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弟子规》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18-03-28马玉玲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8年3期
关键词:弟子规诚信政治

马玉玲

(喀什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844000)

1 《弟子规》所蕴含的基本教育思想

1.1 《弟子规》简介

《弟子规》也称《训蒙文》,是清朝秀才李毓秀于康熙年间所著,后经贾存仁对其修订改编,并将之改名为《弟子规》。这里“弟子”除孩童之外,还包括为人弟、为人子、年轻人、学生等。“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为其总序,同时也是整部《弟子规》的纲领。总序不仅明确地表明主旨,还指出《弟子规》主要以讲述圣贤对弟子的教诲和训导为主,即教导弟子如何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立身处事、待人接物以形成良好的品德和生活习惯。除总序外,《弟子规》还包括“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七个部分的内容[1]。

1.2 《弟子规》中的基本教育思想

《弟子规》作为我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经典著作,重视对完美人格的塑造和优秀品德的培养,重视教育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集中反映了儒家的伦理精神和行为规范,其中所包含的一些基本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探究。

1.2.1 人际交往和与人相处方面

如何处理自己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是我们每个人在人际交往中必须面对的问题,《弟子规》开篇即以三分之一的篇幅叙述孝道和长幼之道的规范。(1)与家人。首先是与父母,《弟子规》认为我们应该认真聆听父母的教诲,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怀有感恩之情,孝顺关心父母的身体,同时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并养成良好的自律习惯,不做让父母伤身、伤心的事情。体现在“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以及“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等内容中。其次是与兄弟姊妹及长者,《弟子规》“出则悌”中说明了与兄弟姐妹之间应该相互友爱,和睦共处,体现在“兄道友,弟道恭”,对待长辈应谦虚、有礼貌,做到“长者先,幼者后”“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2)与他人。首先要有泛爱之心,即“凡是人,皆须爱”;其次,要有包容之心,“人有短,切莫揭;人有私,切莫说”;第三,要有感恩之心。“恩欲报,怨欲忘,抱怨短,报恩长”,及时忘却与别人的不快,同时牢记别人的恩惠,并给予报答,对他人时刻怀有感恩之心。

1.2.2 在个体人格养成方面

孝敬父母,尊敬长者,兄友弟恭,与人和睦这是良好道德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础上严谨的生活作风则更有利于个体人格的养成。《弟子规》在“谨”部分从衣、食、行、习惯等几个方面对个体人格的塑造做了具体的规定,要求弟子要处事谨慎,端正自己的品行,注意自己的言行。(1)衣着要整洁得当,“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2)饮食要做到“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3)行要“步从容”“勿践阈”,坐要“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4)习惯。首先要养成惜时的习惯,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其次要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如“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5)遇事沉着冷静,切要临事而惧。《弟子规》认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首先要沉着冷静,切忌匆忙,因为忙中更易出错。其次要遇事而惧,既不把事情看得太复杂,也不看得太简单,而是要认真地做好去处理的准备。

1.2.3 诚信方面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诚信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弟子规》“信”章着重阐述了诚信品德培养的重要性,字字珠玑,句句精华,主要涵盖了四个方面:第一,言必信守。“凡出言,信为先”,凡事开口,诚信为先,旨在告诫我们为人处事要一言九鼎,言出必行,对他人信守承诺。第二,言必真实。“诈与妄,奚可焉”“惟其是,勿佞巧”,即讲话时要实事求是切勿捕风捉影。第三,言必谨慎。“见未真,勿轻言,知未的,勿轻传”,事情若不是亲眼所见,亦或是亲眼所见,在没有弄清事实之前,切勿随处宣扬,即要谨言慎行。第四,言必得体。“话说多,不如少”“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无模糊”,说话时切勿长篇大论,要言简意赅,还要注意语气轻缓,吐字清晰。

