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不仅仅是课堂行为
——武汉市黄陂区长岭街十棵松小学校长刘旭芳侧记

2018-03-28

成才 2018年7期
关键词:校长校园学校

■ 本刊记者 柳 青

“这两棵樟树,我们叫它们‘连理樟’,它们见证了我们十棵松小学的发展。”绿阴下,刘旭芳轻轻抚摸着身旁枝条连生一起的两棵樟树对记者说道,“它们刚来的时候好像只有碗口粗,一转眼都长这么大了,我一个人都环抱不了……”“连理樟”生长在木兰山麓、滠水河畔的黄陂区长岭街十棵松小学。2013年,顶着“市级骨干教师”“武汉市三八红旗手”“武汉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等诸多荣誉,刘旭芳调到十棵松小学任校长。

营造亲情氛围,关爱教师点点滴滴

十棵松小学是一所希望小学,全校六个年级六个班,只有41名学生,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与刘旭芳一起工作的十名老师个个都是多面手,既是教书匠又是掌勺人,还时常充当校舍护工,他们心甘情愿地扎根山村。

与许多小学一样,在十棵松,女教师居多,她们在事业与家庭之间辛勤地奔波劳碌,常常为了教学工作而忽视了家庭生活。刘旭芳一直认为“只有家庭幸福了,才能愉快工作”,所以任校长以来,她在教学任务安排上尽量减轻家中有孩子要毕业的教师的负担,并在考勤管理上适当放宽。如有教师遇特殊情况需要照顾的,她也会在教师大会上向全体教师说明,争取大家的理解。“工作虽然很辛苦,但是回到家看到自己的孩子学习出色,健康成长,心中就感到莫大的欣慰,身体的疲劳顿时少了许多。”谈到这一点,老师们都充满了感激。

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长期以来广受重视,但其实,老师的心理健康也同样重要,它是教师整体素质提高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与保障。作为校长,在要求教师奉献的同时,刘旭芳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精神需求。学校里有位坐在轮椅上的教师名叫杜春平,她因身体残疾而感到自卑,几乎不去办公室,也很少与其他教师交流。刘旭芳来到十棵松后,特地安排杜老师的丈夫到学校代课,并主动到教室找她聊天,想方设法化解她的心结,鼓励她参与学校的其他活动。慢慢的,杜老师的身体变好了、话变多了,脸上的笑容也多了。每天下课和教师们一起谈天说地,越活越有精气神了。2016年,她被评为了“武汉市最美乡村教师”。

刘旭芳任校长以来,一直坚持给青年教师上示范课,要求学校行政人员除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外,还担任毕业班课程,使行政干部真正发挥领头雁的作用,成为教师尊敬和效仿的榜样。刘旭芳以严明的工作作风感染、熏陶、激励教师,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引导教师,激起教师情感上的共鸣,给教师以信心和力量,促成了十棵松小学良好风气的形成。

培育校园文化,浸润学生一言一行

2016年7月间,连续下了十几天的大雨,放假在家的刘旭芳担心学校的院墙和房屋会在大雨中损毁,天刚一放晴就匆忙赶回学校查看。一进校门,她发现植物园里有几个人弯着腰,不知在干什么。“当时我一惊,怕是有人趁着放暑假到学校来偷花,走近一看才发现这‘偷花贼’竟然是我们学校的三位老教师。”和刘旭芳一样,他们也不放心,来到学校后,他们看到植物园里长满了杂草,就干脆蹲在松软的泥土里用手拔草。“那一瞬间,我的眼睛真的湿润了!”谈起这些朴实的老师们,刘旭芳的笑容收起,语带哽咽。而她与各位老师们之所以如此在意校舍环境,也是因为校园里的一草一木都是他们和学生们共同培育和悉心维护的。

刘旭芳来到十棵松后,发现校舍环境较差,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在开展校园环境建设的过程中,她深深体会到,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必须精心设计校园内部的陈设布置,发挥环境的熏陶功能,注重校园的绿化、美化,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于是,她尽自己所能申请经费,将校园一点点改造。几年间,渣土地变成了塑胶跑道,土石坡变成了绿草坪。面积不大的校园里,先后种植了桂花树、茶花树、樟树等植物。此外,校园内还有6亩蔬菜基地,每个年级都有一块自己的“劳动实践基地”。课后,师生一起动手种植各类蔬菜;大课间师生一起分享自己收获的黄豆、花生制成的豆浆;中午师生一起采摘新鲜的蔬菜,一起动手做香喷喷的饭菜……学校俨然成为师生们幸福生活的家园。

