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挥教育智慧 创设高效音乐课堂

2018-03-28武汉市蔡甸区第六小学

成才 2018年4期
关键词:音符音乐课堂教学

■ 武汉市蔡甸区第六小学 杨 漾

音乐课堂作为实现学生音乐教育目标的重要平台,需要教师发挥教育智慧,创设高效课堂,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达成教学目标。教师要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的美,引导学生在感受、体验的基础上学会用音乐的形式表现情感的丰富内涵。以低年级学生的音乐课堂为例,笔者认为,要提升课堂效率,实现课堂高效,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增强教学方式的趣味性

当代世界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曾经说过:“音乐教师的作用不是去鉴定音乐素质的好与差,而是让学生心中的音乐种子去生根发芽。”在传统的教育观念里,通常把学习歌曲和乐理知识作为美育的手段和目标,目光往往集中在知识的掌握层面。而这个层面乐理知识和歌曲歌词的背诵压力,如果不能正确引导,就会成为学生的心理负担,引发学生对音乐课堂的排斥。为了让学生放下心理负担,在自然生发的情绪中享受音乐学习的快乐,提升音乐的自我表现意识,我注重遵循低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他们对音乐学习的心理需求,吸取课堂教学“问题法”“发现法”的优点,努力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把趣味教学作为促进课堂高效的首要方式。

1.将易混淆的音符识记转化为人性化的卡通形象

在低年级的学生学习音符知识时,你会发现,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他们刚学过的数字有密切的联系,学生容易将音符名称上的数字和音乐的拍数等同,如,他们会把二分音符唱二拍,四分音符唱四拍,八分音符唱八拍。为了避免学生走进这种数字的误区,我把每个音符都变成可爱的卡通人物,都取了一个独特的名字,在加深学生印象的同时,很容易就帮学生分清其中的区别。如,肚子大大圆圆的“o”叫“圆圈爸爸”,唱4拍;长的像汤勺一样“”叫“勺子妈妈”,唱2拍;长了一条尾巴的“”叫蝌蚪宝宝,唱1拍;留着一条小辫子的“”叫蝌蚪妹妹,唱半拍……在学生对音符的形象有一定认识的基础后,我再告诉学生,其实每个音符都有自己的名字,就好像班里的雯雯同学,其实大名叫张义雯,我们的“圆圈爸爸”也有自己的名字,叫全音符,“勺子妈妈”的名字是二分音符,“蝌蚪宝宝”的名字是四分音符……这样一套卡通形象的音符家族,既帮助学生有效地分辨出各音符之间的差别和它们的时值,又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然,鉴于学生的年龄特点,我没有要求学生要在一个固定的课时全部掌握这些乐理知识,而是在适当的时候穿插在课堂教学中,用低年级学生容易接受的教学方式对这些乐理知识加以学习和巩固。如针对学生乐于助人、乐为人师的心理,我经常会在学生面前,表现出“遗忘”这些音符名称的苦恼:“哎呀,这个圆圆的、大大的、声音最长的……叫叫……哎,又忘记了!谁来帮帮我?”每当这个时候,我的求助都会触发学生的良善之心。他们总是一脸自信地抢着帮助“记性不好”的老师:“它叫全音符!老师又忘记了……”帮助老师的成就感不仅极大地提升了学生音乐学习的自信,也有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乐学、善学。

2.将繁琐的节奏学习转化为趣味化的课堂游戏活动

“节奏音节读法”,是我结合学生实际,运用奥尔夫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改良出来的。它的独特之处是利用“走”“跑跑”所发出的不同声音,赋予其一定的时值来对应音乐的节奏音节,用学生容易理解和模仿的声音、表情、动作等方式呈现和凸显“音符”“节奏时值长短”这两个抽象概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去体会和感受不同节奏的特点和读法。为了更贴近学生年龄特点,我在教学时,尽量用夸张的表情、诙谐幽默的动作来调动孩子们全身的感官,让他们在趣味的游戏过程中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如在学习四分休止符时,为了引起学生的注意,让他们弄清楚休止符的时值,我故意张大嘴,无声地做出一副夸张的惊讶表情,引起学生乐此不疲地模仿。他们学着我摊手做惊讶状,嘴里还连连加上升调的声音“啊”。当我强调休止符是没有声音的时候,大多数学生还是“刹不住车”,不能准确地“消声”做表情。于是,我灵机一动,关上了我的麦克风,刹那间教室里一片安静。这种情境的设置和巧妙提示,让孩子们形象地感受到了“消声”和休止符的联系。这样的处理,让学生们对休止符的含义心领神会,学习效果非一般的好。

