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

2018-03-28李昌宝钟玉文

滁州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亳州市亳州中药材

李昌宝,钟玉文

中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药业品种,在世界医药体系中独具特色。现代社会中,人们渴望健康地享受生活,而化学类药品的毒副作用越来越为今天的人们所熟知。中药由于其属于天然药物,毒副作用较小,越来越受到人类社会的重视。这一趋势给我国的中药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但我国中药产业长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缺乏完整的产业体系和一定的市场规模,在国际市场上长期被日本、韩国等国家中药仿制药打压,没有相应的市场地位。

目前,国家已将中药产业上升到战略性产业的高度,列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较强比较优势和广阔市场前景的优先发展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方针,在中药产业链建设、中药标准化生产和现代化加工、中药材规范化种植、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以及新特药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

1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的形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作为神医华佗故里,四大药都之一,亳州的中药材种植、泡制、加工乃至经营有着悠久的历史,三国时魏文帝曹丕的《皇览》中就记载有毫州种植芍药作为药材,至明清时期,已成为中国最大的药材集散地,成为四大“药都”之首。如今中药产业已成为亳州的支柱产业,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集群。总体上看,亳州中药产业发展成果辉煌,但又危机四伏;既面临难得的机遇,又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化危为机,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做大做强,是摆在亳州众多药企面前的重大课题。

1.1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升级面临的形势

从国际看,快速增长的国际需求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据统计,在2012年,全球药品市场上由天然物质制成的药品已占约百分之三十,其中植物药销售规模达三百亿美元,而且国际社会对天然药物的需求还在年年增加,尤其是对传统中药产品的需求呈爆发式增长,价格一路走高。”[1]“以欧盟国家为例,目前有两千多家企业从事植物药的生产与研发,这也给我国中药产业发展带来严峻的挑战。”[2]

从国内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强为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无限发展空间。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提升、人口的不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强,特别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由温饱向小康社会过渡,人们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增强,医药需求急剧膨胀,导致我国医药市场急速发展和扩大,给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从安徽省看,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提升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已经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建立现代中药产业基地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的六大产业基地之一,作为加快皖北地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2010年出台了《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药材产业化发展的意见》和《安徽省(亳州)现代中药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年)》,为亳州市中药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亳州市看,亳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药立市”,打造中药产业体系。亳州市通过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为亳州市中药产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初步基本建成包括中药材种植、中药生产加工、中药商贸、中药开发与培训、中药文化传承与交流在内的比较完整的中药产业体系。2009年12月,科技部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在亳州中药产业基地挂牌。

1.2 亳州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中药产业是亳州市的支柱产业,也是安徽省重点支持的战略新兴产业。2015年,亳州市中药产业的产值近400亿元,其中中药材种植35亿元,医药制造132.8亿元,中药商贸物流220亿元,一、二、三产的比重为9%、34.2%和56.8%。[3]3-4

1.2.1 中药材种植面积稳中有升。近年来亳州市的中药材种植基本保持在100万亩,种植区域不断扩大;过去主要集中在谯城区和涡阳县涡河毗邻谯城区的部分乡镇,近年来已逐步向其他三县扩展;种植品种规模化不断深入,全市常年种植品种30多种;种植规范化不断发展。全市标准化种植基地5.4万亩。[3]8种植组织新模式不断发展,逐渐由一家一户的小面积种植转变成“企业+合作社+农户”。

1.2.2 产业集群初具规模。中药加工企业数量不断攀升。如中药饮片加工企业由2009年的48家增加到2016年的61家,7家成药企业都有饮片加工生产业务。亳州全市共有饮片生产企业268家,约占安徽全省饮片生产企业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占全国的百分之二十七。

企业不断发展壮大。2016年,亳州市具备一定规模的药企已有68家,亳州市仅中药饮片就实现119.8亿元产值,占全市医药生产加工业总产值的79.6%、全国中药饮片业的45.2%;产品更为丰富,饮片生产品种达到700-1000个。[3]9研发能力进一步增强,亳州全市有药品批转文号180多个。

1.2.3 中药商贸流通体系不断完善。亳州全市现有98家医药批发企业,其中61家通过GSP认证。[3]12目前已形成了以医药批发企业为骨干、以中药材交易中心为枢纽、以10万家药商为依托的较为健全的中药产业流通体系。

1.2.4 相关产业得到发展。目前,亳州市在积极开发与相关的一系列产业,如中药保健品市场、中药日化产品、中药杀菌剂和中兽药等应运而生,药业机械、包装材料等项目也初具规模。

