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时代的公共安全与风险治理研究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公共安全应急部门

(中共日照市委党校,山东 日照 276826)

一、引言

数据的范围较广,既包括我们通常理解的数字,还包括各类文字、音像等。数据的用途也较广,它不仅适用于科研以及各类规划设计、查询计算,也可以用于社会管理的各个过程,为决策、行动提供科学的依据。

关于大数据,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从内涵看:大数据与数据相比,主要体现“大”这一特点,通常包含极大的数目、繁杂的结构、广阔的领域,可以说,大数据是具有这些的特点的海量数据的结合体。

二是从外延上看,其涵盖的范围很广,体现为语言文字、影音图像、表格图形等。

大数据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数据体量巨大。

二是数据类型多种多样。

三是价值密度低。

四是速度快、时效高。

五是可视化。

二、公共安全与风险治理

所谓公共安全,主要是指一种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相处是和谐的,不存在相互侵害、没有较大损失。从上述界定可以看出,公共安全与国家安全不同,它主要包括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救灾、社会治安防控以及人的衣食住行安全,它属于群体安全范畴,主要体现在通常意义上的社会安定有序。

公共安全的风险治理有自己的特点和内在演进逻辑,与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相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针对的对象不同。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针对的是突发事件,公共安全的治理针对的不仅包括突发公共事件,还包括其他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危害的一些因素。

二是在治理手段上,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重点是处置,而公共安全的治理还包括预防、准备。

三是在治理主体上,公共安全的风险治理不仅强调政府的主导作用,也强调、鼓励支持民众的参与。

三、大数据背景下风险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大数据时代风险治理面临的机遇

1.大数据是进行风险治理和处置的重要资源

大数据是一种资源的集合体,大数据技术是一种运用能力。我们之所以称现在为大数据时代,主要是指在这一特定历史阶段,这类资源的集合体达到前所未有的广度、这类运用大数据的技术能力达到相当的高度。这种能力和水平可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其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就是风险治理。它对风险治理的作用也体现在多个环节,包括识别风险、分析风险、资源储备、隐患排查、领导决策等环节。可以说,公共安全的风险治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善于利用有关大数据,会对风险治理的效率提高起到较大的促进作用。

2.大数据是实现多部门协同进行风险治理的重要资源

众所周知,公共安全治理包括源头和风险治理、监测和预警活动、应急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的工作都需要政府各个部门、政府与各类组织及个人的协调作战。特定组织和个人在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也可能成为行政应急措施的实施者。作为整个治理链条中的首个环节,风险的排查和管理,既有个性特点和要求,也有共性规律和方法,其中,综合性运用多种手段是其重要措施,这种综合性的手段包括治理主体的全员性、方式方法的多元性、时间空间的结合性、多个部门的协调性等,这种综合性的黏合剂就是大数据,或者说,利用大数据可以融合、沟通多个领域,实现整体合力的有效发挥。

3.在提高风险治理效率方面,大数据的作用不可或缺

治理效率的提高手段包括多个方面,比如:主体的主动性、技术的先进性、时间的超前性、资源的丰富性、信息的全面性等,其中信息的全面性是极其重要的方面,许多案例表明,面对不甚了解的风险,信息的缺乏、片面是致命的,它会导致后续的治理无处下口。而大数据恰恰弥补了这一短板,对治理主体而言,可以利用大数据制定合理的对策、应对措施,对民众而言,可以利用大数据了解相关知识,做出有效的预判和应对抉择。

(二)大数据时代风险治理面临的挑战

1.部分公共管理部门缺乏大数据意识

我国的数据资源虽然丰富,但由于长期缺乏数据文化,大数据理念有待进一步提升。大多数民众,包括相当部分的政府公职人员,对于信息技术的认识和运用停留在肤浅的层面上,新闻阅读、娱乐休闲、通信交友是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对于在管理环节体现大数据的作用,认识不足不到位,仍停留在传统的、纸面的上传下达。现实中,人们往往片面强调硬件的重要性,而在软件上花的功夫不够。

2.部分公共管理部门缺乏相关人才

现时的公共管理部门的人员可以分为两类:存量工作人员、增量工作人员,或者称作“老”人、“新”人,对“老”人而言,由于惯性思维和惯性做派,在具体的治理工作中进行革命性转变是极其困难的,导致上面倡导重视大数据及其技术,下面却雷打不动。对“新”人而言,通过梳理各地招考简章,在招录公务员时,招录的岗位大多是常规性工作岗位,很少招收处理大数据的专业技术人才,这导致在日常工作中运用大数据技术成为空谈。

3.数据的安全问题较为突出

由于具有散、广、虚拟等特点,大数据天生具有易泄露的特性,又由于相关技术的不成熟,导致数据安全问题。数据的泄露风险至少会带来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对公共安全带来威胁,给不安定分子造成可乘之机;二是阻碍风险治理的有效进程,影响数据的有效使用。

4.应急管理部门间的风险管理类的数据整合力度不够

从调查的情况看,当前各级政府部门都有自己的数据收集、处理系统,但这些部门的信息系统很少做到互联互通、相互支持,更无法做到融合运用。之所以存在这种情况,主要是在建立各自的信息系统时,各个部门出于各自利益的考虑,只会自扫门前雪,在缺乏强有力的协调部门的情况下,此种现象就会延续而成为自然。二是由于数据标准等原因,导致客观上无法兼容。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各个公共管理部门缺乏大局观念,固守部门利益,从主观上不愿意去进行数据整合。

四、加强公共安全风险治理必须重视大数据的作用

(一)加强风险治理,必须增强大数据意识,切实发挥大数据的作用

在预防准备阶段,要特别注意设备和技术的完善。一是要广泛收集相关信息。二是要对有关信息进行分析。在监测预警阶段,应有效集成相关信息和数据,在正确研判的基础上,提高预测的准确率,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

(二)加大对应急管理人员在大数据知识方面的培训

对于应急管理人员的大数据知识培训,应建立常态化的机制。目前,从整体上看,对于公务员的培训次数和力度差强人意,特别是在内容上,以理论和业务为主,在时间上也呈断断续续的特点,有鉴于此,应借鉴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和机制,建立公共管理人员特别是应急管理人员的大数据知识教育培训机制,以期在较短的时间内培养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大数据专业人才。

(三)建立公共安全数据中心

应以各级政府为主导,加快建设公共安全数据中心(平台),依法推进数据资源向有关公共管理部门特别是应急管理部门开放。

(四)注重大数据采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在制度层面上,公共管理部门应尽快建立大数据安全管理的规章制度,对有关的数据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对不同种类和不同级别的数据资源要采取不同的保密措施,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应优先保障级别较高的数据资源的安全。

五、结语

总之,在技术层面上,应根据《十三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大力实施数据安全保障工程,该工程的实施重点应放在数据资源的采集、存储和应有等环节,特别要关注公开、共享环节中的数据资源安全问题,加大相关的安全评估和预防措施。同时,要加大有关公共安全的数据保护力度,对非法泄露和出卖公共安全数据的行为予以坚决的打击。

猜你喜欢

公共安全应急部门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联合监督让纪检部门不再单打独斗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在公共安全面前别任性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哪些是煤电部门的“落后产能”?
人脸识别技术在公共安全领域中的应用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大数据背景下的城市公共安全应对机制
医改成功需打破部门藩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