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三农”网络热点舆情监测分析
2018-03-28李婷婷张祚本王明辉
李婷婷 张祚本 王明辉
【总体情况】
11月新闻量与10月基本持平。总体看,本月舆情呈现话题数量多、内容涉及广、热议层面深的特点。其中,“乡村振兴”成为核心议题。媒体纷纷以系列报道形式,从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等角度对“新时代乡村如何振兴”进行思考和建言。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被评价为“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饕餮盛宴”“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农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对农村承包地确权成果的介绍,引发舆论期待“不断释放确权红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乡村振兴战略部署,《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的公布也被热议。同时,在“环保一盘棋”的大背景下,黑龙江等地秸秆禁焚面临的严峻形势引发持续报道,热点舆情多发。北方多地的“最严环保停工令”给农民工群体造成的影响也被关注。“双11”也是本月的特色舆情,农村电商在推动农产品上行、助力产业扶贫方面的优异表现备受肯定。此外,农业部澄清猪肉相关谣言、江西与湖南先后曝出镉米事件、西牧乳业被通报使用过期原料等农产品质量安全和乳品质量安全话题也频现热点。
社交媒体方面,微博、微信中的热点话题在关注角度上各有侧重。微博中的热点话题倾向民生层面,更多的是对具体事件的关注和热议。如,陕西礼泉苹果卖难、演员孙艺洲曝光哈尔滨秸秆焚烧问题、郑州农民工寒冬睡桥
洞等均有较高的转发量和评论量。微信中的热点话题倾向政策层面,政府部门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工作更易受到关注。
【本月聚焦】
>>> “双新双创”博览会开启“智慧农业新时代” 农村创业创新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
11月9-12日,首届全国新农民新技术创业创新博览会(以下简称“博览会”)在苏州举办,汪洋副总理出席并讲话,引发舆论积极关注。总体看,中央媒体、地方媒体与商业门户网站竞相报道,新闻媒体与社交媒体广泛转载,对博览会进行了文、图、声、视频全方位宣传,舆论反响良好。
汪洋副总理的讲话引发舆论高度聚焦。“推进农村创业创新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推动互联网、大數据、人工智能在农村经济社会中的运用”等内容,被舆论广泛关注。博览会展示的新技术、新产品成为舆论新宠。《人民日报》等媒体从“当农业遇上高科技”“走进智慧农业新时代”等角度,对机器人采摘、云端养殖放养管理等“互联网+”现代农业新技术予以集中报道。对此,舆论惊呼“脑洞大开”,赞叹“种田也是拼智慧的活儿”。“新农人”群体成为“明星群体”。“我国各类返乡下乡创业创新人员已达700万”等数据,引发舆论对“新农人”群体的关注。舆论指出,“互联网+”正在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农业产生兴趣,新农人正在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新生力量,现代农业的探路者。
博览会获得广泛肯定和积极评价。有媒体指出,博览会有新意、有特色、有水准、有影响更有“黑科技”,是一场现代农业信息技术的饕餮盛宴,令参观者对新时代的乡村振兴战略产生无限遐想。有网民说,博览会最大的看点就是39年农村改革首届“农字号”,最大的亮点就是签约合同金额超350亿元,博览会圆满闭幕,为之点赞!
