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民工培训 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

2018-03-28赵洁琼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8年2期
关键词:就业能力农民工培训

赵洁琼

摘要:要消除农民工就业难、工资水平低等问题,根本的解决办法就是提高农民工的技能力度和整体素质,简单来说就是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能力。加强培训,是提升农民工就业能力的主要手段。本文主要研究当前农民工培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民工;培训;就业能力

一、引言

农民工就业难、农民增收等问题一直是“三农”问题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在产业升级和技术不断更新的大背景下,要解决农民工就业难、收入水平低等问题,最根本的途径就是加强培训,提升农民工的就业能力。

二、农民工培训现状

据《2016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81717万人,比上年增加424万人。接受过农业和非农職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32.9%,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其中,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30.7%,接受过农业技能培训的占8.7%,均与上年持平;农业和非农职业技能培训都参加过的占6.5%,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由表1看出,我国农民工的接受培训的比例持上升趋势,但要满足市场需求,还需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和培训质量。

三、影响农民工培训的障碍因素分析

(一)培训管理部门缺位,制度有待完善

农民工培训在我国刚刚起步,还没有一套完善的培训体系,需要政府的引导。在农民工培训方面,政府虽然重视,但是在实际管理的过程中,仍在存在许多漏洞,比如相关配套的培训制度建设不健全、培训的硬件设施缺位等,这些原因导致对农民工的培训缺乏保障。

(二)欠缺农民工培训宣传力度

农民工作为我国劳动力的一个重要群体,不仅人口基数大,而且技能水平相对较低。老一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思想相对闭塞,对培训缺乏正确的认识,并没有参加技能培训的意识。新生代农民工相对来说受教育程度高,眼界宽广,对技能培训有一定认识和了解,也有参与培训的意愿,但是获取培训相关的咨询的渠道非常少,这大大打击了新生代农民工自主参加培训的意愿。政府以及培训机构宣传力度不够,培训讯息难以传达,导致很多农民工错失培训机会。

(三)培训费用投入不足

农民工参加培训的主要经济基础是政府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财政投入。尽管我国各级政府部门已经划拨了相当的培训费用作为农民工培训补助,但是这些远远不能满足培训的需要。一般来讲,农民工要参加一个短期的技能培训,除去政府补贴部分,个人还需支出500元到1000元左右,这对农民工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很多农民工不愿参加培训,就是因为不愿负担这比费用或无力负担。因此,培训费用成为农民工培训急需解决的一大难题。

四、加强农民工培训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农民工培训管理制度,设置专职管理部门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建立健全农民工培训管理制度,才能保障农民工培训的顺利开展。目前,各地市都出台了一些针对农民工培训的方针政策或工作意见,但是形成制度的却是少数。我们应该成立专职的管理部门,通过调研,专家讨论等形式,将这些方针政策或意见汇聚成制度,并负责监管制度的落实,为农民工培训提供制度保障,也为各类培训机构营造良好的培训环境。

(二)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宣传渠道

提高农民工培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大对培训的宣传力度。农民工只有了解了培训,知道了培训的好处,才会愿意参加培训,从而提升自身就业能力。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宣传力度,开放培训咨询获取渠道,将传统的宣传模式同自媒体相结合,扩大宣传面。与此同时,鼓励用工单位积极参与农民工培训宣传工作,多渠道全方面宣传。

(三)形成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增加培训资金来源途径

目前,我国对农民工培训费用的资金支持来源渠道比较单一,且不固定,主要以政府投入为主,然而,仅仅依靠中央财政的“阳光工程”还远远不够。一方面,各级地方政府应将农民工培训纳入到财政预算,并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为了夯实农民工培训的经济基础,政府可以出台一些培训的优惠政策,或发放补贴,鼓励企业自主投入培训,或对提供资金支持的企业进行一些税费等方面的鼓励减免或政策方面的优惠。最终,应当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多元投入为辅的资金支持机制。

参考文献:

[1]赵蒙成,李丹阳.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6(11)

[2]吴玲燕,谢丹,吴明莎.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现状、问题和对策研究[J].科技广场,2012(04)

[3]霍玉文.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障碍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2(03)

猜你喜欢

就业能力农民工培训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培训路上的感悟——“喜、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