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媒体创新思路服务“三农”
——以南平台《共建美丽南平》栏目为例

2018-03-28杨志林

传媒论坛 2018年9期
关键词:南平三农选题

杨志林

(南平广播电视台,福建 南平 353000)

一、引言

关注“三农”、服务“三农”,南平广播电视台从2014年起就开办《共建美丽南平》栏目,每周一期,每期10分钟。以美丽乡村为主要报道对象,呈现乡村的历史文化、绿色生态、精准扶贫、产业发展以及新人新事等内容。这是一档全方位服务“三农”、对接乡村振兴的栏目。

南平为什么要推出这个栏目呢?作为世界双遗产地,中国竹子之乡,海西腹地南平,全市共有1600多个行政村,8000多个自然村散落于大武夷的青山秀水之间。乡村美,南平美,乡村富,百姓富。近年来,我们南平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生态美”“百姓富”目标,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真抓实干,全力推进。打造出一批“可看、可学、可推广”的美丽乡村。作为电视媒体人,我们主动把话筒和镜头对准了闽北农村,聚焦“三农”,展现新农村新风貌。到目前为止,《共建美丽南平》这个栏目这个已相继播出了165期。

二、《共建美丽南平》栏目特色

(一)做好选题三级把控

节目的成功与否,是多种因素共同综合决定,这些因素中,选题因素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选题好,节目成功了一半。我们《共建美丽南平》这个栏目,非常重视选题的把控,几年来,我们形成了选题三级把关制度。哪三级呢?一是主管部门把关,因为我们这个栏目是与南平住建局和共建办联办的栏目,每年年初,我们都会与这两个部门坐在一起,总结上一年的栏目得失,商量来年的选题方向和报道重点。由共建办牵头,在闽北十县区中先筛选出60~80个在历史文化、绿色经济、特色种植或养殖、电商创业、返乡创业方面比较典型的村庄和案例,提交给我们电视台新闻中心,然后由新闻中心和总编室一起,组织台里高级记者和骨干记者一起,对这些选题再次讨论筛选,并形成采编指导意见。然后再把这些经过筛选后的选题和采编建议一起交给栏目组,栏目组将根据这些选题和建议,有步骤有计划地安排制作。采编工作开始前,节目编导还要填写创作思路和采编计划。这样就形成了联办单位、台里专家组、栏目组三级共同对选题进行把关,很好地做到了节目外采时有的放矢。

(二)倡导“一鱼多吃”的采编做法

现在很多电视台都面临工作任务重但人手又少的问题,我们南平台也面临这样的问题,但专题类栏目又是个费工费人力的活,《共建美丽南平》作为一个每周10分钟的固定周播栏目,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如何做到栏目的持续性,这是个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这个栏目创业几年来,一直在探索实践,如何用最少的人力成本做到最好的传播效果。以前我们这个栏目有相对固定的编导和摄像,后来,我们发现这样很容易导致节目格式化,创新难以突破,我们及时进行了栏目调整,把它由原来的新闻中心名下,移植到新闻中心的一个民生栏目《今晚九点半》名下,《今晚九点半》有四个责任编辑,我们要求,由四个责任编辑牵头,每个月轮流负责一期《共建美丽南平》专题节目,并明确要求,在前期外采时,就要做好“一鱼多吃”的采编计划,比如,我们的记者到了一个美丽乡村,我们要求他们,一定要找到两到三个亮点,把这些亮点在专题制作时,巧妙地串起来,同时我们也要求,在外采时,一定要尽可能地把这些亮点做透,采访到位,这样做的好处是,我们在完成专题任务后,剩下的这些采访内容,我们是可以单列出来做新闻的,一个亮点就是一条新闻,三个亮点就是三条新闻,这些新闻如果是政策性比较强的,我们可以放到《南平新闻》这个栏目来播,如果是民生性质或是人物故事的我们就放到《今晚九点半》这个栏目来播。这样一来,我们的记者出去一趟,既完成了专题任务,又顺带把一些有价值的新闻给采写完成,很好地做到了“一鱼多吃”。因为做专题时,了解就要深入,一深入就容易发现亮点和把新闻做透,这样就容易出好新闻。