温馨的校园文化是十棵松小学流动的教育资源。校园坏境的改善不仅为学生们的身心健康提供了硬件保障,也为知行合一的实践式小班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氛围。学校唯一的教学楼旁有一大片竹林,老师带领学生们认真观察竹笋的形态,记录出笋的时间和天气状况,辨别竹干、竹枝、竹笋、竹叶的不同。“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耐心地趴在竹林边细细观察竹子的变化,看到雨后竹笋快速成长时会惊喜欢呼,看到小嫩竹被风吹得东倒西歪时还会紧张得不知所措……”就像新课标倡导的那样,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选择的过程、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逐步形成的过程。刘旭芳表示,这一根根普普通通的竹子,成为了孩子们认识自然、提高能力、丰富感知的审美之物。

教育不仅仅只是课堂行为,它贯穿于生活的始终。正是刘校长的言传身教,让学生们把校园视作家,时时处处把自己当作主人,自觉地爱校、护校,小到垃圾桶,大到教学楼都一尘不染。十棵松小学的老师们将平等、关怀、尊重渗透在学校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中,而学生们展现出来的文明、懂礼、乐观、自信也是老师们辛勤付出的最好体现。

倡导课外阅读,打通学子成长道路

除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十棵松的孩子们更多展现出的是对获取新知的强烈欲望。但对这里的孩子而言,买书之路曲折而遥远。五年前,刘旭芳刚调到十棵松小学任教时,学校的阅览室几乎常年关闭,当时近一千本书,全堆在一个很破旧的柜子里。十棵松小学的这些留守儿童因为父母不在身边,缺乏语言交流的环境,老人也很少能给予他们精神心理的引导。很多孩子可能会因此胆小、性格孤僻、不愿与人交流,这都将影响孩子未来的社会交往。“我自己就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知道阅读和知识对于农村学生的可贵。”刘旭芳说道,“有些孩子可能没有什么目标,今天过了不知道明天做什么,甚至没有自主思考的想法,这是很可怕的。”刘旭芳决心从阅览室开始,让孩子们走进书本的世界。于是她换了个大书架,把所有书清理分类,阅览室也重新对外开放。

阅览室开放一段时间后,有些孩子上学的积极性明显提高了,因为学校不但有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还有有趣的课外书可以看。童话书《一千零一夜》是被借阅率最高的一本书,封皮已经被摸得很旧了,书角也全都卷起来了。“最喜欢渔夫和魔鬼的故事,渔夫救了魔鬼,魔鬼却杀了渔夫,我觉得做人不能像魔鬼那样,应该要感恩、诚实。”说起书的事情,原本羞涩的孩子变得滔滔不绝起来。

法国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刘旭芳是想在有限的条件内,最大限度得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她认为,课外阅读带来的知识,会对孩子形成潜移默化的精神影响,如果农村的孩子们能增加课外阅读量,学会了表达,有了更多的了解世界的方式,这将使他们受益一生。

让学生接受尽可能丰富、公平的教育是刘旭芳一直身体力行的目标。如果说校长的能力,能决定学校的现在,那么校长的境界,就能决定学校的未来。刘旭芳说:“教育无小事,只要用心关注生活,我们身边的一人一事、一草一木都能培养人、改变人、塑造人!用好这些,我们的教育就能饱满,更能彰显教育的深度。这,同样也是管理!”

附:刘旭芳校长的教育感言——

学校是个小社会、大家庭。在十棵松小学这个大家庭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把自己的教育情怀投放在教育管理的细枝末节中,让每位师生都能感受到家的温度,而有温度的教育能把人立起来——这样的管理会让教育更有温度,更有愉悦感,也更有成效。

教育除了要有温度外,还需要有力度、有精度。力度重在敢于改革创新,精度则体现在科学管理。我曾有幸参加校长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在见识了名校长刘大春、张基广等校长的教育辉煌的同时,我也切身感受到:校长就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名卓越的校长不仅要有德高学深的底气,还要有仰望星空的大气,更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既能运筹帷幄、开拓创新,也能躬身实践、指点课堂。

猜你喜欢

校长校园学校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学校推介
开心校园
奇妙学校
论校长的修养
爆笑校园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