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千字文》中的德育思想
2018-03-28陈晓睿周岳钟
陈晓睿,周岳钟
(1.广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006;2.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广东 广州 510288)
1 《千字文》的滥觞
《梁史》中有记录:“周兴嗣,字思篆,陈郡项人,上以王羲之书千字,使兴嗣次韵为文,奏之称善,加赐金帛。”南北朝时期,梁武帝希望自己的子孙后代可以多识一些字,多读一些书,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对他们一字一字地进行教学,但是这些字杂乱无章,无论是教还是学都有所欠缺。因此,梁武帝便命周兴嗣将这些字编写成一篇成型的文章,帮助学习者提高对文字的印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千字文》由此而来。据说,周兴嗣接受了皇帝交给他的任务后,回到家中苦思冥想了一个晚上,终于有了灵感,文如泉涌,把一千个毫不相关的汉字串联成了一篇四言韵书。周兴嗣一夜成书,但由于用脑过多,到了第二天,头发几乎都变白了,这就是“兴嗣白发”的典故。由于《千字文》是皇家用书,外界不易读到,于是在7世纪末,智永和尚用了三十年时间,在吴兴的永兴寺写真体和草体《千字文》共八百本,分赠给浙东的各个寺庙,使这篇文章得以流传于后世,这就是“智永和尚”的典故。
《千字文》如其名,即一篇有一千字的文章,共分250句,每句话四个字,平仄有韵律,抑扬顿挫。这一千字谈古论今,人伦物产、天文地理无所不包,对《尚书》《淮南子》《易经》等几部经典图书中的内容都有所涉及。顾炎武说:“读者苦《三苍》之难,便《千文》之易,于是至今为小学家恒用之书。”《千字文》从古至今就被称为影响中国儿童的启蒙读物之一,后来的《三字经》也对其部分优秀内容进行了吸收。
2 《千字文》的内容
《千字文》涵盖的内容十分广泛,堪称一卷小百科全书,按照内容共划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世界的初步建成与人类的早期历史。从“天地玄黄”开始至“赖及万方”结束,共36句。讲述了天体的运动规律,四时节气的变化以及海陆空产物之丰盛,歌颂了三皇五帝的德政,批判了夏桀与商纣王的暴虐。
第二部分讲的是个人的修身功夫以及礼教规范。从“盖此身发”开始至“好爵自縻”结束,共66句,这部分以多个史实为例,详细论述身和心、德和名之间的关系,在端正思想、纠正行为等方面指引言行,从而创建起自己的德业。《千字文》中的德育思想主要分布在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讲述了统治方面的问题。从“都邑华夏”开始至“岩岫杳冥”结束,共60句,由国家的首都引入,叙述了宫殿建筑之华美以及历代英雄人物的生动事迹,春秋五霸,战国七雄,人才辈出。
第四部分陈述了君子经营家道和立身处世的道理。从种植和收割这种农业技巧开始,末尾以语气词结束,将作者对世界万物的洞悉力完全体现了出来,并对世人提出了告诫。
3 《千字文》中的德育思想
我国道德教育的思想源泉是以儒家伦理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中华传统伦理。中华传统伦理思想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人类文明发展中富有鲜明特色的重要精神财富,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及道德教育的源头活水[1]。作为中国传统的典籍,即使出现在形而上学盛行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千字文》中针对德育的内容却仍旧围绕儒学而展开。
3.1 言传身教
正所谓己不正不能正人,自己的行为不端正,又怎么可以使别人的行为也端正呢?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孔子育人,身教重于言教。在《千字文》中也有相关的句子体现了以身作则的思想:“外受父训,入奉母仪。”儿子要遵从父亲的教育,多从诸如农耕、读书、道德等方面学习;女儿要遵从母亲的教育,多从诸如女红收益、持家等方面学习。有研究表明: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在人的一生中最重要,没有父母的教训与引导,孩子往往不善于处理社会纷繁的事务,人格易发生缺陷,沟通能力较差,容易自卑、懦弱、不自信。父母的德行影响孩子一生的成长,父母应随时随地多关心子女,并在平时以身作则,通过自己的言语行为、处事方式等潜移默化地影响子女,使子女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例行、成熟的人格特质。在当代教育中,这种潜移默化的以身作则的教育方式也非常重要。对于教师而言,以身作则就是要求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要求学生做到的首先要自己做到,甚至要做得更好。教育心理学认为,榜样的言行在学生的心理上起的作用有“启蒙、调控和纠正”,而青少年本身就有很强的模仿力,他们会以心中的榜样为行为标准,通过不断调节自身的言行,扬长避短地进行对榜样的模仿行动。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榜样,因此教师“言传身教”具有重大意义,在学生德育培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主体,老师需要努力提高职业道德修养、文化素养、教学能力素养,不断端正自己的行为。这样,学生才能够从更大程度上自愿地接受我们提出的教育要求。
3.2 自省慎独
