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大局 挖掘亮点 坚持创新
——试论党报驻站记者如何提高正面报道质量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15期
关键词:驻站大局九江

(江西日报社九江分社,江西 九江 332000)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随着各种媒体特别是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影响干部群众思想的因素和渠道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多样,统一思想的工作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要艰巨。对于社会上错误的消极的思想和言论,单靠封堵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为此,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通过新闻媒体做好正面报道来消除不利因素,达到用正确舆论引导人的目的。

正面报道要承担这个职责和使命,必须要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同时,要提高正面报道质量和水平,切实把握好时、度、效,增强正面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让干部群众爱看、产生共鸣。

正面报道是党报的重头戏。党报驻站记者一定要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生活,不能做材料记者、电话记者、邮箱记者和署名记者。同时,要加强学习,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胜人一筹的思维,增强新闻稿件吸引力、感染力,以优秀的新闻稿件引导人、鼓舞人和塑造人。

一、增强政治意识,关注大局

作为党报驻站记者,政治敏感、讲大局是个基本功。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研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准确掌握基层情况,不断将上级的精神与基层的情况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一切事物,只有这样,才能发现有价值的新闻,才能掂量出从什么样的角度去写正面报道更有分量,宣传效果更好。

关注大局,一定要研究大局。大局是党报驻站记者心中必须牢牢把握的一个舵。在新闻报道的思路、重点以及新闻标准的评判、选题的策划上,既要跳出当地、放眼全局,又要立足当地、研究局部,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体现党报的高度和贴近性,实现新闻报道的与时俱进,做强做精做深正面报道,切实提高正面报道质量。

前几年,我得知“云雾茶”商标被湖北一企业申请注册的消息后,立即赶到当地工商局采访,了解到如“庐山云雾茶”不立即注册“云雾茶”商标,以后就不能再使用“云雾茶”这一品牌,这意味着有20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的“庐山云雾茶”将面临“下岗”。了解情况后,我查阅了大量资料,认真思考,着眼全国、全省的品牌农业情况,立足当地的实际,写了一篇《一石激起千层浪》的分析性新闻报道,客观分析了当地品牌农业的现状,思考了当地农业发展的前景,提出九江农业必须要走品牌农业之路,要把优质农产品注册商标,保护地方农业品牌,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稿件见报后,九江的许多农业工作者纷纷致电记者,赞扬记者把准了九江农业发展的脉搏,增强了当地发展品牌农业的意识。同时对全省发展品牌农业具有借鉴作用和典型意义。

关注大局不是口号,不是高高在上,应当植根于一线。要把握大局,党报驻站记者就得深入基层采访,就得到一线中去、到群众中去,去观察、去研究、去探索,详细了解基层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我认为,党报驻站只有经常到情况复杂、困难多、矛盾多的地方当中去,亲自尝一尝梨子的味道,切身感受我们的党员干部不忘初心、不怕牺牲、一心为民、为群众排忧解难的高尚情操。只有这样,党报驻站记者采写的正面报道才好看,能吸引人、感染人。

2016年7月,九江发生特大洪水,我始终在灾区一线采访,耳闻目睹了广大共产党员牢记宗旨,舍生忘死地投入抗洪抢险中,我深受感动,采写了2000多字的《沧海横流,方显党旗本色》通讯稿,7月19日在一版显位配评论员文章刊登。此稿深刻地描述了灾区共产党员面对生与死、国与家、个人利益和群众利益的关键时刻,用实际行动再次彰显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向党和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报道见报后,九江灾区广大共产党员和群众争相阅读,认为这是一篇鼓舞士气、凝聚力量的新闻作品,是弘扬正气、倡导奉献的新闻作品,是文风活泼、文字洗练的新闻作品。灾区领导跟我打来电话,称《江西日报》在抗洪救灾关键时刻,及时发表这篇报道,坚定了灾区人民夺取抗洪救灾全面胜利的信心。