这一套节奏音节读法,也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让我从讲台“走”到了学生身边,从教室的前方“跑跑”到了教室后方,以自己对音乐教学的热情感染着每一位学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跟着我的表情,时而做出努力跑的样子,时而表现出悠闲走的样子,时而还惊讶地摊手表示一脸的无可奈何。就这样,学生在夸张而有趣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节奏音节的读法及其含义。

二、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在音乐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多被用于音乐探究活动、歌曲处理、音乐创作各个方面。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啊看门道”。在一些教研活动中,非音乐专业学科的老师在点评课时,常这样评价:“在小组活动中,整个课堂气氛很活跃,学生兴致也很高。”然而,这些表面看似热闹的小组合作学习,很多都是形式有余、实效不足,不仅起不到促进课堂高效的作用,反而会让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要在教师指导下有序开展,要让学生有目的地开展群体研讨,有针对性地进行协作交流,让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分工协作,达到促进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我让学生在小组学习时,自主分工,或评审,或歌手,可根据各人的特长或兴趣自主选择在小组的角色,也可适当进行角色轮换。在这样分工明确、互促互进的小组合作学习中,“评审组”成员从表情、音色、动作、眼神等多方位评价“歌手组”,逐渐形成他们独有的点评模式:既有肯定,又能提出继续努力的方向;在明确问题后,还能及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同学向更好的“歌手组”发展。“歌手组”则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了因人而异,发挥特长,合理分工,如小组内歌唱得好的做了领唱,比较害羞的做了跟唱,而擅长舞蹈的则去做了伴舞。不同的分工有效地发挥了每一个学生的作用,促进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角色互换,学生亲历了身为评委和歌手两种角色成长的过程,他们在这样的角色体验中聆听、对比、思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乐理知识和演唱水平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让学生学会聆听、学会体验、学会合作,随着学习时间的累积,原来不喜欢音乐的学生对音乐也感兴趣了,原来不敢放声歌唱的学生也敢于尝试了,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才是有效的学习,这样的音乐课堂才是高效的课堂。

三、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切性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指南,它关系着一堂课能否顺利开展。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更多地关注怎样设计教学过程,怎样突出教学重难点,怎样创设更好的教学情境,怎样让课堂显得更加丰富多彩,但这些设计是否符合学情,是否适应学生,教师考虑得却不够周全,大多数教学设计很大程度上只是教师的一厢情愿而已。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课堂意外,对教学设计进行充分的预设,并随时根据课堂教学需要作必要的修改,避免华而不实的设计拉低课堂效率。

在执教《小袋鼠》一课时,为了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我在课前准备了小袋鼠的头饰以及小围裙分发给学生。我的本意是通过有趣的尝试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高效地达成教学目标。然而,在分组创设“动物运动会”的环节时,我发现学生的表现与我的预期效果相差甚远,如,有的小组在分配头饰时互相争持不下,有的小组在穿戴围裙道具的时候花费了大量的时间,以至于几分钟过去了,不少小组还没有开展有实质意义上的练习。在展示环节也出现类似的问题,有的小组大部分人充当背景或看客,只由个别表现能力强的同学唱“独角戏”;有的小组效率低,展示时还在手忙脚乱地整理头饰和服装……针对这次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我在课后进行了反思,在反思的基础上对原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基于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善于模仿的特点,我还是保留了头饰、小围裙这两样教学道具,但对其进行了调整,把对他们有一定难度且容易耗费大量时间的裙带,改为可直接套入的皮筋。小小的改动改变了合作环节道具不易操作的问题,让学生节约了分配、穿戴道具的时间,使后面展示环节的表演更紧凑出彩,有效提升了课堂活动的效率和教学效果。

总之,小学音乐高效课堂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关注和探究的问题,需要我们广大音乐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把握学生特有的心理生理特点,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研究,开拓音乐课堂教学的新境界。

猜你喜欢

音符音乐课堂教学
美妙音符
春天的音符
音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音乐
变脸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