1.3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问题

1.3.1 创新能力不足。近年来亳州市的中药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远不能适应中药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需要,主要体现就是企业研发经费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研发力量非常薄弱。企业研发实力不足,使得广大中药企业难以成为医药研发创新的主体。

1.3.2 集群集约化程度低。亳州市的中药材加工还大量存在小作坊式的加工店,每个小作坊加工的品种比较单一,基本上就是加工某一个或几个品种,还有些小作坊用传统技术从事泡酒。小作坊的生产往往良莠不齐,给中药企业的质量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1.3.3 集群内企业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内的企业一部分已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但大部分企业仍存在规模较小,企业管理水平低下的问题,即使工厂建得很现代化,但仍然是小作坊式、家族式管理,缺乏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方式。

1.3.4 集群的内配套服务严重滞后。目前,在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内的上下游企业里,从事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居多,而从事药品开发、策划宣传、产业基金投资等配套性服务机构发展较为缓慢,严重制约亳州中药集群升级乃至进一步做大做强。

2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的要素分析

2.1 自然资源

在中药产业集群里,中药材种植是源头,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对自然环境有很大的依赖性,如区域内的植被、气候、土质、水文等环境要素。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自然环境是中药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的先决条件,也是中药产业集群特有的网络节点和地理特征。亳州药材种植历史悠久,药用植物资源丰富,是中医药产业的发祥地,自古就有“药都”之称。亳州之所以能成为药都,与其所处的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亳州地处皖北平原生态区,土壤肥沃,水源充沛,光照充足,气候温和湿润,植物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亳州中药材资源171科、410种,这些宝贵的物质资源是亳州中药材产业集群存在的基本构成要素。”[4]35

2.2 社会资源

“中药产业集群是有很强社会群体性特征的产业集群,家族式、师徒式的技术传承是中药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还有长期岁月经年沉淀的历史传承、地方民俗、乡土文化等,都是宝贵的文化财富,是特有的、不可再生的社会资源。”[5]这类要素对亳州中药产业集群打造产业文化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目前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在社会资源发掘和保护方面做得远远不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3 品牌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品牌不仅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和资源,也是一个产业集群对外的名片,对于中药企业,品牌不仅是商品的标志,更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目前,亳州市中药企业共注册商标341件,其中省著名商标10件,但没有中国驰名商标。”[4]36亳州中药产业现阶段已经打造了有一定知名度的区域品牌,也有比较发达的交易市场和长期合作的客户。但是总体来看,其知名品牌、驰名商标处于比较匮乏的状态,需要着力打造。

2.4 创新

对于亳州中药产业集群来说,创新一方面表现在研发力量的增强、种植、生产加工技术的进步等。这方面的创新能带来集群产品的质量提升、整体效率的提高,由此会带来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和市场的扩张。目前亳州市中药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远不能适应产业集群快速发展的需要,已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制约其升级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还意味着其集群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上的创新,其目标就是集群内部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发展能对产业集群升级起到促进作用。近年来亳州市中药产业集群内企业管理和组织架构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但问题仍旧突出,尤其是在管理规范化、组织结构精细化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2.5 服务平台

“亳州现已建成中药材价格形成中心、大宗中药材交易中心和中药材商品等级分类标准示范中心,以及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8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0个。”[4]36这些平台是中药产业集群发展升级不可或缺的配套基础设施,但仅仅做到这些对中药产业集群升级的需要来说还远远不够,仍需大力发展。

3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及升级路径

3.1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

任何产业集群升级的路径选择必须结合自身的条件并符合其发展的方向,亳州中药产业集群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有以下3个:

3.1.1 以生产加工型企业为主导。早期亳州中药材产业的生产局限于加工初级药材,所产生的价值增值非常有限,能创造的利润很低,严重制约其自身的资本积累。目前,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已在向好的方向转化,生产加工型企业数量在与日俱增,龙头企业越来越多,很多专注于生产加工的企业着力进行初级药材的深加工并进一步拓展到成药生产,并取得很好的效果。具体体现在从事生产加工的企业在产业集群中已初步起到核心作用,将上游加工设备制造商、原料药材供应商、药材种植户等和下游的物流企业、批发零售等紧密地结合起来。这一趋势体现以药材种植和初步加工为主的亳州中药产业集群,正在向药材深加工和成药生产过渡。

3.1.2 “中药+养生+旅游”有机融合。“养生亳州”行动计划是亳州地方政府正在积极推行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规划,目的是将亳州打造成为集中药养生、观光休闲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城市。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应围绕这一规划,利用自身的优势,着力打造养生旅游,将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成为以“中药+养生+旅游”为核心的特色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集群的多元化发展。

