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扎子决口对高青黄河堤防的影响

2018-03-28郭珏龙

科技视界 2018年4期
关键词:华里堤段险工

郭珏龙

中图分类号: F426.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2-0178-002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六月二十一日凌晨,马扎子河决。当时临河堤高2.9米,背河堤高4.7米,属平工堤段。汛期洪水连续上涨,险要堤段河水与堤顶相平,加之7天7夜连续降雨,大堤内外茫茫一片。由于临时抢修子埝,取土较远,督战不力,拂晓无防,河水漫溢,大堤溃决。门口位置在马扎子险工11号至19号坝之间(相应大堤桩号120+150~120+500),门口长350米。当年九至十月间,河水下降,主流归槽,堵口以秸料为主,桩绳配合,第一次“滚占”失利,第二次“合龙”闭气,堵口告捷。

據民国24年(1935年)版本的《青城县志》记载:“光绪二十一年,河决马扎子,全境尽被淹没,西、南两境,地被沙压,沃土变为瘠壤,抚今追昔,不胜沧桑之感。”又云:“……全境淹没,城(指原青城县城)被水围者三月,浸淫冲刷,城坏池平,水平淤垫,城势益低,随处皆可上下,民国十九年,因谯楼倾亟,尽行拆除……

在1966年大堤普查中,据几位目击决口的高龄老人追忆:决口口门水深5米,形如倒灌,漫越吉池沟、支脉河,注小清河入海,水害波及博兴、广饶。境内东西长17华里,南北宽23华里,除口门附近落沙2米外,全境114个村庄,19.8万亩土地,落沙0.5~1.5米,共计压沙3225万立方米,沃土变为瘠地,三年未能恢复生产。

马扎子决口对高青县堤防的影响有三:

其一,变平工为险工。马扎子(亦称赵王庄)原非险工,据调查资料记载,建堤时大河距堤3~4华里,因河床变化逐年东滚,决口时引流刷滩,大河迫近堤身,堵口后,口门区有大面积的埽坝工程,水深溜急,冲击堤身,为利防守,后来在口门的上、下游逐年增修了长坝基,从而演变成今日之马扎子险工。

其二,形成“地河”和“堤河险工”,多处堤身险象环生。马扎子决口前,自梯子坝至蝎子湾(刘春家险工上首),长110华里,中间别无险工,大堤与河床之间有较宽的滩区。但由于历年堤防帮宽、加高取土,又无留土埂,每当汛期串水流入长坑,形成大河中的小河,走溜行船扬帆百余里,沿堤而下直至蝎子湾险工,方与大河主溜汇合。舟楫在汛期为躲避巨浪而稳行于堤河之中,加剧了河底的刷深,这就是高青治黄史上曾出现过的“堤河”和“堤河险工”的起缘。

高青的“堤河险工”与“大河险工”,在汛期防守时无甚区别,汛后洪峰削减,水位回落,主流回槽,木船不能行驶,堤河险工相应脱险。据调查资料记载:从马扎子至小清河村,堤线长30华里,共有废弃老险工11处,全长3706米,计有秸埽201段。原因是马扎子决口形成险工后,上游齐东县境内的串水被切断,汛后河涸床淤,有埽无险,常备工逐年减员,至1915年秸埽停止加厢,以后修堤时,地表秸料虽被拆除,但在多次培堤中,遗迹被埋入堤内,形成隐患。后在1955年春,全部进行了翻修并增修了后戗。

其三,农民逃居堤上,使堤防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高青堤防1884年始建后,滩区农民由官府购地尽迁挪堰外,仅原青城县境内,就有38个村庄。马扎子决口后,由于环境所迫,他们又逃居堤上,从1950年高青县动员民房迁移下堤资料统计,受马扎子决口影响而逃居堤上的就有50个村庄、1567户、17415间房屋,占据着18160米的堤段。这些农户逃居大堤,无计划地占领,对堤防造成很大危害:一是在平均每间屋只有1.04米宽度的情况下,在原地堤坡垒坯五层,沿坯切坡2米深出现后墙,以散土培垫成平台就是屋基,以堰坡搞成梯形建筑如同楼房。据当时资料统计,在堤高不足5米的范围内破堤盖屋,每米大堤平均缺土6.0立方米,居住堤段内共缺土11.0万立方米。二是农民在堤上安家后,老鼠洞、地瓜井、牛栏、猪圈、粪坑、厕所户户皆有;编筐窨子、白菜窖子、防空壕、藏人洞也比比皆是。1937--1947年间,居住段的民房内,开挖各种人造洞15处。如付家杨玉兴于1938年在他住的屋内(大堤桩号140+087)挖一地洞,洞口位置在堤顶下2米,直径1米,深4米。洞底向东有长3米、宽1米、高1.7米的人行道。再向东是“正房”,长5米、宽5米、高2米。3、有住房就有水井,小村每村一眼,大村还多,据当时资料统计显示,居住堤段内共挖水井33眼,距堤脚最近者仅有4米,情况比较严重。

由于农民占堤居住,所致后患显而易见,如1949年汛期,发现彭家村有一堤旁水井向地面喷冒浸溢,险情十分危险,高青县防汛指挥部下令将井堵死,免遭一场人为水患。1954年汛期,因洪峰持续时间较长,背河堤坡下部普遍渗水,细流汇成小沟,密如蛛网,在董家沟一住户砖墙角内,如泉涌一般向外喷水,指挥部负责人带领抢险队,扒屋抢护,方免事态恶化。1964年洪水浸滩后,堤外井水水位普遍上升,最高者上升4.8米,更有甚者,有两眼水井向四方浸流,情况险恶。

农民占堤居住,实属马扎子决口所致。广大沿黄农民困处:儿大当婚,房窄隙小无奈;女大未嫁,一室混居不便;添丁来友,挤挨相处;人畜同室,脏臭难闻。有粮无处囤,工具乱堆放。大屋两米宽,一家住三层。出门就下坡,挑抬如上山。雨季坡道滑,老弱倍艰辛。所谓“鸡上树,狗上房,行人低头过,厕所难遮挡”,就是对当时堤上村庄境遇的写照。

建国后各级人民政府,视群众为父母,视治黄为己任,为解决群众居住和堤防之安全,克服建国初期经济困难,勒紧腰带,抽调资金和粮食,动员群众迁至堤下安排好的地点,至1977年全部迁移完毕,全县共迁出1622户,腾出房屋17859间,共支付迁房补助款755075元;对住房所占18999米堤防,经多次翻修补残,共动用劳力103815个生产工日,新增土方135964立方米,投资95275元(当时人民币)。根治了历史上遗留的问题,堤防面貌得以恢复,抗洪能力明显增强,保证了历次洪水的安澜。

猜你喜欢

华里堤段险工
卫河干流(淇门—徐万仓)治理工程剪影
——堤防险工
基于聚类算法理论的七八一七堤防单元堤段分类研究
辽河流域主要河流险工险段统计及治理措施分析
流速对黄河抢险险工抛投体稳定性影响及对策
沅江市堤垸警戒水位调整的必要性及调整值分析
相似单元堤段模糊聚类分析
酒中日月
基于原位观测试验的甘肃省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地质分析
我和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