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
2018-03-28姚妙娟郑州图书馆
姚妙娟 郑州图书馆
农村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双方或者有一方离开家乡到外地生活,而子女依然留在农村,独立生活或者由其他的监护人抚养,年龄在0-17岁之间的未成年儿童。留守儿童群体的出现,是现代化建设中的典型现象,农村城镇化推进过程中,大幅度减少了农村耕地,农村劳动力需要向大城市获取机会,这样就出现了大量的农村留守儿童,其中,四川、河南、安徽、广东等地是最主要的农村留守儿童集中地。因为缺乏亲情和相应的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人格发展会受到较大不利影响。调查发现,超过45%的农村留守儿童时常会感觉到孤独,而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农村留守儿童曾经有各种心理问题出现过。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优先发展农业农村,不断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水平。而只有培养出一批爱学习、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村民,方可以推动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开展。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超过900万,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不仅关系到现代化农村发展,也影响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就需要将农村留守儿童作为阅读推广的重点。
阅读能够让人感觉到充实,可以给留守儿童一个信念。因此,就需要结合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中存在的问题,采取针对性的阅读推广措施,促使留守儿童的课外生活得到丰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环境分析
(一)阅读地点不确定
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处于偏远的山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没有便捷的交通,与中心大城市有较远距离。大多地区缺乏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没有浓厚的现代文化氛围,公共图书馆、公共文化设施较少,甚至部分地区的学校也没有相应的图书馆,即使部分地区有图书馆,也没有发挥实质性作用,只有较少且陈旧的图书资源,开放时间较短,甚至是不开放,图书馆员缺乏。在这种情况下,留守儿童基本上没有场所可以阅读,也没有专门的人员来进行指导。一般在家庭、学校、县城书店、路边小摊进行阅读。
(二)只有较少的图书拥有量
因为缺乏父母支持,处于落后偏远的山区,农村留守儿童图书拥有量较少,如城市儿童人均拥有1.5册左右的图书,但是农村留守儿童人均拥有不到一册。虽然农村儿童在我国儿童中占据了70%左右的比例,但是拥有的儿童读物却只能够占到20%左右。
(三)监护人对儿童阅读持支持态度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亲人承担着监护人的角色,如爷爷、奶奶等,其不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一般没有阅读习惯,可能偶尔会随便看一些书籍。但是他们能够认识到读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读书以后才有出路,因此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比较重视和支持。
二、现阶段农村留守儿童阅读中存在的问题
(一)阅读氛围、阅读环境缺乏
因为留守儿童所生活的地方比较的偏远和贫穷,缺乏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及公共图书馆,基本上没有适合青少年的文化活动场所。没有相应的少儿图书馆,即使有,也只有较少且陈旧的图书,图书馆在资金、馆舍、文献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不足。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是爷爷奶奶,不具备相应的文化水平,可能认识到阅读的意义,但是在应试教育压力下,也仅仅强调功课和考试。留守儿童没有专门的阅读,存在着较强的随机性,有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没有充分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无法规律开展阅读活动。且这个阶段的孩子活力比较旺盛,渴望新奇的事物,再加上缺乏家庭监管和正确引导,往往在黑网吧、娱乐场所消耗时间,这样就不利于其健康成长。
(二)缺乏阅读指导,阅读书籍质量得不到保证
通过阅读活动的开展,可以将儿童的阅读兴趣有效激发起来,同时还可以获取知识,掌握真理。儿童年龄较小,没有形成完善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众心理特点较为显著,无法明辨是非,意志力不够坚定,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阅读氛围的影响,因此,就需要正确的引导。但是一般情况下,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爷爷奶奶,不具备较高的文化水平,不能够正确引导和教育,把全部教育任务寄托给学校和社会。如果学校、社会也没有正确引导,那么留守儿童就完全凭借自己的感知,看一些质量较低的地摊图书,如动漫图片、低俗笑话等,而那些具有较大意义和帮助的文学名著、科普知识则是遭到忽略。且留守儿童意志力较为薄弱,再加上外界监督不够,就很容易养成不良的阅读习惯,如偏读、滥读等,不利于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
三、精准扶贫背景下的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措施
(一)政府充分重视,从政策、资金等角度给予支持