【热点分析】
>>> 新时代乡村如何振兴引发舆论热议 “国产粮入库,进口米入市”成新卖粮难 <<<
11月,乡村振兴战略继续受到聚焦。《人民日报》发表系列报道,从确保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激发“新农民”积极性等角度进行全方位报道,“新时代乡村如何振兴”成为核心议题。新华社发布多篇调研报道,指出各地凝聚起乡村振兴的新力量,现代农业初显发展新格局。舆论认为,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舆论强调,确保粮食安全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还有舆论提出,要把农业绿色发展摆在生态文明建设突出位置,推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其中,《人民日报》以《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为题,报道了韩长赋部长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解读。“农村改革要下‘绣花功夫”等解读内容,在微信平台中广泛传播。
本月,秋粮生产备受关注。舆论指出,粮食生产从“多产粮”向“产好粮”转变,结构调整使得种粮效益增加,农业转型初见成效。舆论为绿色农业生产方式“叫好”,称其“绿”了农业、“美”了乡村、“鼓”了腰包,魅力无限。《人民日报》称,今年粮食生产在结构调“优”、生产调“绿”、产业调“顺”方面都有新进展,呈现面积稳定、单产稳定、结构优化的新态势,粮食生产坚定向优向绿步伐。秋粮全面上市之际,部分地区“卖粮难”新变化引发关注。新华社指出,粮食安全面临“国产粮入库,进口米入市”的新时期卖粮难问题,农民依赖政策卖粮导致“增收难”,加工企业因粮价倒挂存在“卖米难”,政策性收储粮因市场需求弱面临“拍卖难”。《瞭望》指出,江西部分粮食主产县出现大米加工企业从销区回购粮食的现象,“回流稻”多是之前从产区卖到销区的地方储备轮换稻,这是当前“新卖粮难”的体现。
>>> 微信曝出江西、湖南镉米事件 农业部澄清“一头猪的遗书”谣言获点赞 <<<
11月,微信公众号“阻镉行动”“赣小环”先后爆料,“中国无毒地”志愿者在江西九江市九江县港口街镇、湖南衡阳大浦镇的稻谷和农田土壤检出镉超标,引发舆论聚焦。目前,九江市柴桑区(原九江县)已对污染源头九江矿冶有限公司永久性闭矿,11名相关责任人被问责,按国家统一粮食收购价全部收存疑似污染稻谷75206斤并进行无害化处理。湖南省也已启动应急处置工作。两起事件已趋于平息。
事件中曝出:“九江丁家山村稻谷镉含量1.62mg/kg,远超国家0.2mg/kg的上限”“湖南大浦镇稻谷含镉3.42mg/kg,耕地土壤镉含量79.8mg/kg,分别是国家标准的17.1倍和133倍”。湖南衡阳大浦镇农民表示,即使知道有污染,稻谷成熟后也会将其吃掉或卖掉。舆论认为,镉米在市场上流通已不是短时间的事,“只是因牵涉多方利益,而没有人将这层窗户纸捅破”。舆论惊叹:我们离“痛痛病”还有多远?!
两起事件均由环保志愿者检测曝光,政府部门的缺位引发媒体强烈质疑。据报道,早在2015年,江西九江丁家山村村民黄龙淼先后向当地多个部门举报矿区污染致自己的稻谷镉超标,但均无果,理由是“不能证明矿区污染与大米镉超标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舆论称,让农民承担“镉米”的举证义务实在荒唐可笑。此外,江西九江柴桑区粮食局局长陈发扬表示“没人反映过,我怎么会知道有镉超标”,湖南衡阳县农委指责环保志愿者“不知天高地厚”,上述言论招致舆论严厉批评。事件中还曝出上述两地镉污染治理中存在“以钱代治”现象,仅对污染范围内的农户按照一定标准进行补偿。舆论由此发问:“补偿能否买断镉污染?”。