1.2.4 读书、学习方面

只有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要求。“余力学文”是孔子为其“弟子”提出的为学之序,同时也是传统蒙学所秉持的原则[2]。《弟子规》中“有余力,则学文;学而行,以明理”思想是对孔子“余力学文”的继承和发展,为我们读书和学习提供了指引。同时,《弟子规》也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读书方法,如“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就是要求我们在读书时态度认真,集中注意力提高读书、学习效率;“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则是说明读书时遇到不懂的要及时解惑不要不懂装懂;选择阅读材料时也要细心、谨慎,即“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最后,读书要持之以恒,切勿半途而废,即“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

2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促进人在社会中的生存与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原目的。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3]依托全球化、信息化的浪潮,各种社会思潮也纷至沓来,给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带来挑战的同时,更是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价值取向以及政治观念。“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4],青年一代,尤其是高校大学生担负着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使命,其思想觉悟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民族的未来和发展,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接班人是各大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高校在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所做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取得的成绩也是不容忽视的,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方面是内在的问题,即学生自身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外在问题,也就是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一些不足。

2.1 大学生思想道德中存在的问题

2.1.1 孝道意识缺乏

“孝”是子女对父母和长辈赡养敬爱的一种基本美德,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于核心地位,儒家思想中德行以“孝”为根本,认为孝心是所有善心的始源[5]。当今大学生由于自身成长的家庭环境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价值取向、思维观念呈现了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部分大学生孝道意识缺失。首先,对父母、长辈不够关心,缺少感恩之心。部分大学生很少会主动关心父母、长辈,对于他们给予的一切认为是理所当然,受之无愧,毫无半点感恩之心。其次,对父母、长者的尊敬不够。《弟子规》言:“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告诫我们对于父母的教导要认真聆听且态度要谦逊恭敬。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部分大学生并没有做到这点,面对父母、长辈的教诲时态度傲慢,大呼小叫,只觉得不耐烦,甚至去顶撞父母、长辈。最后,与兄弟姊妹相处不够融洽。《弟子规》讲“兄道友,弟道恭”强调要尊兄爱幼,兄弟姊妹之间要和睦相处,只有与兄睦才不会让亲忧,这也是孝道的一种表现形式。

2.1.2 自我修养不够

自我修养包括自我品德修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等方面。首先,大学生中个人主义取向突出。《弟子规》在“泛爱众”开篇就提到“凡是人,皆须爱”,这就要求我们要泛爱众人,在此基础上要做到“财务轻”,在利益面前坚持集体利益为主。但部分大学生在利益面前斤斤计较,重个人利益而轻集体利益。其次,部分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习惯中自律意识不强,享乐主义至上,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盲目攀比,有悖《弟子规》“衣贵洁,不贵华”的思想;斗殴、酗酒现象在大学生中也十分普遍,这与《弟子规》所提倡的“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背道而驰。再次,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弟子规》要求“有余力,则学文”,就是告诉我们多利用空闲时间读书学习,不断充实自己从而为贡献社会打好基础。但部分大学生厌学情况严重,上课迟到、课堂玩手机的大有人在,他们只是抱着混文凭、混日子的态度来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涯,更不要说“余力学文”。

2.1.3 诚信意识缺乏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重视诚信教育,《弟子规》“信”章就阐述了诚信品德培养的重要性,提出“凡出言,信为先”,强调了诚信的重要性。社会经济文化领域一些失信现象的存在以及大学生自身诚信修养和实践的缺少,致使部分大学生功利主义倾向突出,不诚信现象随处可见。如求学过程中的诚信缺失,包括考试作弊、论文作假、以虚假材料申请助学金等现象;在大学生就业求职方面也存在诚信缺失问题,例如伪造学历、随意毁约等。

2.2 高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足

2.2.1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偏离实际、方法过于传统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偏窄,针对性不强,内容中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介绍,同时和实际联系也不够紧密。在方法上,侧重于“讲授式”教学、集中教育和统一教育,忽略了大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2.2.2 缺少实践教学