只有获得了政府的支持,投入了相应的财力、物力和人力资源,且制定了针对性的政策,方可以持续有效的开展留守儿童阅读活动。政府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中,承担着十分重要的职责,需要投入相应的资金,以此来优化公共服务质量,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公共图书馆需要与政府部门积极联系和沟通,获得政府的支持。进入新时期后,我国各级地方政府也充分重视公共服务的建设和开展。比如某省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明确要求各级地方政府需要综合采取一系列方式,给予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提供足够的鼓励和支持。要结合相关规定,对文化馆、图书馆等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大力完善,配置足够的文化资源,包括图书资源、设备资源等。留守儿童大多集中于农村,而农村又缺乏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和公共文化服务,因此,政府、社会文化团体、公共图书馆就需要充分关注,采取多种举措,加大投入力度,以便不断提升偏远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
(二)公共图书馆需要有机组织和策划农村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
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公共图书馆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进入新时期后,经过政府的引导和社会的支持,如今公共图书馆的馆舍、资源、设备等逐渐完善,阅读推广能力不断提升。在我国部分大城市,公共图书馆已经将全面阅读活动定期开展下去,如广州、深圳等。但是相较于大城市,偏远地区缺乏相应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文化氛围,没有开展相应的阅读推广活动,留守儿童的阅读需求得不到满足。那么,公共图书馆就需要承担起责任,积极联合本地区图书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对阅读推广计划科学制定,将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阅读推广活动给定期经常的开展下去。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留守儿童将会越来越多,留守儿童没有父母的陪伴,经常感觉到孤独,图书馆需要充分重视这个问题,特别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结合实际情况,将阅读计划针对性制定出来,以便可持续、有目的的开展阅读推广活动。
(三)公共图书馆需要开展儿童分级阅读指导服务
调查发现,留守儿童具有较大的年龄跨度,不管是生理特点还是心理特点都不够成熟,没有形成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认知能力、知识水平等方面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那么,在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推广活动时,就需要充分考虑留守儿童所处的年龄段差异,将分级阅读推广服务提供出来。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中外图书馆已经达成了统一意见,需要结合儿童年龄阶段来提供分级阅读推广服务。以美国为例,公共图书馆在开展阅读活动时,结合儿童年龄阶段的不同,将差异化的内容提供过来,对于0-5岁的孩子,可以将早期识字组件作为推广的重点;而6-13岁的孩子,提供动物类的绘本故事;对于14岁以上的孩子,则有经典名著等比较高深的书籍。虽然我国农村地区位置偏远、经济落后,阅读活动无法丰富的开展,但是可以结合实际情况,结合儿童年龄段差异,科学制定针对性的阅读计划。
(四)公共图书馆需要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期内,人们一般阅读的是纸质图书,而科学技术的革新,移动图书阅读、数字视听阅读趋势不断增强,那么对于公共图书馆来讲,就需要积极将一系列现代科技手段运用过来,以便促使阅读领域得到有效的拓展。其中,IPAD、电脑、手机等电子设备是数字视听阅读、移动图书阅读的主要载体。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这些设备在农村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且我国已经拥有60%左右的网络普及率。农村留守儿童已经具备了相应的条件来阅读数字读物,借助于电脑手机上网操作,就能够对互联网中海量的读物资源有效获取。因此,公共图书馆也需要科学把握时代趋势,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将数字资源、有声读物等提供给留守儿童,促使阅读资源的载体类型得到丰富,农村留守儿童阅读资源的选择空间得到有效拓展。
(五)结合农村生活开展阅读推广服务
农村地区虽然经济落后,没有车水马龙,没有林立的高楼建筑,但是却与大自然十分亲近,农村儿童可以更加直观的观察季节变化、作物生长,可以更加直接的探索浩渺的星空和奇异的动植物。那么公共图书馆就需要创新理念,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将不同层次和深度的各类科普书籍提供给留守儿童,从比较熟悉的大自然着手,可以将农村留守儿童的探索欲望和阅读兴趣给充分激发起来。同时,通过这样阅读推广活动的开展,农村留守儿童既可以从书本上探索生活中常见的各种自然奥秘,又可以在大自然中验证学习到的书本知识,养成阅读兴趣,发现大自然的奇妙。结合阅读活动的开展计划,可以积极鼓励儿童监护人、长辈等参与进来,这些监护人、长辈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比科普书籍中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和鲜活,可以有效激发农村留守儿童参与的兴趣,也可以丰富活动形式。比如,在将《中国科学技术史》这本书推广给小读者时,因为在一些偏远农村还保留着织布机、独轮车、风箱等设备,或者年老的长辈记忆比较深刻,可以引导儿童进行尝试制作,借助于这些实物,农村留守儿童可以对图书描述更加直观的了解和认识,对先人的创造精神和无穷智慧感到赞叹,激发其创新意识。且通过引导监护人、长辈的参与,也可以增强其认识水平,充分重视阅读的意义,从而在日常生活中对儿童阅读起到有效的督促和指导作用。
四、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留守儿童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其直接关系到农村的整体进步和国家民族的未来。目前,因为诸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农村留守儿童阅读状况很不乐观,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不利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茁壮成长。针对这种情况,公共图书馆就需要承担起应付的职责,采取多种举措,结合当地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阅读推广计划,完善阅读服务体系,有效持续的开展农村留守儿童阅读推广服务,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