带头人 9 人、区骨干 8人。中学高级教师2 人、小学高级教师 23 人、大专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 50 人,占比85% 。

3.品牌特质在且行且悟中彰显

我园先后获得全国幼儿美术教育联盟园、江苏省教师、校(园)长培训实践研修基地、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基地、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视导调研现场考核优秀、常州市主动项目发展一等奖、常州市文明单位、常州市平安校园、常州市巾帼示范岗、钟楼区幼儿园教科研工作先进单位、钟楼区优秀模范教工之家、钟楼区幼儿保健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

4.阶段成果在开放整合中多元辐射

2017年1月省视导后,我们共计接待24次面向省、市的现场开放、386人次的接待。与武进戴溪幼儿园、卜弋幼儿园城乡结对开展送教下乡、西进辐射等活动,搭建优势互补、互助协作的广阔平台,让刘美的特色教育品牌资源进一步放大。在游戏化的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坚持开放性原则,开放教育的时间与空间、开放活动的形式与内容,开放指导的策略与方法。强调一种宽松、自主、和谐、开放的环境,让幼儿在开放的环境中动态地发展。教师们在“拙趣”美术特色课程推进的过程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作者单位:常州市刘海粟美术幼儿园 江苏】

猜你喜欢

水墨美术特色
特色种植促增收
水墨
创意美术
中医的特色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完美的特色党建
当代水墨邀请展
什么是真正的特色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