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与有效治理研究

2018-03-28张杨

神州·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失范治理

张杨

摘要:网络新闻传播是网络信息时代下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与传统新闻媒体相比,网络新闻传播具备时效性、互动性、便捷性的优势。然而,由于互联网是一个开放共享的虚拟环境,所以使得网络新闻传播陷入了同质化严重、内容真实性不足、公信度不高的发展困境。本文对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治理对策。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失范;治理

1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问题

1.1网络新闻内容失真

网络新闻可信度低、内容失真是网络新闻传统失范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一些不良网络媒体通过制造虚假新闻来吸引广大受众,以达到提高点击率的目的,严重违背了新闻真实性的基本原则。虚假新闻既包括道听途说的信息,也包括转发未经核实的新闻,这些新闻会对受众认知和舆论導向造成负面影响。在网络环境下,炒作虚假新闻是网络媒体恶性竞争的手段,但是与此同时也会严重削弱网络媒体的公信度,不利于网络媒体健康持续发展。

1.2网络新闻报道角度异化

网络新闻媒体在网络新闻报道中倾向抢劫、丑闻、强奸、杀人、恐袭等犯罪类新闻,以增强新闻的猎奇性。这些新闻远离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使得网民从网络新闻中难以获取如住房、腐败、就业、政策、环境、健康等与自身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造成网络新闻的报道角度异化。这是因为网络媒体已经偏离了新闻报道基本原则,没有从满足人民群众知情权的角度出发报道新闻,而是一味地追求新闻的轰动效应。

1.3网络新闻同质化严重

网络媒体缺少高素质记者队伍,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大部分网络媒体习惯于转发其他媒体刊载的新闻,十分缺乏原创性新闻报道,导致网络新闻呈现出以讹传讹的传播状态,成为网络新闻传播失范的最大通病。网络媒体为了追求新闻报道的时效性,经常第一时间“拷贝”新闻在自己网站上发布,没有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报道,从而造成网络新闻出现严重同质化问题,不利于网络媒体良性发展。若虚假新闻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在各大网站进行转发传播,则会引起网民的高度关注,造成不良社会影响。

2网络新闻传播的有效治理

2.1完善网络法律法规

在网络新闻传播中,应建立健全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规范网络新闻传播行为,及时切断不良信息的传播路径,最大程度降低不良信息对社会和受众带来的负面影响。首先,提高网民自身素质,使网民能够自觉遵纪守法,具备端正的道德观念,形成规范的上网行为。其次,加大力度保护各大网站和高校网站,避免这些网站受到黑客入侵,维护网络运行安全。再次,应由专门的机构负责对网络新闻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组建网络警察队伍,加大对网络虚假新闻传播源头的查处力度,加强对主要网站的监控。 最后,应当明令禁止借助网络传播影响社会稳定、颠覆国家主权、破坏领土完整的行为,一经发现必须依法严办。

2.2强化网络新闻审查

网络新闻审查是促进网络新闻传播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首先,要进一步加大对网络新闻内容的审核力度,对于各种虚假和不良的信息应当进行严肃查处,通过这种方法,能够使网络新闻传播失范问题的出现频次有所减少。其次,应对网络信息进行过滤,将一些不健康以及有负面影响的新闻滤除掉,从而使在网络上传播的新闻内容与正确的舆论导向相符。再次,建议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类新闻媒体的监督管理,对失范行为进行有效地控制。一方面应在人财物力上加大投入,使用先进的网络监测软件,配备专业的人员,另一方面可提倡群众监督,通过一些奖励措施,调动广大受众揭发检具的积极性。

2.3实行网络实名制

现阶段,随着网络普及范围的不断扩大,加之广大受众对信息需求量的增多,导致网络新闻传播的管理难度随之进一步增大,为有效解决网络新闻传播失范的问题,应加快实行网络实名制。目前,有很多网络在注册方面引入了实名制,如网络购票等,建议新闻网站推行实名评论,由此可以促使受众对传播的新闻内容负责,从而对受众起到一定的约束作用,减少并杜绝虚假新闻在网络上的传播。进而达到规范网络新闻传播的目的。实名制后,如果有人借助网络传播对社会有害的新闻,可追究其相关责任。

2.4提高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素养

新闻工作者是新闻的传播者,他们的职业道德素养高低与网络新闻的失范问题有着密切的关联。作为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必须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这是最为基本的要求之一,面对各种威逼利诱都不能动摇自己的立场,要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素养,恪守职业道德,坚决不触碰底线,更不能为了一已私利,牺牲公众的利益。同时,新闻工作者增强自身的行业荣誉感,通过实践磨炼意志,逐步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引导网络新闻传播向健康、规范的方向发展。

结论:

总而言之,网络新闻传播失范必须引起国家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对网络新闻传播加以约束和规范,强化对网络新闻的审查,并对恶意传播虚假新闻并造成社会恶劣影响的网络媒体和个人追究其法律责任,从而不断净化网络环境,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萍.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及治理浅议[J].传媒,2016 (2):92-94

[2]杨海燕,唐学军.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及治理[J].西部广播电视,2017 (1):26-26

[3]李进.网络媒体的伦理失范与治理[J]青年记者,2016 (33):36-37

[4]孙洋.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及治理浅议[J]西部广播电视,2017 (5):32-32

[5]刘雪英.我国网络新闻传播的失范及治理浅议[J].新媒体研究,2016,2 (24):16-17

[6]马兢.浅析网络新闻伦理失范的原因及对策[J]视听,2015 (12):145-146

猜你喜欢

失范治理
“读题时代”网络新闻标题的失范与规范
新媒体背景下大学生网络话语权的实现及其引导
社会参与美国社区学院治理及对中国应用型本科高校治理的启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