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 打造“阳光小班”
2018-03-28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得胜小学谈辉峥
■ 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得胜小学 谈辉峥
2016年初,按照武教基〔2016〕6号文件部署,武汉市新洲区李集街得胜小学与区内张店小学、靠山小学、杨裴小学、何田小学等组成小班化共同体学校,不仅成为武汉市小班化实验校,而且在这5所农村小学中是牵头学校。作为一所规模不过二百来人的偏远农村小学,能拥有这样的荣誉,我们倍感荣幸。
两年来,我作为牵头学校的校长,带领共同体学校,围绕着打造“阳光小班”这一目标,开展了对小班化管理、教育教学等一系列的研究与实践。
一、探背景,定航标——打造“阳光小班”
我们的小班化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被动的“小班化”
我们共同体的五所成员校有着相同的特点:都是规模不大,以寄宿为主的农村偏远小学;都是因为日益减少的生源和大量的留守儿童,不得不接受的“被动”小班。为此,我们这几所学校也成为新洲区最早实施小班化试点的学校。
最初的小班化试点,我们的确是“试”,没有现成的经验与方法借用,只是凭借着自己单薄的力量,摸着石头过河,偶尔尝试改变教学策略与教学模式。因为各自为战,既不知自己的思考与实践是否正确,也无人督促能否持之以恒,而且研究团队的力量不够强大,研究也就显得乏力。
(二)抱团的“小班体”
2016年初,小班共同体的建设,为小班化工作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根筷子轻轻被折断,十双筷子牢牢抱成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抱团取暖,取长补短,互帮互助才能互惠双赢。2016年初,作为牵头校的校长,我召集成员校的校长,相聚在得胜小学,共商小班化共同体建设大事。
在学习市、区有关小班化共同体建设的文件后,我们成立了得胜小学小班化共同体学校的领导小组,共同制定了《小班化共同体研究项目的管理办法》《小班化共同体考核奖励办法》等一系列管理机制。为了搭建信息联系平台,我们建立了小班化共同体群、班主任交流群、各学科教学群。
共同体学校,不是五所各自为战的学校做法的简单叠加,而应将五所学校拧在一起,围绕小班化提出一个共同的奋斗目标、共同的研究主题,共同的发展思路。为此,在总结各自为战的小班化实践的基础上,校长们凝神聚力,认真讨论提出以“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发展每一个”为小班教学理念,拟定了“打造阳光小班,创建阳光课堂,培养阳光学生”的共同体三年发展规划。
之所以以“阳光”系列作为我们共同体学校的发展目标,一是学校都地处农村偏远处,校园充满了阳光,二是阳光带给我们的是生生不息的温暖,作为寄宿制学校更需要给孩子们阳光般的温暖;三是阳光给人博爱,公正的美好印象,像阳光一样,才能真正将“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发展每一个”落到实处;四是阳光给人热情奔放、积极向上之感,阳光般性格的学生也是我们培养的目标。
通过研讨,我们达成了共同的愿景:三年内,各成员校基本实现“阳光小班”的打造、“阳光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阳光学生”的培养;通过互相协作,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共同体建设,提升各校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共同体干部教师队伍建设,为小班共同体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合作的“小班体”
但我们五所农村学校师资力量相对薄弱,为此我们针对各校的优势和特点,提出了“求同存异,各有侧重”的工作思路。
“求同”意味着共同体学校要有“三同”:以“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发展每一个”为共同的理念,以“打造阳光小班,创建阳光课堂,培养阳光学生”为共同的愿景规划,以“每月一次校长碰头会,每周一次网络研讨,每月一次教研活动,每学期一次经验分享”为共同的管理方式。
“存异”意味着各学校在研究的内容上应根据各校的特点,各有侧重;在策略与方法的研究与运用上允许有差异。
为此,在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基础上,我们对各校研究的内容进行了明确的分工:得胜小学负责“阳光小班,阳光课堂”理念的提炼与归纳及小班社团的引领与打造;张店小学师资相对过硬,负责课堂教与学方式变革的研究,构建“阳光课堂”教学模式;杨裴、何田小学负责”阳光小班”的班级、校园文化的研究;靠山小学负责小班班级管理及“阳光学生”的研究。侧重一块进行研究,有利于研究更深入,更有实效。
二、立课堂,建课模——构建“阳光课堂”
打造“阳光小班”,其切入点突破口应在构建“阳光课堂”,从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研究起。我们确定了“初步构想——局部试点——实践创新”的研究思路。即先由得胜小学根据几年的实践,提出“阳光课堂”的基本理念及操作流程,再成立三个实验班,选择几位年轻的、有思想、有研究热情的教师担任实验班任课教师,以实验班为单位,共同体学校参与研究,完善“阳光课堂”的操作流程,最后将研究成果在共同体学校进行推广运用,在运用中鼓励各校创新运用,丰富小班教学模式。