3.1.3 内引和外联相结合。目前,亳州中药产业集群的实际利用外资额非常低,极大限制了产业集群的做大做强。出口的产品也多以药材和初级加工产品为主,缺乏有一定技术含量的高附加值产品,导致利润非常有限。为向海内外拓展市场,亳州市已经连续举办十五年的国际药博会,大力招商引资,已取得一定成效。在未来的发展方向上,亳州中药产业集群一方面要努力开拓国际市场,另一方面要有目的、有选择地引进外来资本,加速提升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做到内引外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3.2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的升级路径

基于上述对亳州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外部环境、现状及趋势的分析,本文提出了以下升级路径。

3.2.1 以技术创新为主导。目前,亳州中药材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投入与集群升级的需要相比严重不足,自有专利技术严重缺乏,大量的技术专利掌握在外企手里,导致在技术上受制于人。亳州中药产业集群要想从根本上做大做强,提高创新能力是绕不开的必走之路。笔者认为亳州中药产业集群要想尽快提高创新能力,可以采取培育和引进的模式,即自我研发+引进技术→吸收消化→技术推广→集群受益→再创新+再引进→再扩散→形成创新网络→集群升级的模式。

3.2.2 以组织创新为依托。亳州中药产业集群的升级离不开组织形式的创新。笔者建议可从如下两方面着手:在中药材种植领域,应大力推广药材种植农户+专业合作组织+相关企业的组织形式,提升中药材种植的规范化水平;对集群内的作坊式、家族式企业,引导它们运用新技术、新理念进行现代化改造,如采用股份制、公司制等,提升其适应市场的能力。

3.2.3 以交易创新为手段。在交易创新方面,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升级应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1)打造发达的电子交易平台。既节约了交易者的成本,又能及时提供与交易有关的各种信息。(2)采用新的交易媒介。应充分利用网络、自媒体等新的社交工具,既最大限度便利了交易,又全方位扩大产品的知名度。(3)适当引进期货交易,以便产业群里交易主体能有效地对冲风险。

上述三条路径分别从技术、组织、交易的三个角度研究亳州中药材产业集群升级得出的结论,这三条路径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它们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并且在实际的升级路径中往往结合在一起齐头并进。

4 促进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升级的对策建议

4.1 提升中药材种植水平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的中药材种植今后应发展种植大户和专业合作社,推动中药材种植向规模化、优选化、标准化发展。建立中药材种植技术传播体系,构建产前、产中、产后于一体的服务系统。探索推行有效的区域标志产品经营模式,建设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逐步建立亳州地道药材规范化生产体系。建设中药材种子种苗基地,切实提高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规模化、商品化生产水平。

4.2 完善中药产业物流体系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应加强现代中药物流体系建设,整合现有物流资源,建设中药产业专用的电子商务平台。在做好线下交易的基础上大力拓展在线交易,进一步完善药材、成药等价格指数的发布平台。不断丰富和完善亳州中药材市场价格指数体系,增强对于药材价格的话语权。建立基于物联网技术的药材监控系统和质量追溯体系,以提升“亳药”美誉度。

4.3 延伸中药产业价值链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可从两方面延伸自己的产业价值链,一方面加速推动中药养生、保健品的开发、生产及推广,打造一批名特优产品;另一方面加快发展中药关联及配套产业的建设。

4.4 打造中药产业质量诚信体系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应打造自己的药业诚信体系,大力营造诚信道德文化氛围,构建质量监管体系,完善质量检测体系。构建质量追溯体系,扎实做好中药材质量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推广工作。

4.5 建立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体系

亳州中药产业集群应加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建设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平台;培育发展多种形式的中药技术中介服务机构,在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基础上,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有机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点培养一批中药产业集群发展所紧缺的科技和经营管理人才。

[参 考 文 献]

[1] 张桐.我国中药产业区域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6,(9) : 22-23.

[2] 曹军伟,顾海.利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江苏省中药产业的竞争力[J].经济纵横,2006,3(2): 75-77.

[3] 亳州市委政研室.亳州市现代中药产业发展专题研究报告汇编[R].亳政秘〔2016〕173号.

[4] 姚淑芬.亳州中药材产业集群升级研究[D].蚌埠:安徽财经大学,2012.

[5] 张庆.论中药产业比较优势向竞争优势的跨越[J].中国软科学,2007,21(3):98-100.

猜你喜欢

亳州市亳州中药材
基于“多维韧性”的老旧小区改造策略研究——以亳州市花戏楼居住小区为例
亳州司尔特——助推当地经济快速发展
亳州市文化旅游体育局 文旅强市步铿锵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亳州市水利工程队参建经典工程展示
居· 文化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
亳州市城区地面沉降现状及形成机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