简单说来就是检省自我,约束自我。道德主体首先要对道德认同,并不断通过实践,才能形成和提升道德素质。道德实践和修炼中有一种相对自觉的行为,就是“内省和慎独”。“省躬讥诫,宠增抗极”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当遭受了别人的劝诫或嘲讽,就应该进行自我反省;反之,受到别人的赞扬和宠爱更不能自鸣得意。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提出“经验+反思=成长”的教师养成模式,他强调内省思维是非常必要的。他认为这种对问题进行不断反复、深入思考的内省思维是最好的思考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内省不仅可以改善教学举止,更能够提升自己的专业性和主体性。此外,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分析自我、阅读课外书、写日记等方法,激起学生自己教育自己的愿望,提升学生自我教育的开展,产生一种有利于教育的积极力量和条件。内省和慎独就是要求学生通过不断自我审查自身的言行,思考自己得失等,发现自身问题,纠正有偏差的方面,并在道德方面更高地要求自己,进而养成主动、自觉、自律的习惯,从思想到行为上全方位提升,达到自我道德修养的新境界。
3.3 见贤思齐
这是强调人们平时要主动和善于研习的理念。“景行维贤,克念作圣。”只有拥有光明磊落的道德行为才能成为至人,成为众人的表率,这是做人的标准。能够将自己心中的疯狂杂乱的思想和自私的想法和邪念控制住,那么就能从普通人变成至人。同理,任由疯狂杂乱的思想控制思维、内心图谋自私的想法和邪念,就只能是普通人。“见贤思齐”是从伦理的角度劝诫人们向一切有高尚道德行为的人学习,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为标准。
3.4 讲求仁爱
儒家重仁,仁者,爱人也。“仁慈隐恻,造次弗离”,即使在仓促急迫的时刻,我们也不能把仁慈和恻隐之心丢掉。社会主义社会中,“仁”应该作为人与人之间必须遵循的原则。2017年7月6日,大河报报道了一则新闻《环卫阿姨将早餐赠予流浪者盲人跪地感谢暖哭网友》,尽管环卫阿姨的生活也很艰辛,但她看到了盲人乞丐沿着导盲路艰难前行,于是心生怜悯,把温暖的鸡蛋剥了壳,放进了盲人的嘴里。盲人乞丐感受到了阿姨的温暖,无以为报,立刻跪地感谢。倘若我们对待身边的人多一些友善,就可以逐渐达到“仁”的境界。
3.5 追求诚信
在儒家思想中,道德诚信就是要求言而有信、诚实不欺骗。《千字文》中阐述了“信使可复,气欲难量”的重要性。一个人的信用应当经得起反复的检验,令人信服;一个人的器宇要像大海和天空一样,使人难以衡量。这种强调以诚为本、取信于人、讲究信用、遵守诺言的道德品质和价值取向有利于正确指引广大社会成员处理义利关系,形成正确、健康、积极的价值观。
3.6 入孝出悌
“孝”是指血亲之间、父母与后代之间的一种互相关爱的关系;“悌”指伯仲之间来自血缘关系的关爱关系。“盖此身发,四大五常。恭惟鞠养,岂敢毁伤。”这句话的意思是地水火风四大物质构成人的身体、毛发和皮肤。人的思维意识是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标准的,我们都是由父母的生养和培育而长大成熟的,所以不能对自己的身体有所损害。倡导“孝悌”的目的是为了让全社会的人们形成赡养老人、尊敬老人的和谐环境,促进家庭和谐和社会安定。
当然,《千字文》是封建时代的产物,所以也带有封建社会的思想,我们应该用辩证的思维方式去对待它,取其所长,从而发掘《千字文》的现代价值。
4 《千字文》的德育思想对现代学校教育的启示
首先,熟读《千字文》对提升教师自身师德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过程中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的总称被称为“教师道德”。教师道德有调节教师同教师、学生、学生家长等多种关系的作用。教师在道德行为上具有很强的标杆作用,对学生有直接的模范作用;在影响上,范围更加广泛,影响更加深远。如果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年轻绅士,那么教师本身就要很优秀,个人修养、行为举止、待人接物等方面都要比普通人更加优秀[2]。《千字文》中包含了中华文化中崇德重德、言传身教等思想,这既是德的规范,也是我们教师的良好品格的重要体现。
其次,《千字文》中的德育思想在学生道德启蒙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英国教育家洛克认为,一个人,甚至一个名流不可或缺的、最重要的一种资质就是符合伦理的道德行为;没有或缺少这方面的道德行为,别人就不会敬仰和爱戴你,更甚者自己都无法接纳和忍受自己[2]。儒家的忠孝仁爱等道德观念都在《千字文》中得以体现,利用蒙学教材对学生进行道德启发,使他们最终达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高境界。
最后,《千字文》在现代启蒙教材的开发与应用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如今,新型教科书普及以及各种图文并茂、包装精美的儿童读物充斥着整个市场,虽然孩子们的选择多了,但是却忽略了经典的诵读。识字是启蒙学教育的基础和起点,《千字文》中包含了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识字密度远远高于现代的小学。四字一句,几乎每一句话都旁征博引,讲究平仄韵律,读起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有助于儿童的背诵和加深印象,也可以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另外,《千字文》中囊括的知识非常丰富,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历史政治,学习《千字文》有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千字文》作为对儿童影响很大的启蒙读物,虽然是封建时代的产物,带有那个时代的局限性,但是其中的一些德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发展依然具有很大的价值。诵读《千字文》,可以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提升学生的个人道德与人文素养,是值得提倡的一种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