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构成问题研究
2018-03-28张倩
张倩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济发展迅速,现如今我国企业在外贸投资额的投入上逐年递增,而我国对外投资的企业类型多种多样,其在行业结构上是以金融业、租赁与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为主要投资行业,其他行业共同发展的特点;在所有制结构上是国有企业带动民营企业实现投资额共同增长的特点,本文着眼于企业的构成进行研究。
[关键词]对外直接投资 行业结构 所有制结构
自2008年后,全球开始放缓了经济的增速,但美国、日本、欧盟受到全球金融海啸的影响,经济发展受到严重的打击,而我国的制造业遭受惨重的经济损失,一大批位于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由于订单的锐减,出现停产停工的现象,国际市场过于疲软。现如今,我国正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合理使用国内资金的同时,实施更好的服务中国对外企业的“走出去”战略,实现中国全面的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到如今已经近30年,我国对外的经济开放度逐年扩大,大幅度提高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国际化程度。随着大批世界著名跨国公司涌入中国,表明我国与世界的经济联系已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在“请进来”的同时还要“走出去”,创建一体化的国际生产体系已成为增强国际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构成状况
在对外投资上,其企业结构在行业分布上种类是丰富多样的,随着经济的发展,更多的行业参与到对外直接投资,形成了以金融业、商务服务业、制造业为三大核心产业,争相竞上的投资格局。我国在许多行业领域的投资快速增长,其中包括了金融业、信息服务业跟制造业等领域,采矿业的投资有所减少。到2016年末,其企业行业的范围已经完全涉及了国民经济所有行业类别,其中金融业、信息服务业、制造业与去年相比而言,分别增长了52%、116%、108.5%,形势十分可观。其中有四个行业的投资存量占投资份额的四分之三,投资金额高达千亿美元,分别是金融业、服务业、采矿业、批发与零售业。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在2016年对外净投资额为363亿美元,是中国在国外地区投资额最大的行业。得益于全球经济与我国经济的深层次的融合,我国政府有关机构、投资企业、公民活动在全球各国和其他地区的投资种类不断增多,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深度交融,中国公民、企业和政府相关机构在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各類活动不断增多,在其所在国家和区域有购置相对应的服务的必要性,同样的服务,其购置方式层出不穷、交易便利、而且附带价值高。
采矿业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部门,2016年净投资额为113亿美元,我国是全球制造业基地,随着资源的开发以及日益增长的能源消耗,我国对这方面的需求愈发强烈,推动中国成为全球经济体的第二位。中石油等行业在我国大量的能源需求下,在周边地区、矿物资源丰富的中海油以及非洲地区临海区域跟中南海区域周围进行能源开发。较去年相比,投资额有了比较大的减少,说明我国已经进行初步行业转型,采矿业在国际投资上已撤出一大笔资金,主要对内建设,提高国内的矿业水平。
金融业是我国对外投资的重要行业,银行、证券、保险等都有较足的资金进行对外投资,2016年的投资额已经高达242.5亿元。从中国打开改革开放的大门,到如今经济快速发展,中国正在不断拓宽我国的投资渠道,扩大我国的经济总量,金融业逐渐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公民也越来越依赖金融业的发展,取民之存款用于对外投资,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已经是国民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标志性行业。
制造业包括纺织、化工、冶炼、医药、电子等领域,2016年,中国在制造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已经达到200亿美元,已经超过了采矿业,跃居第三投资行业。近年来,我国制造业发展迅速,投资额逐年递增,从2015年到2016年期间,该行业的投资额竟翻了一番,从之前的99亿美元增长到200亿美元,而在2016年,在装备制造业的投资额上与去年相比增长了5倍,所占比重约七成,可见,制造业在我国对外投资上是一份强大的推力,推动我国在外发展的进程。有四个制造业领域发展迅猛,成功达到超过4倍的投资增长,产能与经济发展表现出良好趋势。
