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民族院校图书馆服务策略研究
2018-03-28索朗达瓦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索朗达瓦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
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学习资源,在未来的发展中应当把握当前互联网+发展背景,针对自身的服务模式进行优化,提升图书馆资料使用质量,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一、互联网+背景的内涵
互联网技术当前已经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和市场完善的关键性技术,当前国家建设中的互联网+背景是指将传统行业和现代互联网技术结合,使得传统产业在经营过程中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自身的经营效率和读物质量,提升传统产业在现代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实际的发展中,互联网+发展方式并不是单纯将传统产业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其是在经营中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传统产业和互联网的深度融合,发挥互联网在管理和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提升传统产业在经营过程中的创新能力,以推动传统产业的完善发展。
当前发展中,互联网+产业主要具备如下几方面的特点:第一,产业之间的跨界融合,传统产业的经营和互联网行业有很大的差距,其管理人员应当发挥自身的创新能力,实现不同行业的跨界融合,推动传统产业的发展。第二,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以行业的创新为主要的发展驱动力,传统产业应当改变自身的管理和经营思想,将互联网和传统资源管理模式融合,实现经营过程中的自我革新,推动经营质量的提升。第三,产业结构的重塑,由于互联网+背景之下,传统产业的互联网技术进行了深度的融合,因此,这类产业的经营结构以及资源管理模式均借助互联网实现了虚拟化和信息化,有效提升了产业的管理效率。第四,管理中以人为本,当前市场发展中重视用户的体验,因此互联网+企业会借助用户反馈优化企业经营模式,重视用户在使用产品和服务过程中的体验。第五,产业系统开放性强,在互联网+背景之下,传统产业的结构得到了优化,经营过程中影响产业创新发展的因素得到了解决,推动了产业的创新发展。
二、互联网+背景之下民族院校图书馆的服务策略
互联网+发展背景之下传统的制造业以及服务行业的经营管理模式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云平台以及大数据技术等有效推进了图书馆管理工作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发展。在民族院校的图书馆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合理使用现代互联网技术,在管理和服务过程中使用现代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优化服务质量,满足学生的需求。
(一)资源数字化,构建信息服务平台
互联网+发展背景之下,信息资源成为传统生产业和服务业在经营过程中的重要资源。当前民族院校的图书馆之中图书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多,且其中包括传统的纸质数据和电子图书资源,给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在互联网+背景之下,院校图书馆应当将图书资源进行统一的数字化管理,构建完善的书籍资料数据库,满足学生的使用需求。同时,在信息服务平台的建设过程中,图书馆技术人员可以将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等互联网技术融入信息管理平台的服务之中,提供完善的技术支持。学生在使用过程中可以借助信息平台来进行资源的搜索,提升学生资源使用过程的效率和准确性,提升图书馆的使用体验。
(二)提供主动化的信息服务
近年来随着高校的发展,图书馆的建设开始向大型化以及多功能化方向发展,在现代图书馆的使用过程中,使用者可以完成资源的搜索、文化交流以及互联网使用等多种功能,复杂的使用功能使得学生使用图书馆的积极性有所下降。在互联网背景之下,技术人员应当以学生在使用中的体验为主要的导向来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在未来的发展中,图书馆可以借助位置服务来建设智能图书馆,针对学生的使用需求推送个性化资源服务,提升学生的使用体验。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图书馆可以借助室内定位系统和位置服务来根据学生当前在图书馆中的位置来推送合适的图书资源,并根据用户在图书馆中的使用习惯推送诸如阅览室空位以及合适的书籍等信息,方便用户的使用,提升图书馆服务质量。
(三)拓展图书馆的延伸服务
当前许多图书馆在建设中开始构建创客空间,在图书馆之中构建借助互联网的创业服务平台。在民族院校的图书馆服务中引入创客服务可以对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进行培养,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在创客空间等延伸服务的构建过程中,技术人员应当将图书馆中的物理空间和网络技术相结合,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不同区域之中的信息和知识交流,方便学生的使用。为了降低建设中的成本,院校图书馆可以和一些企业进行合作,共同构建创客空间,方便学生在创新中的就业,降低高校在发展中的资金短缺问题。同时,在服务模式的延伸创新的过程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当对学生的需求有更为清晰的认识,根据读者的需求来设计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推进图书馆服务质量的提升。
三、结语
互联网+背景之下许多传统产业开始和互联网技术进行融合,借助大数据以及云平台等手段提升日常管理和服务意识的质量,在民族院校的图书馆建设中,管理人员也应当在这一背景之下将现代网络技术融入图书馆服务中,以便于提升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学生的使用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