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批判视角下移动新闻的场景适配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18期
关键词:媒介受众时代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上海 201100)

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的官方数据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了移动网络时代,而4G网络技术用更快的网速推动了互联网移动化,移动设备所带来的便捷让越来越多人选择投入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端的怀抱。2017年,我国移动通信已处于4G+发展阶段,而5G技术的大规模商用在世界范围内已是呼之欲出。

传统的媒介格局被新兴的移动媒体打破,从传统新闻时代迈入移动互联的移动新闻时代,内容媒体也由单向、点对面的信息传播转向多元、交互的传播,力求通过寻求改变来适应新的媒介格局。“移动传播的本质是基于场景的服务”,在移动互联时代,“场景”一词迅速占领了核心地位。

一、“场景”与移动传播

“场景”一词在影视或戏剧术语里是指在一定的时间、空间(主要是空间)内发生的一定的任务行动或因人物关系所构成的具体生活画面,与情景一词意义相似。新闻领域的“场景”概念最早来自《即将到来的场景时代》一书,其中提到场景时代的五种技术力量(即场景五力):大数据、移动设备、社交媒体、传感器和定位系统。通过对各个要素及它们之间的联动效应进行详细分析,作者预言,未来25年人类将进入场景时代。

戈夫曼的戏剧理论认为,社会和人生是一个大舞台,社会成员作为这个大舞台上的表演者,在不同的场景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且都十分关心自己如何在众多的观众面前塑造能被人接受的形象。20世纪80年代梅罗维茨在《消失的地域》一书中,大胆地将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的观点和社会学家戈夫曼的“情境理论”结合起来,他认为电子媒介尤其是电视的使用打破了传统的情境定义,带来了新的情境变化,而情境就是信息系统。布迪厄“将一个场域定义为位置间客观关系的网络或一个形构,这些位置是经过客观限定的。”这三位学者的理论相似之处就在于都认为人类传播会受到其所处时间、空间的双重影响,现代新闻传播学里“场景”一词是随着移动网络的普及逐渐占据了核心位置,从开始从大众传播的角度理解“场景”的深层含义和背后隐藏的可能改变移动传播现状的可能性。

近年,彭兰曾对移动媒体用户的行为场景进行调查,发现“休息或闲暇” “卫生间”和“床上”已成为移动传播尤为重要的场景,并把场景适配作为移动媒体服务的核心目标。胡正荣指出互联网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其中第三阶段的Web3.0是场景细分时代,以场景、细分和垂直、个性化服务为特征。谭天认为,从传统媒体和大众传播的受众场景转向新兴媒体和人际传播的用户场景,是决定传统媒体融合转型成败的关键。将各种社交软件、大数据、LBS、穿戴设备等材料编织出媒介融合的发展的全新场景。

二、“场景”带来的变革

在传统媒体时代语境下,移动网络还未兴起之前,新闻传受关系是传播者对受众的单向传播,新闻内容相对冗长有连续性,新闻获取场景固定化。而进入移动互联时代,手机成为受众获取新闻的主要来源,新闻媒体的使用情境发生了很大改变,特征也随之改变:新闻获取随时随地,新闻内容呈现篇幅短小精炼,浅显易懂,碎片化、视频化的特点,阅读场景高频切换,受众阅读时间零碎化、全天化。未来移动网络会渗透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服务于人们住宅、办公室、休闲和交通工具等各种场所,涵盖了居住、工作、聚会、高铁等多种场景。为了适应新的媒介格局,场景时代的移动新闻在新闻素材采集、新闻内容生产以及新闻分发模式都会发生变革。

内容媒体的场景适配在宏观角度具有普适性,从微观出发做到了个性化适配。普适性指的是把握用户共性,移动端新闻内容与处于在某特定时空场景下的用户的普遍性、一般性信息需求适配。主要为用户提供科技创投类商业资讯的“36氪”APP,在一天中不同的时间甚至在工作日与周末会向用户推送不同的新闻,如《36氪早报·听新闻》《氪星晚报》等。在周末,用户会将更多时间花在休息上,这意味着不同的阅读需求,36氪会停止工作日的新闻推送模式,降低推送频率。总之,在不同时场景,与用户一般行为习惯对应,36氪将新闻内容进行分时推送,实现了根据时间场景采取不同的推送模式,向用户推送不同的新闻内容。

个性化指的是把握用户个性针对用户在当前场景中的需求进行深度信息适配。新闻内容的个性化适配采用了更多的技术作为支撑,例如新华社的“我在现场”APP是一款基于定位的事实分享客户端,点击主界面菜单栏“周边”,页面出现一个独具特色的基于LBS的定位系统,用户可以看到一张周边的“新闻地图”。就像产品宣传海报说的“离得越近总是越关心”,定位系统起到了为用户精准分发新闻的效果。

三、“场景”的负面效应

虽然移动新闻的场景化适配越来越完善成熟,但是“场景”的负面效应也是值得关注与思考的问题。

首先,与用户的互动不足,没有将用户的反馈报告及时应用到场景适配的修正中,甚至造成信息茧房。今日头条基于数据挖掘的推荐引擎,通过算法解读微博、QQ等社交账号登录的使用者的兴趣,进行精准的阅读内容推荐。今日头条辅助用户锁定了兴趣偏向,并且难以改变,这样导致了用户陷入了信息的闭环。移动新闻的场景化应用不断地投用户所好,容易导致用户失去开放理性的判断能力,限制了个人视野,甚至产生网络极化现象。

此外,移动新闻的场景适配改变了原有的媒介使用场景,人们随时随地滑动手机获取新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日常人际交流,破坏了现实人际关系,例如家庭场景或朋友聚会的场景下,无孔不入的信息推送成为了干扰人际情感交流的一个因素。

再次,为了对用户进行画像,场景五力中大数据、传感器、定位系统三要素作为技术支撑,挖掘用户各种浏览数据,利用爬虫技术抓取通过QQ、微博、微信账号登录的用户的网络社交关系的数据。为了提供个性化体验,可穿戴设备也成为了新闻生产新的数据收集介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用户的隐私造成了威胁。

最后,移动新闻的场景化借助强化受众主体地位和主动权的手段,实际上培养了“成年巨婴”。个人不用向外界伸出好奇心的触角,积极寻求信息,而日渐习惯移动新闻客户端等的信息投喂。在各种场景下,用户轻松获得当前场景所需要的新闻,受众变得像婴儿一样,实际上,被剥夺了主动筛选信息的权利和机会。

总之,场景时代的到来是趋势也是必然,移动新闻在积极做出调试进行内容场景适配的同时不能毫无顾虑、不加思考地拥抱“场景时代”。其过度运用也可能导致用户隐私被入侵,新闻内容、受众阅读进一步碎片化,手机依赖症加剧,影响用户现实中的人际关系,手机功能越来越强大,不仅与你所在场景适配,而且成为最了解你的事物,实际上越来越便利的传播技术或许反而蚕食了人们的自由与理性,早期法兰克福学派所担忧的“人的异化”可能愈加严重。

猜你喜欢

媒介受众时代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