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选秀模式的创新之举
——以《明日之子》为例
2018-03-28王丽斌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王丽斌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
一、从电视到互联网的转变
2004年,《超级女声》开启了中国电视荧屏选秀节目的序幕,《超级女声》对参赛选手不设置任何门槛,主打平民化。观众通过发送短信的形式支持喜欢的选手,实现互动,由此开启了一场全民狂欢的浪潮。《超级女声》开创了“分地域海选—晋级赛—决赛”的选秀模式,随后各大电视台纷纷效仿,形成了一股“电视选秀风”。如今,电视选秀已经走过了十五年的发展历程,这股“选秀风”也从电视刮到了网络平台。随着移动通信工具与网络平台的快速发展,电视处于强势地位的媒体时代已经过去,互联网分流了大批电视受众。近些年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加强了对真人秀节目的监管,观众对电视选秀的新鲜感降低,电视选秀节目进入后选秀时代的疲软期。而网络由于监管相对宽松,受众群体庞大成为了选秀节目的新阵地。2017年夏天腾讯视频推出的《明日之子》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根据《2017年微博视频白皮书》,《明日之子》以41.8亿的播放量成为年度冠军,其中更是有单集破四亿的巅峰纪录。《明日之子》是对传统电视选秀节目在网络平台颠覆性的创新,在节目加入了许多带有互联网特色的新鲜元素,因此本文以《明日之子》为例对互联网选秀模式的创新之举进行探究。
二、《明日之子》的创新之举
(一)偶像养成模式
成长和励志是养成系偶像的核心要素。《明日之子》将受众定位为“95后”、“00后”的年轻群体,他们大多处于青春期和成长阶段,节目中选手们经过层层锻炼并不断取得进步的“励志形象”符合他们心中对偶像的期待,并且对于自身的成长也有激励作用。粉丝自主选择偶像,并且通过各种渠道为偶像投票和应援,形成粉丝伴随偶像一起成长的养成模式。“偶像养成模式的一个很大特点是它的养成属性。这种养成是动态的,不是永久的,是双向的,不是单一的。”[1]节目组和经纪公司依照目标受众的喜好对选手进行选择和包装,而受众根据选手每期的表现和所展现的人格魅力等因素也会不断更换自己支持的选手,从而形成一种双向选择和动态的养成模式。养成模式的受众实质上是粉丝受众,粉丝和选手互为养成的关系催生了粉丝经济,即“以情绪资本为核心,以粉丝社区为营销手段增值情绪资本。粉丝经济以消费者为主角,由消费者主导营销手段,从消费者的情感出发,企业借力使力,达到为品牌与偶像增值情绪资本的目的。”[2]粉丝经济为偶像养成类节目带来大量流量,为投资商和视频网站带来大量利润,是养成模式的最终目的,才能使这类选秀节目具有持久的生命力。
(二)多元化
在互联网领域专注深耕垂直细分内容的当下,《明日之子》却反其道而行,强调元素的多元化和全民参与性。《明日之子》通过“美颜”、“魔音”、“独秀”三大赛道对选手进行分类选拔,对电视选秀中分地域进行海选的模式进行了革新。不同于电视选秀的大众偶像的选拔,《明日之子》引入九大偶像厂牌的概念,突出每个厂牌的独特性,极致放大每个圈层的个性,铸造专属音乐风格,最终形成IP。音乐形式涵盖流行、说唱、民谣、原创等多种形式。多元化的定位契合了互联网开放包容的文化特征,迎合了网生代的年轻受众要求多元化、去统一标签化的价值观。在九大厂牌中,《明日之子》创造性的引入虚拟二次元偶像“赫兹”,将受众精准定位到二次元爱好者这一庞大的群体上。“赫兹”是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和VR技术通过后期电脑合成形成的虚拟漫画人物,是信息技术在选秀舞台上的首次实践。尽管“赫兹”受到了诸多争议,一些网友认为让虚拟偶像与其他选手进行比拼损害了比赛的公平性,但无论如何,赫兹增加了互联网选秀的多样性,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未来多元偶像的发展方向。
(三)增强受众的参与度
随着信息技术和移动终端的发展,受众一味被动的接受信息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受众不断向参众转变。《明日之子》将观众和评委两者的角色关系进行了革新,推出“星推”和“粉推”两种方式来选拔偶像。“星推官与选手之间的互动是自然、平等的,星推官可以激发选手的创新力与潜力,助力选手们在追梦的过程中认知自我,不断成长。粉推即用户参与,从节目的形式到观看的方式,以及参与的途径等层面,全部和用户共同来完成,做到真正意义上的拥有互联网思维的选秀节目,强调共同参与”[3]《明日之子》削弱了导师在比赛中的作用,导师起到的更多的是对选手的指引作用,粉丝的意见对比赛的结果的作用大大加强,比如粉丝可以通过投票复活选手;每周粉丝支持率最高的选手获得进行开场表演的资格;粉丝的支持在比赛中同导师的选择具有同样的效力;决赛中,选手的名次完全取决于用户的支持率。相比于电视选秀中短信和电话的参与方式,互联网时代用户的参与方式变得更加便捷和多元,用户只需使用移动终端就可以进行投票,并且投票数据在网络上进行实时更新,用户可以在多个平台进行投票、了解选手人气和排名。互联网选秀的数据更加公开透明,节目和用户、选手和粉丝的双向互动加强,用户的意见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重视,用户对结果的影响也前所未有的程度。
(四)社交平台全程参与
社交媒体已经现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吸引年轻受众的注意力,增强节目的受众粘性,就要重视社交媒体的作用、加强社交网络的建设。《明日之子》一开始便确立了发展社交平台的策咯,与微博联合打造这档网络选秀节目。节目开播之前,通过微博平台对节目造势,打造良好的前期宣传;节目播出过程中,通过发布“超级话题”对节目进行讨论;开设官方微博账号发布节目和选手的最新动态。“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为偶像和粉丝提供了更多沟通渠道”[4]用户可以随时随地通过微博了解节目并发表看法。《明日之子》充分发挥社交媒体的作用,增加了节目的曝光度和热度,并且凭借着微博庞大的用户群体吸引了许多分散受众,对节目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
三、互联网选秀的前景
2017年被视为互联网选秀节目的元年,《明日之子》、《中国有嘻哈》为互联网选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各大视频网站纷纷试水互联网选秀。2018年上半年,优酷推出的“这就是”系列选秀节目专注于亚文化领域选秀和内容的垂直细分,取得了很好的传播效果。依赖于各大视频网站和投资商强大的资金支持、庞大的受众群和发达的媒体技术,互联网选秀节目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互联网选秀尚处于起步阶段,节目模式同质化较为严重,新的节目形式和内容尚未开发,这对节目制作者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尽管《明日之子》的这些创新之举为互联网选秀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其终究没有摆脱“超女时代”形成的晋级赛的叙事模式,在受众垂直细分的今天,在爱奇艺、优酷专注领域细分、垂直深耕的亚文化综艺的竞争压力下,《明日之子》依靠多元化、大众化的定位能走多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