理论教育是实践教育开展的前提,缺乏理论指导的实践也毫无意义,而脱离实践教育的思想政治理论也会失去其现实价值[6]。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言:“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依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其内涵是“教学做合一”,以“做”为中心,行是知之始[7]。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普遍存在着“知”与“行”不统一的问题,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灌输而缺乏实践锻炼。

2.2.3 对大学生人文关怀不够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3]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开展的活动内容必须符合大学生的心理活动与生活实际,在进行政治理论教育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落到实处,避免流于表面。

3 将《弟子规》运用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建议

《弟子规》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将此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必能为解决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

3.1 大学生自身方面

3.1.1 强化孝道意识

“百善孝为先”,孝是做人的根本,因此大学生应增强自身孝道意识,认真践行《弟子规》的孝道思想,尊重孝顺父母,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怀有感激之情。大学生应该认识到父母节衣缩食供其上学不易,更要勤奋努力,好好学习,各方面表现突出以此来报答父母即是对父母的孝。

3.1.2 增强“泛爱众”意识

这里的“爱”可以有两方面的理解,即“大爱”和“小爱”,所谓大爱就是爱祖国。大学生应该自觉增强爱国意识,坚定自己的信念和立场,努力维护民族团结,同一切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作坚决斗争;小爱则要求我们要关心爱护与自己不同民族的同学,与其和睦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包容、互相帮助,有小爱“泛”大爱,发挥小爱在促大爱方面的积极作用。

3.1.3 提高自我品德修养

诚实守信的态度和严谨的生活作风是自我品德修养不可或缺的内容。《弟子规》在“谨”“信”两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规范和要求,即于内要有宽容的态度和诚实守信的品质,也就是“信”;于外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严谨的生活作风,就是要“谨”。大学生于内要管理好自己的言行,管控好自己的情绪,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做到“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觉勿问”;于外,首先与少数民族同学交际交往要多站在对方的立场考虑,“轻财物”且“言语忍”,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促进各民族同学之间的和谐相处,真正做到像石榴籽一样抱在一起。其次,增强诚信意识。诚实守信不仅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更是为人处世的基本美德,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因素。《弟子规》“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明确阐释了诚信的重要信,“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说出的话就代表我们做出的承诺,必须要信守承诺。因此,大学生在坚守对他人承诺的同时,更要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也是对祖国诚实守信的一种表现。只有自身具备了“谨”与“信”的良好品德修养,才能让自己所学在日后回报祖国和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

3.2 高校方面

3.2.1 开设传统文化课程

《弟子规》作为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经典之一,继承和丰富了儒家德育思想的核心内涵,并对其日常行为规范中的道德进行了高度概括。因此,将《弟子规》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使学生真正了解《弟子规》所体现的德育内容,不仅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且有助于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更好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3.2.2 将思想道德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弟子规》中“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强调真理和道德需要实践来证明和巩固,因此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结合大学生专业知识和实践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并将思想道德实践活动深入大学生的社会生活,使其更好地将思想道德意识外化为思想道德行为。

3.2.3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人文关怀

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是“泛众爱”思想在现代思政教育中的发展和继承[6]。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秉承人文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积极关心大学生的生活、学习状况以及心理健康情况,增强大学生的博爱情怀,在和谐社会构建中发挥积极作用。

4 结语

《弟子规》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良好品德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规范所起作用不言而喻,将其中的优秀德育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丰富,更是新时代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一种手段。《弟子规》中一些优秀的教育思想现今依然符合我们社会的价值取向,但因其受所处时代的影响也存在一些局限性。譬如“扬人善,即是善”“扬人恶,即是恶”的观点过于武断,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当扬弃的,在学习《弟子规》时要持辩证的态度。

猜你喜欢

弟子规诚信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弟子规
弟子规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
Application of the Good Faith Principle to the SCS Arbitration Initiated by the Philippines Against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