二、增强新闻敏感,挖掘亮点

党报要满足读者的需求,就必须要不断革新。改革,改什么?怎样改?迫在眉睫的就是从一篇篇正面报道改起,为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党报驻站记者长年在基层摸爬滚打,对基层的新情况、新问题最先感知,是基层正面报道的最前沿“生产者”。因此,党报驻站记者就要充分挖掘基层的新闻亮点,把基层正面报道做成舆论热点、社会亮点、群众关注点,引起社会广泛共鸣,进而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怎样挖掘基层的新闻亮点?我认为,党报驻站记者要不断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要经常深入新闻现场,做到新闻事实出现或发生在哪里,就要到哪里采访,及时获得第一手材料。只有这样,党报驻站记者才能保持耳聪目明,视野开阔,不断采写出有分量的鲜活的正面报道。

有一次,我在和一个朋友交谈时得知庐山市白鹿镇玉京村2组35岁的农民余八秀,由于没有文化重新走进教室的情况时,立即赶到余八秀家里采访。在采访时了解到,余八秀在本村缺少组长时,主动要求当组长,为群众办了许多好事,群众非常拥护。但由于没有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相适应,便辞掉组长走进教室。于是,我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重大主题,以《建设新农村没有文化咋行农家女余八秀35岁读初中》为题,以小见大,深刻描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农民渴望文化知识的新趋势,反映了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文配图刊发,当天新华网、人民网、新浪网、中国江西网等多家媒体转载。

三、增强创新意识,常写常新

党报驻站记者的采写活动,前提是跟着新闻事实跑,但这并不等于记者只能跟着感觉走,写什么、怎么写全是“自然”状态,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在写正面报道中除寻找新闻角度所开展的思维活动外,还可以运用散文、诗歌、小说等多种写作手法,使新闻更好看、更耐看,群众更喜欢看。

党报驻站记者最大的敌人就是一成不变的头脑,认为熟悉基层情况,不愿创新,不敢创新,写出的正面报道总是老面孔,读者不愿看,自己也没有什么突破。党报驻站记者只有常写常新,才有突破,才有发展。要创新选题模式、创新策划方式,用足当地新闻资源。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求,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筑牢长江生态屏障。2018年7月,江西日报社九江分社和记者通联部联合策划了打造百里长江最美岸线《一线观察》稿件,采用“1+3”模式,即江西日报8月2日在一版二条配编者按刊发综合稿,8月3日、4日和5日在A4版《一线观察》栏目,以文配图的方式整版推出报道。三组报道主题分别为“水美” “岸美”和“产业美”,既突出九江市面上的工作,又以记者见闻、以讲故事的方式反映九江各县(市、区)“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感人场面,稿件以小见大,生动鲜活。策划稿件见报后,引起了热烈反响,并得到了中宣部和江西省委宣传部的表扬。

党报驻站记者的发展思路,就是对当一个什么样的党报驻站记者,怎样才能当一个受编辑、读者认可的名记者进行自我设计,拟定近期或长远的学习计划,不断提高新闻敏感性,不断创新。提倡自我设计,不是急功近利,追求出人头地,而是不断提高采写正面报道质量,成为让读者满意、让党放心的记者。

抓好典型宣传报道是党报做好正面报道的重要职责。党报驻站记者长年身在基层,要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主流和特征,发挥驻站记者的优势,打好主动仗,经常采写一些能够引起群众共鸣的典型人物和典型事件,让正面报道更加吸引人、感染人、教育人、激励人,而不是经常处于“守株待兔”状态,等待编辑部推荐典型。2005年8月,我采写的典型人物报道《奇迹·追求·责任--一位乡村教师的生命挑战》,就是在获知信息后,主动出击,从正面事迹采访入手,文配图和记者手记刊发,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许多读者纷纷打电话询问徐斌教师的情况,并向他捐款几万元,使这位乡村教师的高尚师德广为传颂。随后,徐斌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希望工程园丁奖、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总之,党报驻站记者要提高正面报道质量,必须要关注大局,挖掘亮点,坚持创新,让党报正面报道发挥鼓舞人心、激励斗志的作用。

猜你喜欢

驻站大局九江
胸怀大局
学党史和把握政治大局
新媒体时代下党报驻站记者的定位
九江学院建筑设计作品选登
长干曲四首(其二)
融媒体时代驻站记者如何适应新要求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略谈驻站记者的全局意识
鹭鸟如诗
驻站的青春没遗憾
永远跟党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