5月上旬以来,视频“一头猪的遗书”在网上大量传播。视频以第一人称口吻曝光了“一头即将离开世界的猪”的遗言,称“中国今天的猪肉是毒品,绝大多数是吃添加剂饲料长大的,是被催肥的”。对此,11月17日,农业部官网发文,就猪肉质量安全邀请专家进行辟谣,受到舆论肯定。人民网指出,猪肉谣言甚嚣尘上,农业部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为消费者答疑解惑,“生猪”舆情得以迅速降温,赢得舆论高度认可,增加了政府公信力,值得监管部门参考借鉴。此外,哈尔滨一屠宰场“1头牛注水60斤”的视频引爆网络,其在秒拍、梨视频的播放量分别达640万次和460万次,网易网民跟帖量1.8万次,舆论对类似掺杂使假现象予以痛斥。
>>> 《农村土地承包法》迎来大修 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受舆论肯定 <<<
党的十九大后,围绕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部署陆续展开,农村土地话题舆情升温。《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正案(草案)》的公布受到聚焦。舆论表示,《农村土地承包法》施行14年迎来大修,关乎6亿中国人的生存。舆论对草案予以积极肯定,希望政策早日落实。舆论认为,这是现行法律首次对农村土地“三权分置”作出具体明确规定,是为“种田能手”和投资现代农业的商业资本量身配置的“定心丸”。“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维护进城务工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等赢得广泛点赞。舆论认为,农地“承包权”设计正从基于农民身份的福利配濟转向财产权利保障,重在尊重农民意愿,是显著进步。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农村土地确权等话题广受关注。11月17日,《经济日报》刊发韩长赋部长文章《再谈“三权”分置》指出,“三权”分置具有丰富的创新内涵,是充满政治智慧的制度安排,既解决了农业问题,又解决了农民问题。对此,央广网等新闻媒体以及近千个微信公众号予以大量转发。11月29日,农业部就“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试点”举行新闻发布会。“确权面积超11亿亩”“试点省份达28个”等被媒体广泛报道。舆论认为,农村承包地确权推动了“三权分置”,让农民获得五大实惠,农民财产增值不是梦!对于2018年农村承包地确权的收官之年,舆论满怀期待,希望完善农村各项制度,不断释放确权红利,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11月20日,中央深改组会议强调“不得以买卖宅基地为出发点,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舆论认为,两个“不得”是中央深改组为宅基地制度改革划出的“红线”。此外,宁夏平罗县推出“以地养老”模式,引发舆论争议。该模式鼓励农民退出“三权”获取相应收益以解决养老问题。有舆论认为通过资产变现让农民“老有所依”,开辟了农民养老新途径。也有舆论认为,这种方式会让政府背上巨大的包袱。
>>> 黑龙江深陷秸秆禁焚舆论漩涡 微信曝出四川石棉县工业污染事件 <<<
11月,秸秆禁焚成为热点话题,黑龙江省出现多个热点舆情。月初,演员孙艺洲发表图文微博,直指哈尔滨市重污染天气与当地秸秆焚烧有关。对此,哈尔滨市环保局的回应获得舆论认可。但舆论也指出,再正确的回应姿态都不能改变当地污染严重的根本事实,秸秆禁烧治理以及综合利用还有待强化。月末,环保部就秸秆焚烧约谈黑龙江省农委及哈尔滨等4市政府,再度引发舆论关注。其中,“监督工作流于形式”“秸秆综合利用率数据造假”等问题被通报,舆论认为这是“严重的工作作风问题”。针对黑龙江秸秆产量巨大的现实困境,舆论认为,要破解日益突出的秸秆焚烧问题,除了要强化严管与问责,更需要关注其背后的深层矛盾。
此外,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竹马工业园周边村庄工业污染问题广受关注。此事经微信公众号“西南野战军”首曝,随后网易《知道》工作室发出跟进调查。调查称,当地化工污染已达十年之久,村民上访被拦截;“山谷酸雾弥漫,有时像下雪,有时像下黄沙”“河水五颜六色,鱼虾死绝”“生长数十年的树木全部枯死”“儿童血铅超标浑身长疹”等描述令人触目惊心。网民表示,“相较干净的环境,宁肯我们国家发展慢一点”。据报道,当地政府部门已责令3家企业停业整改,周边村民的相关搬迁工作正在进行。
