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PP实践教学研究
2018-03-28方刚王佳乐熊江
方刚 王佳乐 熊江
【摘 要】针对学校软件工程专业传统实践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P2P实践教学模式,其将卓越人才培养思维融入到实践教学中。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缓解实践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压力,达到了深度指导学生全覆盖的目的,为软件工程专业卓越人才培养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卓越人才培养;实践教学;P2P;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 F426.6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8)02-0010-002
【Abstract】In view of the shortcomings of the traditional practice teaching mode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major in schools, a P2P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based on excellent talent training is proposed, which integrates excellent personnel training thinking into practice teaching. The teaching mode can effectively relieve the pressure of the shortage of practice instructors and achieve the goal of guiding students in all aspects and provide effective teaching methods for talents training of software engineering major.
【Key words】Outstanding personnel training; Practice teaching; P2P; Teaching and research
0 引言
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于2010年提出了“卓越人才培养计划”重大改革项目。卓越人才培养成为众多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如文献[1]针对卓越人才培养的特点,探讨了全新研究型教育的理念和管理制度;文献[2]探析了基于卓越人才培养视野下的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文献[3]探索适合我国机械工程类卓越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来说,卓越人才培养成为其教学培养模式的主旋律,如文献[4]提出了"校企一体化"软件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重构校企合作关系;文献[5]提出构建全程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及创新能力;文献[6]从专业教育知识体系、工程实践教育体系、教学团队与师资队伍建设、教学质量保证与管理体系等多方面,阐述卓越软件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改革过程;文献[7]阐述如何通过校企联合、企业定制的软件人才培养实践,提升学生工程能力及实践动手能力,提高软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文献[8]提出高校要根据办学定位和社会对软件人才的需求,通过与软件企业合作办学,充分发挥产学研在本科卓越人才培养中的协调作用。可见,针对软件工程专业,探讨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教学实践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结合本校软件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和培养特点,探讨了一种P2P的校内实践教学模式,解决当前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达到实现卓越人才培养的目的。
1 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我校是一个地方综合性本科高校,目前,正处于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总结多年从事软件工程专业教学的经历,发现软件工程专业在实践教学中存在如下问题:
1.1 实践指导教师数量不足
由于近几年学院招生人数持续增长,招生人数由1000左右,迅速扩展到1800左右;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严重滞后,教师数量增长幅度不大,特别是专职实验指导教师数量严重偏少,在这种情况下,专任教师也成为了实践教学的主力军,目前,专任教师和专职实验指导教师的总量并不多,师生比高达1:40;专任教师除了繁重的课堂教学任务以外,还有相当重的实践教学指导任务,作为软件工程专业来说,实践指导教师设计实验内容非常重要,这就造成实践指导备课量比较大,同时,实践教学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1.2 连贯性实践教学时间不长
当前,在学校的教学模式安排中,通常情况下,每次实践教学的时间是2个学时,即一个实践教学单元有两节课,学生连续参加实践教学的时间为90分钟;针对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来说,每次实验都可能涉及软件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模块设计或程序编码与调试等内容;作为一个普通学生来说,如果没有实践教师的指导,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完成这些实践任务,显然是不科学的。
1.3 深度指导学生覆盖有限
