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中国的政治参与问题

2018-03-28邹子业吴彬

商情 2018年7期
关键词:政治参与制度化公民

邹子业 吴彬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逐渐得到满足,公民的政治参与被提上日程。由于社会政治制度的不甚完善,公民的政治参与还没有达到政府和人民所期待的标准。应该大力改善公民政治参与中的非制度化参与、参与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塑造参与性政治文化,增强公民参与意识,提高党的民主执政意识,增强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

[关键词]公民 政治参与 制度化

一、政治参与的由来及发展

政治参与,顾名思义是一定的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的活动。政治参与的一般意义就是普通的公民通过一定的方式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政府的决定与政府活动相关的公共政治生活的政治行为。总体而言,一切近现代的政治制度都能在古代找到源头,广义意义上的政治参与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在古希腊,雅典城邦内的所有政治事务都要全体成年男子的批准,这种直接民主制是最早的政治参与。但是很显然,这种政治參与太过狭隘。首先,这种全体成年男子的参与只适合在区域狭小的城邦体制中,不适合人口和地域超过一定范围的国家。其次,城邦中公民资格的排他狭隘性,当时古希腊的公民并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公民,而是特指城邦内一小部分成年男性。妇女不是公民,奴隶不是公民,边远地区的居民也不是公民,长期居住在雅典的外邦移民同样也没有公民的身份。再者,直接民主制本身的限制。雅典城邦政治活动极其频繁,且地点遥远,因而贫穷的和住在偏远地区的公民事实上行使不了政治参与的权利,而其他例如议事会以及陪审法庭的活动就更多,如此频繁的政治活动是普通公民在经济上和时间上都无法承受的。

发展到现代,公民的政治参与已经相对成熟。且不说公民的范围已经得到了广泛的扩张,政治参与的途径也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制度化的参与,另一种是非制度化的参与。制度化的参与,政治参与程度与政治制度化程度较高的社会,其现代化进程会保持一个良性的发展,反之则容易引起社会动荡。政治参与程度与政治制度化程度较高的社会民众的政治参与有一套比较稳定的制度在社会各阶层间起着缓冲的作用。在现代,选举是政治参与中制度化程度高,公民控制政府最为有效的工具。与制度化的政治参与不同,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带有相当程度的随机性和不可预见性。在现代政治中,公民与公职人员的个人接触以及关系网是一个重要的非制度化参与。但是这种利益表达方式受到经济地位的影响很大。此外,游行示威、抗议、骚乱等群体性时间也是一种非制度化的参与方式。

而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治参与模式也有了进一步的变化与发展,政府依据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与发展,在网站上实行政府公开和依申请公开等网上公开模式,在保持政府工作透明度的同时也保证了公民以及组织对政治、自身的生产与生活等方面的参与度,极大的提高了公民与政府之间的沟通和公民的政治参与度。

二、政治参与的特征、方式及作用

政治参与是公民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对与其利益相关的政治活动施加影响的活动,其目的是使自身的利益在公共政策中得到最大的满足。其有非常显著的四个特征,其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是公民,是双向(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地影响政治的过程;其二,政治参与是一种活动而不包括态度;其三,政治参与是指影响政府决定的活动;其四,政治参与不仅包括行为者本人自动的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而且包括行为者受他人动员而发生影响政府决策的活动。政治参与的具体方式也分为四种,一是执政,是执政党和公务员对公共事务和关系的直接管理,是执行者;二是议政,是非执政党和公众对管理公共事务和关系的提议(执政党的提议或其他的提议)进行讨论后是否由执政党去执行的行为,常见的议政方法有:代表集中议政或分散议政,通过媒体等;三是政治选举,由区域民众选举出代表;四是政治组织,政治组织是各政党(含执政党)和议事机构(国外的议会和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

毫无疑问,公民政治参与能够带来重大的作用和影响。首先,对作为政治参与主体的公民来说,政治参与培养了他们独立的理性判断能力和民主意识,增强了对政治的信赖感,养成宽容和妥协精神,而这些正是现代民主制度赖以建立的政治文化基础;其次,政治参与是合法性的重要途径,是一个政治系统内成员对系统的心理认同和群体忠诚,是政治系统赖以存续并维持长久生命力的基石;再次,政治参与是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杠杆,对国家权力进行约束,以社会权力对国家权力构成外在的平衡力量,而民主的政治参与可以在国家和社会之间稳妥的矫正政府的行动与公民的意愿和选择之间的矛盾。

三、中国当代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中国政治参与现存的问题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第一,政治参与欲望强烈,但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一般来说,政治参与对大多数公民来说还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不清楚如何行动或者说怎样做才是正确的政治参与,具有从众性,很少有人真正有意愿进行政治参与。第二,政治参与的不平衡性突出。因为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均衡和网络的普及程度,政治教育的普及程度远远没有想象中的广阔,在经济发展程度较高的中东部地区,政治参与的力度尚未达到理想的标准,更何况是在经济政治和网络不曾普及的局部边远地区,政治参与更是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第三,非制度化、非理性化的政治参与仍然存在。由于我国的利益表达和利益竞争缺乏可遵循的制度化规范,稀缺的政治资源别用来谋取利益,导致一些非制度化、非理性化的政治参与行为频频发生。相应的,面对这些政治参与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进一步健全法规制度,保证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法制化和常态化;第二,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公民文化,以提高公民政治参与的能力;第三,拓展公民政治参与的层次,以畅通民意表达的渠道。

猜你喜欢

政治参与制度化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我国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