>>> “双11”农村电商再创佳绩 舆论期待电商扶贫成为常态 <<<
农村电商“双11”再创佳绩,在助力农产品上行方面发挥积极作用。舆论以数据列举方式,竞相报道农村电商“双11”表现。“农村淘宝成交32亿”“京东销售万吨肉类千万斤瓜果蔬菜”等报道引发大量转载。其中,“陕西苹果猕猴桃受欢迎”“河南网上销售农产品达8亿元”“菏泽1个村获1.7万单”“天猫1小时卖179吨枸杞”“阿克苏苹果半天卖出170万斤”“沂蒙山区农村淘宝店主大半天卖了80万枚鸭蛋”等报道,烘托出“双11”农村电商的红火氛围。舆论指出,今年旺销的农产品呈现出标准化、品牌化、规模化特点,不得不惊叹农村电商所蕴含的巨大发展潜力。
“电商扶贫”成为本月舆论热词。“双11”期间,舆论对河南、陕西、广西等地电商助推农民脱贫致富等情况予以关注,盛赞“电商扶贫放异彩”“电商扶贫大有可为”等消息。舆论期待,通过联合政府部门和公益力量,把电商扶贫这种渠道和温情长久地留下来,固定下来,形成体系,成为常态。11月上旬,商务部、国务院扶贫办联合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大电商平台,举办电商扶贫行动。对此,《光明日报》称,各地农产品如约迎来火爆行情,日均下单量比销售季提升了10多倍,“网红”农产品频现。
>>> 西牧乳業使用过期原料被通报 董明珠力挺飞鹤奶粉引关注 <<<
11月28日,国家食药监局发布通报,新疆西牧乳业婴幼儿配方奶粉使用过期原料。通报指出,该公司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添加过期的营养强化剂维生素复合包、ARA和DHA,涉及数量超过18150罐;同时,该公司还存在私自修改配方、涉嫌生产记录造假等19处问题。事件引发舆论哗然,国产乳品质量安全再次受到聚焦。舆论认为,该起事件“给恢复国产奶粉信心的大好局面当头一棒”。舆论称:“就是这些黑心企业败坏整个国产奶粉行业”,呼吁对此事的处理不能止于整改,要严厉处罚。
10月31日,在飞鹤《赢在中国》战略成果发布会上,格力集团总裁董明珠力挺飞鹤,吸引舆论关注。董明珠表示:“等我有孙子的时候,一定让他喝飞鹤奶粉”,相关言论在微信等社交平台中广泛传播。舆论将此形容为“家电女皇和奶业大咖的巅峰论道”,认为他们从平行到交汇,诠释了以飞鹤与格力为翘楚的中国民族品牌,正合力奏响中国“质”造的华彩乐章。此外,在首届婴幼儿奶粉创新发展论坛上,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针对海淘奶粉的言论也被关注。中国网等媒体以《奶协会长谈奶粉海淘现象:就是因为国外奶粉便宜》为题进行报道,引发部分网民评论。多数网民不认可“海淘奶粉是因为国外奶粉便宜”,认为质量安全是选购奶粉的首要标准。还有网民发问“自己买自己国家的奶粉竟然比外国的加上运费还贵!这是为什么呢?”
>>> “最严环保停工令”殃及农民工群体 舆论戏称“停工令就是停农民工” <<<
11月,为治理北方秋冬季大气污染,京津冀等地发布综合防治方案,共计28个城市对水泥、钢铁、焦化、铸造、建材等行业全面限产和停产,其中北京停工4个月,天津停工6个月。舆论将此称为“最严环保停工令”,大批农民工因此面临失业境遇,备受关注。
网易新闻客户端、头条新闻等媒体称,北方多省发布“停工令”,未来几个月农民工将无工可打;大批农民工面临失业被迫返乡,这个冬天有点冷!相关消息引发网民跟帖评论近2万条。网民担忧农民工生计,有的发问“停工了农民工吃什么?这个冬天怎么过?年怎么过?”,有的调侃“这么多农民工这么早停工,今年的西北风都不够喝了”,还有的指责“停工令就是停农民工!”。舆论纷纷为农民工支招,有的建议他们趁着农村“双创”的大好时机,回乡创业干出一番事业。有的建议他们到没有“停工令”的南方、西北地区找活干。还有的建议他们索性回家休息,好好陪陪亲人,养好身体来年再干。总体看,舆论对环保政策的初衷表示支持和理解,但也表示,环境污染治理是个长时间的攻坚战,如何在民生与环境治理中找到平衡点,是当前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