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中的应变能力
2018-03-28姜博绥化广播电视台
姜博 绥化广播电视台
在当前媒体大融合时代背景下,广播电视台新闻栏目若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进行创新,其中对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记者新闻采访时的应变能力至关重要。实践中,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新闻记者的应变能力。
一、准确判断采访提问时机和把握提问方向与内容
在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采访时应当准确把握好时机,这样才能根据现场情况对提问方向和内容进行调整。在此过程中,首先应当对被采访者信息进行全面了解和准确把握,对即将采访的内容提前进行预设,对采访过程中存在问题预先安排,做好准备工作。对于每位新闻记者而言,尤其是作为优秀的记者更应当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这不仅能够帮助新闻记者有效应对采访过程中的各种突发情况,对采访内容和方向实时调整,从而使其在完成采访任务的同时能够获得有价值的新闻内容。在新闻访谈尤其是人物采访过程中,新闻采访的问题通常会涉及到个人的隐私,如果不能灵活应对,把握准和把握好被采访者的情绪,则可能会使新闻采访处于尴尬境遇。在采访前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应当主动把握被采访者的情况,同时尽可能避免涉及对方隐私。需要强调的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还应当准确把握时机进行提问,并掌握提问的深度;如果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者的回答停留过长时间而不去接话,则很容易使采访陷入尴尬状态。当然,在采访过程中还应当尽可能地避免新“连珠炮”式的采访和提问,防止被采访者不知道如何回答。比如,曾有广播电视台行为记者在城市发展问题以及取得的成就等问题采访时,在等待领导时遇到了相识的老摄影师,在行为记者与之攀谈时发现其能够从摄影专业视角对城市建设及其发展变化等全面分析,并且向记者提供了大量的城市变迁照片;该记者从中选用了两张照片和二人的采访录音作为城建发展新闻内容进行报道,并将这一主题延伸到了民生领域,从而使新闻报道变得生动而又形象。这一案例说明,该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具有非常强的应变能力,记者临时对采访方向和对象进行了调整,最终提高了新闻报道的价值。
二、准确把握被采访者的心理诉求和情感变化
由于被采访者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无论性格、学识还是素质和人生阅历等参差不齐,因此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当针对性的进行提问,并且注意被采访者个人的心理诉求和情感变化。被采访者中的一些人有着较为丰富的人生经历,即便在采访结束时新闻记者也很难把握其情绪变化,以致于整个新闻采访也就失去了价值。而若对方是一个情绪激动之人,则也会给新闻采访工作带来麻烦;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被采访者往往会非常关注个人的情感诉求,甚至听不进新闻记者提出的问题,更愿意向记者哭诉。
三、深入挖掘新闻背后的价值
所谓新闻价值,实际上体现的是行为记者的一种素质和能力。作为一种量化标准,在评判记者综合素养时占有较大的分量。同时,记者应变能力,直接关系着新闻价值的挖掘及其体现。为此,若想深挖新闻价值,就应当在提高行为记者应变能力方面下功夫。第一,记者作为独立战斗体,在采访时遇到任何的突发情况都要独立解决。在采访过程中,应当深挖新闻价值以及新闻信息,把握好时机,一旦错过机会就很难挖掘其中的新闻价值。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新闻的价值应当通过深度挖掘来获取,而这也是新闻记者应变能力的一种体现。第二,在新闻采访时,记者应当积极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从一些较为新奇的视角切入采访,这对深挖新闻内容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当今社会有“卖卵赚钱”、“非法代孕”的非法现象,一些年轻的女性为了能够短期能获得高额的金钱利益,不惜选择该种方式来“赚钱”,最终对身体造成的非常严重的伤害。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除应当提出“为什么选择这条路”等问题外,还应当对其进行深度采访,比如提问“手术时有何想法”、“手术后感觉如何”以及术后“报酬”如何等;同时,顺着这一思路深挖下去,通过“当事人”的口述将这一“产业链”的运作模式、源头以及组织者等挖掘出来,使幕后的黑手逐渐浮出来,对其进行严厉打击。这一过程就是在深挖新闻背后的价值,对于打击此类非法行为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本质上来讲,这也是新闻记者个人应变能力的一种体现,讲究提问的顺序,对提问的分量拿捏非常准确。
总而言之,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采访工作具有挑战性,这要求他们必须灵活应对,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既要保证个人安全,又要顺利完成采访任务。在新闻采访过程中电视台记者需保持冷静,能够准确把握被采访者的心理诉求以及情感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有选择性转变提问内容和方式,以便于能够及时发掘价值的新闻信息。在此过程中,应变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能力,记者无论处于什么样的环境条件,都应当能够快速调整采访状态和视角,避免采访过程处于尴尬境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