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研究

2018-03-28张淑丽

神州·上旬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现状调查普通高校策略研究

摘要: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学,其最终目标,在于引导学生发现体育之美,树立终身体育观念。本文阐述了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基本概念及其重要意义,指出了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的现状,并给出了相应的开发途径,最后在结语部分做了归纳总结。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现状调查;策略研究

一、体育课程教学资源

(一)基本概念阐述

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就是指能够为体育教学提供支持的人力资源、物力资源、自然资源的总和。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大类:

第一类,人力资源。包括组织体育教学活动的教师、辅导员、学生骨干、校医等。第二类,设施资源。包括校园、内校园外的体育场馆、运动器械,以及部分财产和物力资源。第三类,运动项目资源。包括已有的体育运动项目、待开发的新项目。第四类,媒体资源。包括广播电视、网络多媒体等一切可以获取体育课程内容的媒体资源。第五类,课外校外资源。包括社区体育、运动会、家庭体育锻炼、郊游等课外锻炼项目。第六类,自然环境资源。包括山川、河流、田野、丛林等自然资源。

(二)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对高校体育教学的意义

1.促进学生体育兴趣的提升

与其他学科不同,体育课的课程资源更丰富、更具开放性与实践性。体育运动本身的娱乐性、竞技性,也能够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享受运动的乐趣。让体育课程资源更加生动,更加多样化,能够让体育教学更贴近生活、贴近社会,从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能够更轻松、更愉悦地掌握体育知识、提升运动技能。

2.促进教学策略的改革

在构建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体系下,教育的主客关系得到了调整,学生成为了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的责任,不是对学生进行知识与技能的灌输,而是充当引导者的角色,为学生提供各种实用的学习资源,搭建能够便利获取知识的平台。学生从被动的接受者角色,转变为主动地获取者,在丰富的课程资源中自主探究、自我构建。

3.促进课程内容的扩展

体育教学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提升运动技能,而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开发体育课程资源,能够极大地扩展课程内容,有助于改变学生的体育思维,提升运动素养,养成终身体育意识。

二、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现状

笔者选取了20所高校作为调查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这些高校的体育教学资源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如下:

(一)教师资源现状

从学历来看,本科学历占比最多,达到了65.9%,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占比较少,仅31.06%,偏低的学历结构,不利于体育的教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从学源结构来看,教师的最后学位来源于同一高校的比例不超过30%的高校,在20所高校中只有4所。这种较为单一的学缘结构,不利于学术流派的分化与教学策略的创新。从专业技能知识结构来看,高校之间参差不齐,不少高校人停留在足篮排乒羽等传统项目上。从教师的继续教育来看,有高达61.78%的教师没有接受任何继续教育,深造人数比例少、深造机会不足。

(二)场馆设施现状

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情况,高校之间在数量和种类上差距较大,但大部分都存在種类少、数量少的问题。在场馆的生均面积上(包括室内、室外、合计三项),三项均达到教育部标准的高校只有七所,室内生均面积达标的只有11所,室外生均面积没有一所高校达标,室外体育设施的短缺十分严峻。从体育设施与器材的质量上看,20所高校均存在着损耗严重的问题,场馆维修不及时、器材更换滞后、破损程度高,严重影响了学生运动的质量。

(三)课程项目现状

体育课程项目的丰富程度,和场馆的种类、数量、生均面积、教师资源都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各个高校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各个项目之间也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田径、足篮排乒羽等常见球类项目占据了主要地位,娱乐性、民俗性的新兴项目并没有获得足够的重视。另外,高校的体育教学存在着比较浓重的学科化倾向,教学过程一板一眼,要求动作规范、整齐划一,导致学生无法放开手脚,难以体验运动的乐趣,从而产生抵触情绪,打击了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四)时空资源现状

时空资源,包括班级规模、班级组合形式、课时安排等。对于体育课而言,合理的班级人数在26至30人之间,但是高达85%的高校体育课班级规模过大,导致学生的练习密度降低、活动空间缩小。从课时安排来看,55%的高校只在工作日安排体育课,很多体育场馆在周末、晚间被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从班级组合形式来看,80%的高校并未实现跨年级组合,60%的高校不提供分级别教学,还有10%的高校甚至只能在院系内分班。

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开发途径

(一)优化体育教学环境

第一,优化物理环境。首先,加大运动器材和运动场地的资金投入。在全民运动的思潮下,大学生的体育锻炼需求日益增长,高校需要在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的数量和种类上提供保障,以满足师生对不同项目的不同需求。其次,加强对运动场地、运动器械的维护,聘用专业的维修人员,及时检修,淘汰破损、劣质的器材。同时,重视体育教学的多媒体设备改造,确保不与时代脱节。第二,优化人文环境,学校应该提升对体育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宣传,鼓励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二)创新体育教学模式

第一,贯彻终身体育理念。改革教材,以顺应时代的发展,删除陈旧内容,增加选修课比例,兼具实用性与娱乐性。增加非竞技性项目、个人项目,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在毕业进入社会之后,依然能够坚持锻炼。第二,创新教学模式,将基础教学模式、专项选项模式、俱乐部模式相结合,针对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的差异,进行针对性的分流,同时,有侧重点的分配体育教学资源。对于身体素质好、运动技能强的学生,选入俱乐部,配备高水平的教师进行指导。其他在体育方面没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选取专项选项模式,按照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同时,保留传统的综合类基础教学模式,满足没有特别爱好的学生。

(三)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

体育教师综合素质的提升,是发展高校体育教学的又一个重点。第一,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培训。完善和更新专业基础理论,学习最新的运动学知识以及教育理论,同时确保教师自身坚持锻炼,保持身体状态与运动技能。同时,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意见。第二,引进国内外体育教学理念先进、综合能力强、经验丰富的高素质人才,充实师资队伍。第三,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取长补短,提升教学质量。同时,鼓励体育教师进行进修,提供外出学习的机会。

四、结语

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包括师资力量、场馆设施建设、体育教学时间、空间资源等方面。丰富的体育课程教学资源,能够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促进体育教学方法的改革、扩展体育教学的课程内容,对高校体育教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资源建设,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教师的学历偏低、继续教育机会受限,体育场馆设施短缺、器材损耗严重,课程项目开展不均衡,体育课程的时间、空间安排不合理,等等。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优化体育教学的环境、创新体育教学模式、强化师资力量的建设,从华为学生提供更丰富、更优化的课程教学资源,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树立终身锻炼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李科峰.影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发展的因素及对策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1).

[2]周建华.“教育规划纲要”理念下高校体育教学资源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1(01).

[3]舒刚民.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3(2).

作者简介:张淑丽(1984.07-)女,河南内乡人,本科,助教,工作内容及方向:体育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现状调查普通高校策略研究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目的论角度下的英语翻译策略研究
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