目前,我校大多数计算机实验机房一次性最多只能容纳60名学生,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除极少数班级因人数太多而被迫分组实践教学以外,大多数班级的实践教学指导仍然采用了以自然教学班级为单位的集中实践教学模式,即C/S实践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通常是一个拥有50名左右学生(Client)的班级,在两节课的实践教学时间内,只有一个老师(Server)负责实践教学指导。很显然,如果一个老师在90分钟内要解答50名学生提出的问题,那么解答学生问题的时间是非常短的;加之,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指导内容大多会涉及分析、设计、编码问题,短短2分钟左右的指导是非常粗糙的,即便有一部分学生不提问题,教师深度指导学生的数量也是非常有限的,不能实现班级学生的全覆盖;平时,有的学生提出的问题,老师只能通过课余时间来解决,及时性不是很强,最终导致学生收获不大,教师的整体教学效果也不会很好。
2 基于卓越人才培养的P2P实践教学模式
下面以软件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仍以每次实践教学单元时间为90分钟来阐述P2P教学模式的定义及实施过程。
2.1 P2P实践教学模式的定义
P2P实践教学模式是指以一个实践指导教师为技能传授源点,在短时间内训练3至5名优秀学生(局部卓越培养对象)完成部分实践任务,这几名学生便形成新的技能传授点;然后,这几个源点可以并行向其它接收点传授信息,即3至5名优秀学生在熟悉老师传授技能之后,向班内其他同学演示讲解已掌握的技能;最后,优秀学生和其他同学之间,可以相互探讨实践内容,达到互为补充学习的目的,从而构成了从学生到学生的对等(Peer-to-Peer)实践教学模式。
2.2 P2P实践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2.2.1 传授源点准备
传授源点准备就是实践指导教师的备课阶段,在这个阶段内主要做好两个事情:一是设计好本次实验课的内容,包括实验的目的、要求和结果,特别是软件开发过程的编码实例部分;二是选择好几个优秀学生(局部卓越培养对象)作为并行传授点;并行传授点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实践教学效果。并行传授源点的选择标准如下:
(1)学习主动性强,在学习过程中愿意主动出击,积极性要高;
(2)技能领悟性强,平时积极探索,深入分析,思维灵活;
(3)软件编码能力强,能够做到老师一点即通,如果一个技能要思考很久才能学会,这样是不能成为并行传授点的。
(4)具有奉献精神,作为并行传授点,学生在平时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遇到更多的困难,但要学会努力去解决。
2.2.2 并行传授点培养
在实践教学单元时间的前20%时间内(即开始上课的18分钟内),实践指导教师负责向全部学生演示实践教学内容,重点培养优秀学生(并行传授点)。通常情况下,在短时间内大部分学生是不可能掌握实践技能的,但必须保证优秀学生(并行传授点)能掌握基本操作过程,否则指导教师的教学准备是不成功的。这个阶段实现了实践指导教师对部分学生的深度指导,也奠定了这部分学生卓越培养的基础。
2.2.3 P2P初期传授
实践教学单元时间的前20%时间后到前50%时间止称为P2P初期(即从上课后的19分钟到45分钟时间内)。这个阶段是优秀学生(并行传授点)向其身边的部分同学同时传授实践技能的时候,可以实现学生对学生的部分深度指导,还有一部分同学肯定得不到详细指导,需要自己探索。与此同时,实践指导教师也可以扩大覆盖范围,从而增加深度传授实践技能的覆盖面。
2.2.4 P2P中期传授
实践教学单元时间的前50%时间后到前70%时间止称为P2P中期(即上课后的46分钟到63分钟内)。这个阶段是学生到学生对等模式深度传授实践技能的繁殖期,大部分同学都会得到深度指导,但不一定都来自实践指导老师,逐步达到扩大深度指导覆盖面的目的。实践教师的指导任务可以减少,工作重心由教师指导学生做变为监督学生做。
2.2.5 P2P后期传授
这是P2P模式全面铺开阶段,即实践教学单元时间的剩余时间内,学生到学生的对等传授模式全面形成,即学会的学生都可以给不会的学生传授技能,通过学生自己多次重复的操作或讲解,实践内容会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能力提高幅度迅速增长,深度指导学生全覆盖,并且还达到学生之间相互取长补短的目的。
3 结语
P2P实践教学模式可以保证在实践教学单元时间内,所有学生得到深度指导,学生遇到的问题可以及时得到解决,为实践技能连贯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比传统的C/S实践教学模式优越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老师的传授压力,克服了实践指导教师数量不足的困难;基本做到学生疑难问题不带到课外,学生通过课堂内的多次重复性实验或讲解,对实践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掌握,达到了巩固技能传授的目的。特别是优秀学生扮演了实践指导老师的角色,可以提高他们的操作技能,达到了培养卓越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丁丽芳.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对研究型教育模式的促进[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4),168-170.
[2]毕全超,郭强,于枫珍,等.卓越人才培养视野下的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探析[J].教育现代化, 2017(7), 76-77+82.
[3]王淑坤,高艺,李学光,等.基于工学结合模式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实施探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7(01),74-77.
[4]胡智喜,庄燕滨.“校企一体化”软件工程卓越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踐[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3(02),77-80.
[5]龚宇辉,王伯金.构建卓越软件工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4(23),181.
[6]周顺平,方芳,张剑波,等.面向卓越人才培养的软件工程专业改革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5(07),77-81.
[7]曲海成,郭伟,梁雪剑.软件工程专业卓越人才“企业定制”培养模式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5(15),54-58.
[8]祝义,梁银,朱晖.软件工程专业本科卓越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以江苏师范大学软件工程专业为例[J].福建电脑,2016(12),59-61+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