(一)构想“三化”的阳光课堂
在我们看来,小班化绝不是简单的“小班额”,它的灵魂在一个“化”字上,是一种教育文化。而我们的构想的“阳光课堂”,就是能让人感到温暖舒适的课堂,就是充满关爱、洋溢公平的课堂,就是师生有如阳光般明媚的的心境。为此,我们构想具有“三化”的阳光课堂。
1.教学环境情趣化。班额小,供学生活动、展示的空间相对就增大,这就有利于教师合理布局教室环境,巧妙创设富有情趣化的教学环境。情趣化的教学环境能让学生身心愉悦,如沐浴和煦的阳光。
2.师生关系平等化。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教师真正面向全体,真正因材施教,真正关注到学困生。教师的爱,能像阳光般洒向每位学生的心灵,师生之间也就能建立起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这种平等和谐的关系也就能让学生有着阳光般明媚的心态与性格,有利于学生全身心地愉悦学习。
3.教学方式灵动化。对于学生而言,小班化教学能让学生参与学习的面更广,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机会更多,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游戏教学、实践操作、分层教学……大班教学中教师难以掌控的教学策略,小班教学能运用得得心应手。
(二)构建“四环节”阳光课堂教学模式
“三化”的阳光课堂课堂呈现应是怎样的状态?在遵循小班化教学“均等性、充分性、个别性、主体性”原则的基础上,我们初步构建了“前置学习——反馈交流——合作探讨——当堂练习”四环节阳光课堂教学模式。
在具体操作中又需要注意什么?为此,我们按照“实践——完善——改进”的思路,开展了上“五课”的系列研究活动。
上“试水”课。学校成立了以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为组长,以对小班化教学有激情、有思考、有行动的骨干教师为组员的小班化课堂教学领导小组,让他们率先尝试运用“四环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在尝试中细化教学操作模式。
上“研讨”课。“试水课”只是骨干教师的独自尝试,属于个体的行为;“研讨课”则是主动将课作为大家研讨的靶子,是一种群体的行为。这种课,有利于大家结合“三化”的课堂理念、“四环节”的教学模式进行研讨,进一步明晰每一环节的操作事项以及教学方法。
上“样板课”。多次的“研讨”,“四环节”教学模式骨干教师就能运用得得心应手。为此,我们组织各学科骨干教师,为共同体学校教师上“样板课”。
上“过关课”。这是对每位小班化老师提出的要求。在观摩骨干教师的课后,要求各校教师运用“四环节”教学模式进行小班化教学,采取推门听课的方式进行督导。
上“比赛课”。我们以共同体学校为单位,分学科组织“小班化”教学比赛活动,以赛促研。
上“五课”的系列活动,让我们探究出了“四环节”小班化教学模式有了更科学、更有效的操作策略。
1.依生情,细化教学设计
任何模式的运用,都需要教师根据学情,静心设计教学。“四环节”阳光课堂教学模式,更需要教师了解学情。一方面,前置性学习的问题设计,要考虑学生的学情;另一方面,小班化需要面向全体,关注全体,也就需要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状况进行分析。
为此,我们提出教师的备课备到每类学生,即根据学情,关注差异,具体到人,细化教学设计。
2.依实情,优化教学方法
“全员参与”是四环节小班化教学模式的主要特点。如何体现学生主体,落实全员参与?我们在运用模式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优化教学方法。
在实践中,我们探寻出了自主学习法、质疑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分层教学法、游戏教学法、交流展示法等六种有利于小班化教学的方法。
这六种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方法,可以以某种方法为主,也可综合运用,其目的是要让每一个学生在学习中真正动起来。
在小班化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意识、教学行为又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指导自学,当好引导者。一方面设计好问题,引发学生研读的兴趣;另一方面巧妙引导,让学生主动质疑,主动自主探究。
——深入小组,当好参与者。即在学生小组交流时,不做旁观者,而是主动参与学生的探讨,对个别研讨有困难的小组给予个别辅导。
——交流探讨,当好组织者。在交流反馈、合作探讨环节,教师要根据学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话题、需要重点关注的话题进行交流。
——巧妙评价,当好鼓励者。教师要善于捕捉合适的时机评价学生,注重评价的及时性,纠错性、激励性、多样性。
改变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法,其目的就是要学生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究”,变“学会”为“会学”, 变“教师教”为“师生合作教与学”,变“全班统一教学”为“个性化教学”。
3.依学情,活化练习处理
小班化教学模式不仅强调“当堂练习”,更强调“当堂反馈”。
在练习的设计上,要求面向全体,关注差异,设计有层次的练习题,分基础题、提高题、拓展题。
