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环境中结合气象产品和生活行业服务的传播探索

2018-03-28徐晓章芳黄蔚薇

商情 2018年7期
关键词:定势气象传统媒体

徐晓 章芳 黄蔚薇

[摘要]近年来,各种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用,同时气象服务的进步与发展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因此推动气象服务的多层次、多角度探索,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传播,是气象发展的大势所趋。

[关键词]气象 全媒体

当前,我国新兴媒体依靠其信息海量、时效性高、互动性强等优势,获得了快速的发展,对传统媒体特别是纸质媒体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作用,因此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与数字化传播,实现新老媒体的融合发展,是当前媒体界的大势所趋。

1准确定位

要充分运用“全媒体”丰富天气预报产品,首先要确定什么是“全媒体”。“全媒体”是在具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各种媒体表现手段基础之上进行不同媒介形态(纸媒、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之间的融合,产生质变后形成的一种新的传播形态。全媒体通过提供多种方式和多种层次的各种传播形态来满足受眾的细分需求,使得受众获得更及时、更多角度、更多听觉和视觉满足的媒体体验。

随着社会的发展,气象信息的获取途径多种多样,对气象节目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随着广大受众接受信息的渠道更加广泛,对天气预报服务产品的挑剔程度也与日俱增,如何使制作的节目越来越好看,百姓越来越爱看,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新的挑战,也是新的机遇。现如今天气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气象服务的进步与发展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无一不与天气气候密切有关,有了可靠的天气预报对于人们生活安排、出行、旅游等等会有很大的好处。目前气象服务正在向更丰富的产业化发展,例如旅游、出行、交通、健康等等各个方面。所以能够实现对普通公众的个性气象服务将是公众关注的热点。

2内容深度的挖掘

现在,受众迫切需要认识事物发展过程的深层次信息。作为信息的接收方和需求方,不仅需要了解事件发生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而且需要全面、立体、多角度地了解事件全貌和掌握事件的深层意义。所以说,内容才是传播媒体最大的优势。无论怎么样的传播,最后落实的必定还是内容。

中国气象局公服中心有着强大的气象编导团队、丰富的数据资源和雄厚的专家库,所以对天气事件的及时、有效、深度报道是目前其他相关媒体所不可比的。像是凤凰网CEO刘爽说,现在“信息更新的很快,信息量很大,基本上内容呈现的方式是以信息堆积的方式出现的,网民不满足,他们需要对事件的背景、逻辑的了解,需要看到观点。”因此,独家的、有深度、有观点的内容才是媒体的核心价值,是我们从海量的、有用无用的、有聊无聊的、有真有假的信息潮中突围而出的法宝。

近年来,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重点结合气象与行业服务的影响,不仅充分推广电视广播等方向的气象服务产品,还与中国天气网和果壳网等主流媒体合作,不定期推出诸如《4月里的“暴雪”红色预警来了》、《3天直降20℃,真正的春天还有多远?》等专题类气象科普和服务内容,紧贴大众关注热点,打造出了鲜明的品牌形象。而结合交通与气象信息挖掘的科普文章,浏览量刷新2015年中国天气网单篇资讯浏览量最高纪录。

3语言的生动有趣

“整个科普创作过程,实际上也就是专业知识通俗化的过程。”(章道义等,《科普创作概论》),这句话点明了科普创作的实质。通俗性就是要用明白的文字介绍科技知识,使之生动、易懂。所有应用于气象公共服务产品的各种科普作品,一定要简明扼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现在人们的阅读和收看更偏重效率性,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人们的好奇心,用生动有趣的语言打动读者和观众,才是成功的气象科普产品,切忌简单化、庸俗化和沉闷乏味。

随着网络化的发展,信息的传递方向从单向传递变为双向,反馈由间接、私下变为直接与公开。交流由组织对人,逐步转换为人对人,开启人际关系与对话。天气预报节目是面对公众的服务性节目,如果说在语言表达上只是追求准确客观,一味地只追求机械式的专业解读,忽视了表达形式的生动和有趣,会使得产品活力不足,僵硬乏味。市场很大,用户很复杂,需求很多样,这些决定了我们的气象服务产品说什么,以及在哪说。

4信息的可视化

由于节目中所用篇幅比较短,或者文章中字数受限,因而可以结合图形图像产品或者动画产品加强内容的输出。画面要精彩简练,传达的气象信息突出,在较短的时间内,冲击、震撼观众或读者的心灵。无论它是动态的或是静态的,都可以让我们从中了解到我们想知道的内容,发现各式各样的关系,达到最终解决问题的目的。

设计的目的决定了图像设计的形式,不管何种类型,都是运用列表、对照、图解、标注、连接等表述手段,使视觉语言最大化的融入信息之中,使信息的传达直观化、图像化、艺术化。在图形图像或动画的制作过程中,尤其需要避免画面的繁杂,因为在有限的时间内,观众不能一目了然,即达不到宣传效果,有可能会使观众对画面产生厌烦感,这样,画面的设计就适得其反。

5创新意识

创新作为文化的本质特征,也是对媒体的本质要求。创新是媒体发展的驱动力,是媒体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也是媒体生命力的所在。

结合气象与行业服务的产品,需要创造性地工作,勇于摒弃同质化创作手法,勇于推出新颖作品。新颖的观念是制作多媒体新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文字”与“画面”通过创新相互依存、相互补充。它的最大特点是突破思维定势,即跨越从众型思维定势,避免权威型思维定势,跳出经验型思维定势,打破自我中心型思维定势。

从传统媒体向全媒体业态的转型,对媒体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以及技能等提出了新的要求。媒体融合时代媒体从业人员除了具有必备的专业知识外,还应该较好地掌握多媒体知识,具有较高的多媒体素养。

没有创新的人才和团队,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推进媒体创新,根本还在于人才,关键是要有一支优秀的创新型人才团队。

猜你喜欢

定势气象传统媒体
气象树
短视频对传统媒体主流价值表达的推动
试论中学数学学习中思维定势与求异思维的关系
文化定势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研究
文章有象
以处理“圆周运动问题”为例谈思维定势的形成与对策分析お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如何实现融合与发展
培养多面能手 提高综合技能
建立内容权威 运用网络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