近年来,我们不少上省台上中央台的新闻,比如作品《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员助力乡村振兴》就在央视《新闻联播》中播出,作品《南平市莒口镇:奔忙乡野的畜牧兽医》就在东南卫视《福建卫视新闻》中头条播出;作品《养猪户“退养”之后》聚焦南平畜禽养殖污染大整治的“善后工作”,讲述了延平区太平镇养猪户的转型故事,该新闻也在福建电视台《福建新闻联播》头条播出。这些新闻都是在我们制作《共建美丽南平》这个专题栏目过程中,发现的亮点,然后进行整合和重新编写,做出的优秀作品。

(三)宣传效果

从2014开始,到目前为止,我们《共建美丽南平》这个栏目四年多来,完成了160多期,在我们的宣传下,闽北众多红色老区村如武夷山大安村,延平区明洋村、吉溪村,浦城县际岭村等,在我们的助推下,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促进了老区村的经济发展;一些偏远的特色村如邵武的桂林村、横坑村:这两个村以创建全国高校艺术写生基地,松溪的招沙甲村以发展畲乡风情为特色,做好旅游大文章,政和的石圳村以打造白茶风情小镇、建瓯的迪口打造葡萄风情小镇、邵武的卫闽打造迷宫小镇,这些特色村镇,经我们电视媒体的多角度宣传,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比如政和的石圳村,从以前的“垃圾村”到如今的“白茶小镇”,成了政和对外的一张名片,在这背后,离不开南平台记者的长期关注和对外推荐。还有邵武的全国艺术写生基地——横坑村,顺昌的张墩村、来布村,延平的高坪村、三楼村以及政和的念山村等,都是在我们《共建美丽南平》这个栏目和本台融媒体共同推荐宣传下,走出了闽北大山,闻名于全省甚至全国。

三、不足之处分析与总结

《共建美丽南平》栏目创办四年多来,虽然取得一些成绩,得到了南平市委市政府的表扬,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画面还不够精美

由于拍摄时间和摄制经费方面的原因,一些节目制作还不够精良,很多村庄的美,我们还没有把它们艺术地展现出来,比如在拍摄过程中,一些镜头如果用上航拍,在拍摄一些古民居时如能用到广角或鱼眼镜头,那效果就大不一样。

(二)在后期包装上,存在很多不足

在后期包装上,我们也存在很多不足,比如后期调色,后期配乐,画面的特效处理,片头的炫酷制作,这些都是我们地方台的弱项,这些东西没跟上,很大程度影响我们的栏目的收视率和吸引力。

(三)采编人员讲故事的能力方面不足

我们的采编人员在讲故事的能力方面还有待提高,在节目中,一些本该出彩的地方,却因为讲述不到位而出不了彩。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涌现出了很多精彩故事,怎么把这些人和事用电视手段,艺术地表现出来,这是我们要思考和努力的。

四、精益求精,进一步提升栏目质量

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提升栏目质量:

(1)在设备方面加强投入,根据需要购置一些相对较好的拍摄设备,我们目前正在抓采编人员的无人机航拍培训,争取在《共建美丽南平》这个栏目中,尽可能地多使用航拍,让闽北的美丽乡村,在我们镜头下全景式体现。

(2)继续加强选题策划,争取多出精品。

(3)在节目形式上争取多样化,比如有的美丽乡村适合拍微电影,我们就给他们拍微电影;有的村适合拍MTV音乐短视频,我们就给他们拍短视频;有的村庄举办大型活动,我们就让新媒体团队一起,进行现场微直播。

(4)加强编导讲故事能力训练。一句话,关注“三农”、服务“三农”,我们的栏目还将继续,记者永远在路上,我们将用心争取制作更多精品。

五、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积极行动。让乡村更加美丽,让乡村产业更加兴旺,让农民更加富庶,让生活更加幸福,我们媒体人更应当有担当意识,主动把镜头和话筒伸向农业、农村、农民。作为地级媒体,我们要学会在人力、物力、财力都相对不足的情况下,创新思维,整合和利用资源,学会采用“一鱼多吃”的采编技巧,争取找到制作“三农”节目的捷径,并提升后期包装能力,把“三农”栏目办得好看又实用!

猜你喜欢

南平三农选题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徐南平一行到晋中国家农高区调研
南平:妇联干部当好“五员”助力妇女脱贫增收
改革开放初期,南平纺织厂女工在纺纱。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谈诗词的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
本刊诚征“独唱团”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