在练习选择上,鼓励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个别需求得到一定满足,从而体会进步和成功的喜悦。
在练习检查上,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及时面批,当堂反馈。对于学生易错题,当堂指导,不留尾欠。
(三)创新丰富的阳光课堂教学模式
“四环节”阳光课堂教学模式是由我们得胜小学提出的,我们提倡轻松愉悦、主动参与、合作探究、充满笑声的阳光课堂;走下讲台——关注每一个,赏识鼓励——激励每一个,分层指导——发展每一个。我们觉得教学应“有模”,让共同体学校的老师有模式可依,但最终应该能灵活地“出模”,能遵循阳光课堂的“三化”特点而创造性运用,构建出丰富的阳光课堂教学模式。
为此,我们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小班化教师“用模——出模——创模”。
一是“专家引领,大胆尝试”。请市、区教研专家到学校指导,对已有的模式提出完善意见,也请他们推介更多的模式,引导教师巧妙融合。
二是“招商引资,扩大眼界”。学校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的机会,甚至积极“招商引资”。2016年10月,江岸、新洲跨区科学课堂交流活动在得胜这所偏远的农村小学举行。徐华顺老师代表我们共同体和新洲区作了小班课堂教学展示和交流。活动的开展既开阔了我们的眼界,也让我们看到了与兄弟学校的差距,更坚定了我们对小班课堂教学模式研讨的信心。
三是“域内交流,共同进步”。我们共同体每月举行一次课堂模式的展示研讨活动。研讨活动激发了各成员校的研讨热情,同时也涌现出了一些操作性强,实效性高的小班化课堂教学模式:如得胜小学的“三段六步”教学法;张店小学的“启、探、悟互动式”教学法;杨裴小学的“分层”教学法等。虽然这些课堂教学模式还不算成熟,但有效地推进了各校课堂教学的变革,促进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当下,我们正在探讨“在小班中如何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
一路坚持下来,“阳光课堂”已初见成效,教师教学能力也逐渐提高:多名教师在网上赛课获市、省级奖,甚至部级奖;十多名教师在区“堂堂清”赛课获一等奖,2017年,只有十几名教师的学校又有两名教师被评为区“学科带头人”,两名教师被评为区“优秀青年教师”。
三、设课程,树特色——培养“阳光学生”
共同体的五所学校都是留守儿童的寄宿制学校,家庭教育的缺失或多或少对这些留守孩子的学习、生活造成了不利影响。我们的小班教育就是要让这些孩子阳光起、快乐起来,让整个校园阳光起来。这也是“阳光小班,愉快课堂”的核心理念。为此,我们提出开发适合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让学生的特色得到彰显,让学生的特长得到飞扬,让学生的心态变得更阳光。
得胜小学积极实施“发展每一个”的适性课程,学校利用农村广阔的天地、优良的传统文化,多向挖掘资源,把传统文化与办学特色相结合,积极开发“剪纸、泥塑、竹语、种植”四个系列的小班社团课程,在这些丰富多彩的课程中,留守寄宿在校的孩子们激情澎湃,个性飞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孩子们的剪纸多次在全区传统文化活动中展示,新洲电视台、武汉教育电视台,湖北日报、长江日报等多家媒体争相报道,学校“以剪立德、以剪增智、以剪育情、以剪创新”的剪纸文化初步形成,得胜剪纸、张店刺绣作品成为新洲区远赴德国校园足球交流的珍贵礼品。
在得胜小学的引领下,各成员校也迅速行动起来:张店小学以“美育”为基础,结合地域优势,充分挖掘民俗民风,积极开展器乐、刺绣、民俗民歌等小班社团活动。各种社团活动的开展让这些农村的孩子变得阳光,他们在各级各类艺术小人才竞赛中崭露头角,获奖无数。中央电台报道了孩子们别样的暑假作业,他们的民歌获国家金奖,并唱响韩国。
杨裴小学利用海外华侨爱心捐建的图书馆,积极开展爱的教育,弘扬读书立志的精神;何田小学利用革命老区精神,积极开展“红色文化”,让老区的孩子在“红色文化”中得到熏陶;靠山小学利用学校优美的环境,积极开展“赏识文化”的构造,留守的孩子在学校的呵护和赏识下茁壮成长。这些正是“关注每一个,激励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小班化教育理念的真实写照。
适性课程的建设,学校特色的树立,小班社团的开展促进了共同体内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和综合素养的提高,赢得了家长的认可和社会的好评!
静下心来反思这几年的小班化工作历程,虽然我们经历过迷茫,遇到过难关,但更多的是收获:我们的学生收获了“三好”:行为习惯好,性格阳光好,博才多艺好;老师发生了“四变”:变苦教为乐教,变怠学为想学,变蛮干为巧干,变灌输为灵动;课堂体现了“五多”:学生个别纠正的机会多,小组合作的机会多,课堂质疑的机会多,一对一辅导的机会多,作业面批面改的机会多;学校实现“六获”:学校、班级环境获得了改善,教育思想获得进步,教育均衡得到了彰显,教育质量得以提升,家校关系变得和谐,学校的影响力获得了提高。得胜小学连年被评为区六率先进学校,张店小学被评为市素质教育特色学校、市现代化学校。靠山小学获区教学管理先进单位,杨裴小学获区六率先进学校,何田小学被评为区素质教育特色校。学校的发展得益于小班化工作的深入推进,得益于共同体的建设。
反思过去,我们是自然小班,但不能成为“被动”小班,要凝心聚力“做”小班。谋划未来,我们要扎紧抱牢,加强共同体建设,不断优化我们的方法,互相取长补短,砥砺前行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