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灌施工技术的难点分析
2018-03-28张健健
张健健
(身份证号:350429198204010034, 福州)
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和社会的繁荣,我国的建筑业发展迅速。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涌现了大量的建筑。为进一步保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有关施工单位加强了建筑工程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的研究力度。但是由于实际施工过程具有复杂性、变化性,使得施工技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稍有疏漏并会造成较大的质量问题[1]。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施工技术难点展开探讨。
1 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特点
总体而言,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主要针对大型混凝土施工项目。在施工中,这种大规模混凝土结构具有大量的特点,钢筋的密度相对较高。由于混凝土的体积和厚度非常大,混凝土浇筑施工难度很大,操作不当会严重影响施工的整体质量,混凝土裂缝容易出现。因此,对这种施工技术有很高的技术要求。在建筑施工中,混凝土浇筑结构随着建筑高度的变化而变化,混凝土的压力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增大。这些因素增加了施工难度。因此,为了避免上述可能出现的施工问题,我们需要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通过总结和积累宝贵的施工经验,提高了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的整体质量和企业整体效益。
2 大体积混凝土浇灌施工技术的难点与技术分析
2.1 防止出现施工裂缝
a.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必须保证施工中没有施工缝,浇注厚度应根据混凝土的具体情况和振动器的深度来确定。泵送混凝土时,必须控制厚度小于600mm的厚度。在非泵送混凝土中,应控制小于400mm的扩展厚度。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水泥用量,合理添加掺合料时应延长搅拌时间。搅拌时间应尽量保持在30分钟内,同时保证各种材料和混合料的正确顺序。
2.2 混凝土配合比例的设计难点
我国施工企业在实际工程施工中,首先需要相关技术人员加强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并采用先进的科学施工技术。事实上,在大体积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结合施工技术要求标准以及项目施工所在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混凝土强度的科学设计,同时最大程度的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以此提高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的工作性及可泵性,确保施工质量。大体积混凝土配制中,有关施工技术人员需要加强对水化热的控制。技术人员进行原材料选择时,需要选用能够降低水化热的矿渣水泥原材料,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可泵性,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配置中粉煤灰的掺入量。上述措施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自身的可泵性和强度[2]。
2.3 分层连续浇筑
a.浇筑混凝土时,第一层完成后,第二层浇筑非常重要。但是必须注意的是,在第二次浇铸之前,第一层的混凝土没有开始凝结,混凝土在此基础上不断浇筑,直到完成。同时在采用分层连铸或通道式连铸时,最好缩短层与层之间的间隔时间,小于混凝土的初始凝结时间,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中可以进行试验确定。b.将分层浇筑技术应用于混凝土中,将分层浇筑技术分为整体分层、分段分层和斜面层。综合分层是在第一层浇铸实施后再进行二次浇注,完成铸造工作周期的成功,该方案能有效地防止裂纹,如果形成的裂纹也能进行及时有效的修补,它已经被广泛使用。C.是实施分层部分从底部浇注,浇注到一定高度时由第二层浇注,使用这种技术注入层,第一层没有初始设置后浇注完成,铸造技术的长度,相对大的应用领域,略薄厚度的混凝土[3]。d.表层浇注是由下一层开始浇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长度的施工关键是三倍厚度的介质。值得注意的是,为了提高铸件质量,对振动方案实施严格控制,在粗骨料中实现振动不沉,在气泡排放的混凝土内提前计算振动时间,防止泄漏和振动问题。在振动插入混凝土层下,应控制在 5厘米左右的深度,以避免混凝土的过度振动。在完成振动后,我们必须根据合理的方法取出,控制速度和时间,从而达到“快速插入和慢拉”的目的。
2.4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技术
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是建筑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维护大体积混凝土的关键是中央混凝土温度的区别和表面温度不能大于20℃。如果混凝土结构的抗裂性好,温度之间的混凝土中心温度和表面温度应该保持在脱模过程中 20℃至24℃。内部温度与外部温度之间的内部和外部温差应由内部冷却方法来降低。内部冷却方法的关键是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混凝土内部的热量被水管中的水流带走,这样混凝土内部的温度就可以降低。当混凝土浇筑时,内部冷却可以进行,混凝土的表面可以通过保温方法进行隔热,而关键的绝缘材料是湿砂。通过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可以实现慢热耗散的效果,使混凝土的强度得到加强,混凝土内部和外部的温差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以加强混凝土的抗裂性。为了加强混凝土的抗裂性,还可以有效地控制混凝土干裂缝的收缩和形成。
3 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需注意的问题
3.1 施工冷缝
冷缝是指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因突发不可预料因素而导致的混凝土浇筑中断、且间隔时间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但小于混凝土的终凝时间而在混凝土结构中形成的一种薄弱面。钢筋混凝土结构浇筑过程中出现冷缝,冷缝会给钢筋混凝土结构带来较大隐患,影响混凝土对钢筋的握裹力,影响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影响混凝土对钢筋的保护作用,水可能通过冷缝锈蚀钢筋,影响结构的自防水和使用寿命。
3.2 干燥收缩裂缝
干燥收缩裂缝指混凝土中表层水分散失、体积收缩所产生的裂缝。混凝土成型后,养护不当,受到风吹日晒,表面水分散失快,体积收缩大,而内部湿度变化很小,收缩也小,因而表面收缩变形受到内部混凝土的约束,出现拉应力,引起混凝土表面开裂。
3.3 出水现象
由于水泥大量吸水,大量的水往往从浇注层的表面沉淀出来,这就是出水的现象。混凝土的出水量与混凝土的耗水量成正比,与温度成反比,它也与水泥的细度和成分有关。这种问题在干混凝土的分层浇注中很容易发生,这个环节的施工间隔很重要。如果我们不能很好地把握浇注区间,就会导致层内的粘结性不够,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出水。
建筑工程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一次性大量浇筑是目前应用广泛的一项新技术,只要施工规范严格执行,每一个施工环节都要认真落实。施工中出现的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通过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混凝土工程中的质量问题。加强施工管理过程,科学合理地进行施工技术安排,确保施工总质量。
4 结束语
随着国内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大体积混凝土浇灌施工技术得到极大的应用发展。本文以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特点为基础,探讨了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浇灌施工的技术难点,希望为促进国内建筑工程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同时本文由于篇幅有限,对于相关问题的探讨尚不全面,还需要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
[1]宦银虎.浅谈建筑施工中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技术[J].大陆桥视野,20ll(16).
[2]刘思远,邵泽杰.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技术探析[J].工程技术.2013:214.
[3]陈宇,李国伟,姚东敏.论建筑施工中的混凝土浇筑技术[J].科技资讯,20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