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构建小学数学高效课堂
2018-03-28袁建忠
袁建忠
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在中国的课堂教学中占据“统治”地位。“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填鸭式”“满堂灌”似乎是中国传统教育的代名词,同时也是中国教育的“硬伤”。在这种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探索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都受到了一定阻碍。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培养适合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型人才,对我国教育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儿童就其天性来讲,是富有探索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自由和探索是儿童的天性和本义,教育就应顺应这种天性,坚守这一本义,引导并促进他们进一步去探索和发现。但事实却是,我们用一味的强制灌输、简单的“告诉”和机械重复的训练,伤害了他们自由和探索的天性,破坏了“儿童”的本义,也就是学习不再是单纯地在学校从教育工作者那里获得的知识,它将成为人们的终身需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不断获取和主动探索新知识的方法,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人们所具备的重要素质。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而高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在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基础上的更高追求。下面是笔者多年的数学教学实践中的几点思考。
一、营造民主和谐氛围,增强师生教学互动
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学环境与学习有着必然的联系。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学习的思维处于最佳的状态,而紧张的课堂气氛难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加强教材学习,教材是专家们精心编写的范本,是学生的第一手资料,具有直观性、可读性、可操作性、可探究性的特点,在师生交流中,把教材的潜在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使学生领略到数学知识的神奇和奥妙,学习到科学探究问题的方法,而且还能促进學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逐步的提高和发展。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建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多种教学模式。同时,我们教师还要用自己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转变评价的方式,教师每一个亲切的称呼、友好的眼神、期待的目光、关切的手势和充满爱意的微笑都可以在无形中缩短师生情感上的距离,都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共同探究知识,使课堂充满激情与活力,这样的课堂必然高效。
二、创设有效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由于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对小学生来说无疑是最枯燥难学的学科,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教学情境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征的实际事物或者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将抽象和形象、实际和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对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小学生而言是非常重要的。高效课堂要求教师大胆创新,创设不同于教材的教学情境,以问题研究为平台的建构性教学成为课堂教学主流。在高效课堂的研究中,注重创设情景,让学生在“境”中,从生活、现实、身边的例子感受数学的逻辑、抽象,在用心表达而出的“情”中,激发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兴趣。这样通过创设贴近学生有效的生活情境,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复杂、难懂的数学知识转化成学生熟悉的、易懂的生活知识,从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了学生数学语言的感知能力,增强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打造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兴趣是一种内在动力,是学生学习动机形成的重要因素,它能使学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让教师能事半功倍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有兴趣学习,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只有在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能使教与学相辅相成,才能使学生变学习负担为学习需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
三、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重视数学实际应用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若放手让他们去观察、去实践,他们学习的兴趣也就越高涨,学习的效果也越好。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构建必须对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运作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监督和调节。要本着“以学论教”的原则,立足于学生的“学”,着重研究教师的“教”。以不同的学习内容选择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学生学习的规律探讨教师的教学规律。在教与学中调动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标志。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目标,是学生不断经历、体验各种数学活动过程的结果。”“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识的和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应来源于生活,又要运用于生活。”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挖掘教材生活素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实出发,把数学内容与数学现实联系起来,给学习材料以丰富的现实背景。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问题,把应用的意识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使学生通过数学课堂学习增进对数学的理解,解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去积极地操作、分析、比较、推理和交流,从而获得数学知识、数学方法,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并切实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四、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引领学生自主探究
新课程把“自主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其目的是从根本上改变以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落后教学方式,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增强探究意识,学会探究式学习,在能动的参与和探究中自主获取知识。作为教师,我们要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要在数学课堂上引领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学习方式变革的成功尝试,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探究中的主动体验和实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兴趣。在高效课堂教学的实验中,根据小学生心理、研究特点和知识能力水平,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运用科学理论、实验法等研究方法,采取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实质的交流和互动,而不是仅仅围成一个圈,讨论讨论就完事,从实验结果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使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从而使学生和谐地发展。只有在课堂教学中把探究式学习放在首位,才能突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高效课堂的构建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课堂教学是一个由诸多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缺一不可。高效课堂的需要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既是教学活动的引领者、组织者,也是服务者,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与学生都应该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要基于儿童的立场,灵活创新,培育核心素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作者单位:常熟市张桥中心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