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农村小学学困生的成因及转化策略
2018-03-28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刘店学校许念军
■ 武汉盘龙城经济开发区刘店学校 许念军
转化学困生是每个学校都会遇到的难题。下面从我校现状出发,结合我校学困生的特点,从学困生自身原因、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三个方面剖析学困生形成原因,并从中找寻突破口,探寻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农村小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
(一)学校因素
在帮助学困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学校层面梳理了几条学困生形成的因素。
1.缺编严重。由于盘龙城近几年经济发展迅猛,学生生源增长过快,师资配备没有跟上,缺编严重,只能大量招聘代课教师。因代课教师水平能力的限制,学校整体教学水平难以提高,由此也产生了大量的“学困生”。
2.师资良莠不齐。许多教师素质跟不上时代发展的需要。代课教师占比过多,师资流动性过大,许多班级频繁更换老师,那些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明显地表现出难以适应,在学习上就出现了更多的问题,学困状况更难转化。
3.学校关注过少。学校往往过多的关注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对学困生的教育与关爱相对缺乏。
4.教学方法单一。学校以应试教育为主,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用考试分数或升学率与老师的绩效挂钩。这种评价标准使得教师们采用“填鸭式”“满堂灌”模式,把学生整天泡在习题和试卷中,学生学起来没有动力。
(二)家庭因素
1.复杂的家庭环境。大部分学困生要么家境困难,要么父母离异。大部分家长文化程度较低,那些忙于做生意或经常需要加班的打工族,常常忽视或无暇督促子女的学习,有的甚至把孩子直接就丢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带。老人大多宠溺孩子,又缺乏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导致孩子成绩越来越差而成为学困生。
2.没有正确的价值观引导。有的家长没有给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有意或无意地给孩子灌输“读书无用论”,认为不读书照样可以赚大钱,没有文化一样当老板;或者在学业上对孩子没有要求,美其名曰“解放天性”,实则是推卸责任,放任自流,造成孩子懒惰、不求上进,学习成绩差。
3.重养轻教。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对子女的学业要求过高或偏离客观实际,揠苗助长。当孩子的学习成绩达不到家长的期望值时,就责骂或体罚,使孩子逐步形成对学习的对抗情绪,甚至惧怕心理。有的家长则是过分溺爱孩子,把重心放在“养”上,而轻视了“教”,孩子要什么给什么,却从没关心他们真正的需求。
(三)自身因素
1.学习习惯差
从统计情况来看,学困生大多都有不良的学习习惯。如,学习态度不认真,书写潦草,不工整,不注意学习细节;作业、考试粗心大意,拖拉懒散,没有养成及时检查的习惯;上课经常走神,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会回答,遇到问题不是去找老师、同学交流,而是听之任之,长期积累的问题便成了大问题,直接表现为学习上的困难。
2.个体在学习心理上出现了偏差,导致在学习上产生障碍。经过分析,可以具体分为如下几种:
(1)厌学心理。大多数学困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长期经历学业上的失败,对自己悲观失望,到最后干脆放弃学习,得过且过,消极应付,缺乏学习主动性,形成了厌学心理。
(2)依赖心理。缺乏独立动手动脑思考的意识;作业和提问中很容易接受别人暗示,缺乏自主性,最终造成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当独自面对学习时,无从下手,缺乏主观能动性,形成学习上的困难。
(3)焦虑心理。学困生由于成绩较差,常担心老师批评、同学嘲笑,家长责骂,因此性格变得胆小孤僻,在学习中不能大胆地去假设,去质疑,冲破阻力去探索,遇到困难畏首畏尾,不知如何解决问题。同时也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常对客观情况做过分严重的估计,使自己在学习中常感到莫名的恐惧与无助。
(4)自卑心理。学困生由于缺乏学习能力,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上不去,形成严重的心理压力,思想不能集中,影响正常学习。另一方面,教师不恰当的提高教学要求,超过了学困生心理接受能力,使其对学习悲观失望。
二、农村小学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一)倾注爱心,培养其自信
关爱学困生,尤其要关注其思想动向,帮助其建立自信心。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心理严重,总认为自己能力低下,什么都不行。他们的心里认为老师不喜欢他们,家长不爱他们,同学瞧不起他们,连他们自己甚至开始讨厌自己。长期在这种心理阴影笼罩下,哪怕他们有一丝的自信心,也无法对抗强烈的厌学情绪,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厌学情绪会吞噬他们的学习热情,最终导致恶性循环,成绩落后,成为学困生。于是学困生很难走出学困生的泥泞,因此学困生比优等生更需要得到尊重、关爱与帮助,他们也必须要有更坚强的意志力与承受能力。要想使其提高学习能力,必须先扫除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在轻松的心境下逐渐恢复自信,自觉自愿地学习,从而提高成绩,实现学业上的进步,让其体验到学习上的成功与喜悦。
(二)创造条件,多鼓励表扬
学困生身上固然缺点不少,但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用独到的眼光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同时对那些学困生要降低目标、帮助他们开启学习的大门,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的陪伴,他们学习起来就会马力十足。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可以与他们共同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例如,简单的问题让学困生回答,答对了,老师不要吝惜赞美;对学困生的作业,老师先让他们只做一题,做对了再奖励做第二题……这样,就会使学困生倍感自信,有了成功感,从而逐渐对学习产生信心。而且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帮助、鼓励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困难,引发学生的兴趣向更深更广处发展,循序渐进,提高其学习能力,直到实现转化目标。
(三)根据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形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不同,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在课堂上,讲课速度与难度要照顾到每个层次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他们的接受能力较差,反应能力也较慢,要留出一定的空间让他们思考,完成教学任务。在备课时要针对学困生,准备一些他们能力范围内的练习。在批改作业时更是要细心周到,尽量做到面批或一对一地进行作业讲评。老师可以利用课外辅导时间单独给他们开“小灶”,解决课堂教学没有或不能解决的问题,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做到每个知识点不放过,让他们在学习上不落后。
(四)家校齐心协力,实现转化目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作用最大。教师要经常与学困生家长联系,多进行家访,与学困生家长长期合作,相互信任,及时反馈学生在校情况,及时作出相应对策,帮助学困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成绩。引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花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成长,让孩子感受到家长的理解和关心,激起他们学习的欲望,扬起自信的风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