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视角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思考
2018-03-28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广州 511483)
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5G通信技术的推广,实现了人类生产、生活、学习载体的“智慧化”,诸多智慧城市、智慧高校、智慧图书馆等不断涌现,并受到社会各界高度关注。高校图书馆作为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载体,发挥着知识服务的重要效能,是高校教学、科研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图书馆走“智慧化”发展道路是必然选择。所谓的智慧图书馆,指在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嵌入图书馆的知识服务实践中,为师生提供信息化、便捷化、共享化、即时化的服务,不断实现图书馆的“智慧化”的根本发展方向。
一、打造云计算平台,推动资源共享服务
在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中,“信息孤岛”问题一直影响着服务的质量,云计算平台的出现,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方案。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可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并提供各种的服务,使相关用户可便捷地将资源运用到具体的实践中,并可依据自己的需要访问“云端”的“计算机”和储存系统。可见,云计算平台的作用在于,将高校图书馆的所有服务资源(数字书籍、网络视频、网络音频、课程资源等)集中于一个平台之上,实现了海量化资源的高度集结,确保服务资源之间的有效关联。对于师生而言,只要输入学号和密码,便可以享受到“定制化”的一站式资源共享服务,有效解决了“信息孤岛问题”,让高校师生乐享知识服务。
二、注重大数据嵌入,促进资源的统筹服务
大数据技术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关键性技术,具有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样)、Value(低价值密度)、Veracity(真实性)的特点,是对海量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处理、数据价值挖掘的技术,并为管理者提供决策参考。高校智慧图书馆嵌入大数据技术,可以根据每一位师生用户的入馆数据,包括阅读时间、阅读喜好、阅读偏向等进行数据处理,为用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同时,根据每天的入馆人数、登陆云平台的人次、图书借阅的方向等进行大数据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开展统筹服务的决策参考。比如:通过大数据分析,得出每天入馆人数的高峰时段,那么,就可以在高峰时段安排多一些工作人员进行知识服务。同时,根据师生的借书还书相关数据,图书馆还可以进行配书服务的优化,不断满足师生知识服务的需求。
三、注重服务个性化,实现服务的质量升级
通过智慧图书馆建设,图书管理员可以根据数据平台对师生用户的借阅服务数据进行收集、整合和分析,建立面向个人的用户阅读知识库,同时,强化相同知识服务用户的关联度,比如:当某一用户借阅某一方面的书籍时,提供与其相同阅读偏向的用户信息,为用户之间的阅读沟通、交流提供便捷,为师生用好提供深层次的高质量个性服务。此外,为高校教师建立教学与科研数据库,根据教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的专业偏向,将馆内的最新文献资源、电子资源、教学资源、图书资源及时推送到个人平台,确保其得到便捷化的服务;在科研方面,从教师专业背景、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等方面出发,嵌入大数据技术,为其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文献资源查询、书籍借阅需求等服务,便捷其科研通道,为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保驾护航。
四、建设移动图书馆,开展多元化知识服务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8.3%。可见,手机已经成为互联网接入的重要移动媒介。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意味着移动校园建设的全面铺开,为师生提供移动服务,必将是“智慧图书馆”建设的重要方向。对于高校图书馆而言,就是要通过在校内布局无线网络,为师生用户提供无时限限制、无地域限制的书籍查询、视频观看、资源下载等服务。同时,建立高校图书馆服务微信公众号,让师生用户提供微信公众号便可以实现多元化服务,为用户的泛在学习提供便捷。在知识服务时,还可以及时提供图书馆的座位数服务,有效提高了图书馆座位的使用率,缓解紧张的座位资源。
五、结束语
总之,推动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在“互联网+”知识背景下,建设智慧校园、智慧图书馆实已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所需、发展所求。对此,必须将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嵌入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实践中来,建立高校图书馆智慧服务平台,推动共享服务、个性化服务,实现服务的质量升级,不断创新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为师生用户提供更便捷、更高质量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