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族民间歌曲的类型及文化内涵

2018-03-28刘窈

牡丹 2018年6期
关键词:衬词白族小调

刘窈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风景迷人,历史文化丰富。白族是云南大理的世居民族之一,历史悠久、文明发达。白族民歌曲调优美动听,这些民间音乐与日常生活和各种民俗节日活动紧密相连。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白族人民用自己的歌声给美丽的家乡增添了动人的风采,用歌声歌唱劳动,歌唱爱情,歌唱自己的痛苦和欢乐。

一、白族简介

白族是中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湖南等省,百分之八十以上聚居在云南省洱海地区为中心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白族人多数通晓汉语,汉文一直以来为白族群众通用。

白族是一个聚居程度较高的民族,分为民家、勒墨、那马三大支系。白族有本民族语言,白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语言上各支系之间有较大的差异。

二、白族民歌发展的历史

白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艺术发达的民族。自古以来,音乐在其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白族民歌浩如烟海,这些民歌来源于聚居在这里的白族群众长期的生产劳动和生活。

秦汉以前,白族音乐的旋律一般较为简单。随着历史的不断推进,白族与中原的文化交流日益密切,唐代南诏、宋代大理国时期成为白族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后因南诏王向唐皇室进献歌舞,南诏音乐自此由西南边疆传入唐朝宫廷,列入十部乐,使得白族音乐达到一个辉煌的高峰。

在数千年的发展中,随着大量汉族群众迁居大理地区,在长期的生活交流中,汉文就逐渐成为白族的通用文字,同时白族民间音乐与汉族民间音乐相互交流,形成了密切的联系。白族的民歌题材丰富多样、格律严谨,体裁也很丰富,表现出白族人民巨大的创作才能。

三、白族民歌的分类及各自的音乐特色

白族民歌按体裁可以分为:白族调、白族汉调、小调、叙事歌、祭祀调、哄娃娃调及儿歌。

(一)白族调

这是云南各地白族用本民族语言演唱的一种山歌体民歌,主要流行于大理白族自治州、洱源、剑川等地。白族歌手将此曲种与其他民歌区分开而称为“白枯”,意即为“白曲”,汉族和其他民族称之为“白族调”或“民家调”。

白族调所用题材广泛,历史故事、爱情生活等都可涉及,这类歌体仅限于人们用来抒发情怀而唱的歌。各地的白族调传统歌唱形式主要是男女对唱。一部分是个人之间的对唱,一部分是群众之间的对唱。有时也有个人独唱。多数在田间、林间等,其次就是在喜庆的场合。

几乎所有的白族调歌词具有诗歌的形式特征,句式、韵律以及衬词的运用都与汉族民歌以及其他民族民歌有所不同。句式方面,一般由非对称性的七字、五字、三字等组成,也有七句、八句一段。韵律方面,有时也因歌词句式不同产生不同的方式。声律方面,一般有中平调、高平调、低平调三种类型。在衬词方面,有句式衬词、句前衬词、句尾衬词和句中衬词。

(二)白族汉调

白族汉调是白族人民传唱的一种汉族山歌,广泛流行于大理白族地区以及双廊、海东等地区。汉调的题材较广泛,几乎白族群众生活各个方面都有反映。

歌唱形式一般为男女对唱,旋律相对固定,但是歌词具有口头性和即兴性的特征,演唱者可以根据个人喜好,进行即兴编词。除了唱歌外,汉调还常常用小三弦、月琴和树叶作为伴奏乐器。

(三)小调

小调是白族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演唱的一种小调体裁民歌,主要流行于大理、鹤庆、云龙等地区。歌唱白族小调一般不拘泥于時间和场合,它可以在家里或街头巷尾自娱自乐地随意歌唱,在特殊情况下发挥出特殊的艺术作用。

白族小调音乐体裁较为广泛。韵律方面,一部分为“山花体”格式,在声韵和衬词上都保持白族诗歌的特色。另一部分采用七个字为基础,上下句为一段的格式,其音乐结构、润腔等艺术方面比“白族调”要成熟和完善一些。白族小调音乐风格多样,都具有各自的特点。

(四)叙事歌

叙事歌是白族的风俗民歌,流行于洱海周边。白族的叙事歌有时也用白族调曲调演唱,多数歌手都用三弦自弹自唱,歌词的形式有所改变,曲调突出语言音调,并减少拖腔、衬句,形成与白族调不同的特色。其音调近乎朗诵,歌词、旋律都是即兴创作。

(五)祭祀调

它是白族祭祀活动中由巫师或祭祀者所唱、反映祭祀程序和宗教信仰内容的风俗民歌。今主要在大理、怒江、保山等村寨中流传,词曲近乎于口语。

由于白族深受佛教的影响,因此大理地区的白族祭祀调名目今有“神调”“跳神调”“佛腔”等。歌唱时常用锣鼓、唢呐配合。唱词为“山花体”的格式,曲调为上下句乐段结构,采用五声音阶。直至后来,一些大本曲的艺人开始吸收神调融入演唱。

(六)哄娃娃调

哄娃娃调是白族人民抚爱、哄逗幼儿尽快入睡时歌唱的歌谣,这类谣曲又被称为“九子庸枯”,一般在云南大理、洱源、剑川等部分白族村寨流行。大理、洱源等地的白族哄娃娃调多由老人背着或抱着幼童边摇边唱。词句简短通俗,个别都是衬词。大多采用五声音阶,个别的采用六声音阶。此外,也有即兴编唱。

(七)儿歌

这是白族儿童在童年生活时期所歌唱的歌曲,流传于元江、剑川等地。因儿歌的曲调多种多样,内容也丰富多样。歌唱者一般都是二至六岁的儿童。歌曲的内容具有天真、活泼、单纯的音乐特色。

词曲结合一般是一字一音,音调和节奏多与儿童朗诵语言相顺应。音域多在三度到五度,所唱的内容大多可分为“游戏儿歌”和“启蒙儿歌”。除此之外,一些地方还有有关风俗的儿歌。

四、结语

云南白族民歌种类繁多,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是白族艺术文化的重要部分。展现出白族音乐文化的灿烂辉煌。它不仅是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宝贵遗产。对于这种民族音乐文化,更多的人应该积极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民族音乐的美及其丰富的文化内涵。

(云南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衬词白族小调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四 季 相 思
思 夫
五河小调
白族火把节:一天星斗下人间
中国民歌衬词的音乐性
白族敬酒歌
56个民族56枝花 白族
小调[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