房地产业的总体规模慢慢地在往外拓展,在2016年的投资额已经达到了78亿美元,前期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导致投资额急剧下降,但是发展空间还是很大。教育业、建筑业以及文化体育娱乐业发展相对缓慢,在2016年分别对外投资了0.6亿美元、37.4亿美元、17.5亿美元,相比较之下,其他行业对外投资的比例相对偏低。
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构成存在的问题
(一)市场与法律尚不健全,制度不完善
自1980年起,我国政府的对企业对外投资的政策跟立法上存在着无法公平竞争的问题,首先,政府部门没有对投资企业进行规范的管理,对企业的管理层进行行政干预,而且国有企业的总经理大多都是政府派遣,对民营企业来说相对不公平,而企业自身在管理体制上存在着相对落后以及产权不清等现象,使得大部分企业明明存在优势却不能自愿实现扩张。因为我国对外投资没有跟上国际化的脚步,政府出台相应的经济政策都没有法律制度保障,虽然在对外发展的同时有制定了一些管理方法,可是政府重要部门所出台的法律都不配套,而出现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现象,在监督与管理上缺乏强度,这些都不利于政府对相关企业进行合法合规的管理,也不利于企业跨国经营。
(二)行业分布不均衡,高科技企业少
中国的经济发展离不开各类行业在对外投资上所作出了贡献,但是通过投资企业行业结构的对比,租赁和服务行业的存量已经高达4095.7亿美元,而最少的住宿与餐饮行业只有22.6亿美元,过多的投资企业集中在初级产业跟服务业,与之相比,制造业的份额却较低,虽带动了我国投资额的增长,但却无法真正解决中国大型企业拉动中小企业一起发展的难题。我国在投资上倾斜于初级产业,而却基本放弃了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就算我国已经在寻找途径去获取国外企业先进的操作技术以及丰富的管理经验,我国对外投资的高科技企业还是偏少。
(三)企业自身管理不具科学化
当前,国有企業慢慢在调整自身的投资结构,对外投资额的占比已经从85%降到了如今的50%,民营企业中越来越多的中小型股份制企业加快了对外投资的进程,但是,不管的是民营企业还是其在境外投资的企业,都存在着在组织管理上缺少科学化的难题,延缓了自身对外投资的效率以及发展路程。在这些企业中,股东作为出资方,同时也在经营着企业,通常会出现“身在其位却不善其职”的状况,内部员工大多数都是本地公民,容易造成拉帮结派、排斥外来员工、损害企业利益的情况。在监督管理上缺乏有效的措施,而且缺乏有竞争力的奖励赏罚机制,会导致员工积极性下降,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据有关报告分析,民营企业中80%的企业中高管理层亲属化任职十分严重,在决策上会带有主观意识,会使得内部人员矛盾加深,造成高素质人才的流失。
三、解决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构成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一)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合法管理企业
我国政府应加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企业进行对外投资,推动我国企业在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接轨,明确规定我国企业其具有的权利跟应承担的义务,为企业搭建一个健康的平台去保障资产的安全性跟人员的积极性,在企业经营上给予一定的支持,维护投资企业的合法利益。在企业的管理上,避免过多雇佣本地人员,应多吸收外来人员,提升企业的文化底蕴,在中高管理层上也尽量“物尽其用”,避免亲属化任职过分严重,应设立严格的奖惩机制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适当调整行业投资结构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型企业向国外引进较为先进的工业化技术,在几十年的发展中发挥我国小规模制造业的优势,成功为我国企业国内市场过渡到国际市场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政府部门应该鼓励企业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资力度,不应只是局限于在服务业以及投资业中,就全球范围来说,贸易与运输两个行业在我国投资上相对有优势,所以企业应撤出一部分在初级产业的资金,发展除贸易型行业之外的投资,改善我国如今的投资现状,使得我国企业在国内外的结构更加合理化。
(三)由东部带动中西部,实现均衡发展
东部地区作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的重点区域,经济发展快,便利的水利交通与丰富的资源为我国对外投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所突出的差异非常明显,企业分布大多数分布在东边沿海区域,相比之下,其余两个区域企业分布较少,投资额也偏低。我国应合理调整投资企业分布,由东部地区的企业带动中西部的企业进行对外投资,合理利用中西部的资源,最大化利益进行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