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征精神的逻辑进路与传承路径

2018-03-28郝佳婧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长征中华民族革命

郝佳婧

(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指出:“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1]。具有丰富内涵的长征精神是激励中华儿女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伟大革命中努力奋进的强大精神力量。传承与发展长征精神是弘扬长征精神的必由之路,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重要精神保证,是与时俱进的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现实所需。探求长征精神的逻辑进路与传承路径,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应然要求。

1 长征精神的核心内蕴

伟大的长征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2]。

1.1 价值引领:对革命理想信念的自觉坚守

高尚的革命理想和坚定的革命信念是长征胜利的精神指引。长征的胜利经过了漫长的过程,红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从江西瑞金到达陕西吴起镇,行程大致为两万五千里,正是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指引着红军长征的始终,为目标的实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在长征中,革命理想和革命信念的形成激励红军无惧牺牲,一往无前的追求胜利,是长征胜利的重要精神动力。坚定的革命信念是长征胜利的重要精神保障,有效保证了长征的顺利完成。

1.2 内在依据:对集体主义精神的深刻发扬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原则,也是长征精神的内在依据与重要内涵。集体主义是一种奉献社会、为人民服务的无私精神的重要展现。在长征中,相当一部分红军为了掩护战友、保证胜利而不惜牺牲自己、顾全大局,充分发扬了集体主义精神。革命先辈将中华民族和祖国人民的利益置于最高地位,具有强烈的大局意识,是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发扬光大与深刻践行。红军的集体主义精神激励支撑他们全心全意的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了祖国和民族而努力奋斗。在艰苦的长征途中,是集体主义的信仰和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信念支撑着红军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1.3 深刻把握:对党的思想路线的主动坚持

党的思想路线的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2]。长征的过程也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实施和深刻践行的过程。在长征开始之前,“左”倾的错误理论的坚持者主张直接应用苏联经验指导我国革命,脱离了我国实际和具体革命形势,结果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等惨重损失,是没有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在思想方面,长征的过程不仅是一次战略转移,也是党摆脱教条主义、逐渐确立思想路线的过程。遵义会议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开始了独立自主的中国革命。长征的胜利也要归结于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的正确结合,是独立自主、事实求是精神的发扬和体现。

1.4 根本遵循:对党的群众路线的全面贯彻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以为人民服为宗旨。党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面贯彻群众路线是对人民群众的高度负责,是保障人民利益的必然要求。长征的过程也是与人民群众建立和保持密切的联系的过程。与人民紧紧依靠,患难与共,坚持群众观点,走群众路线。长征中经过的地区多为少数民族地区,对共产党缺乏全面的了解,在国民党对红军的反动宣传的煽动下,党的群众路线的落实变得极为困难。但是在如此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党依然坚持发动群众,贯彻落实群众路线,正确处理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切实保障少数民族同胞的利益。经过我党的不懈努力,在红军长征的路上得到了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是长征最终取得胜利的根本遵循。

2 长征精神的逻辑进路

长征精神是中华儿女在艰苦卓绝的长征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精神财富,是长征取得成功的重要精神支柱。长征精神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长征精神的精神来源是中华民族精神,其实践基础是长征,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根本支撑是党的领导。

2.1 长征精神的源头追溯:中华民族精神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儿女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英勇气概和民族气节的先进思想和崇高精神,是中华民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儿女对祖国的深厚感情的体现,也是自古以来仁人志士坚守的理想信念,更是在长征中深刻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和核心,以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为基本内涵,是长征精神的直接精神源头。长征精神是以中华民族精神为母体,在具体的长征实践中所产生、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长征精神的内涵和作用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内容和功能高度契合,一脉相承,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长征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是中华民族精神在长征中的具体表现和时代升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分流与传承。

2.2 长征精神的现实根基:伟大的长征

长征艰苦的过程孕育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是长征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伟大的长征精神推动着长征的胜利,是长征取得胜利的精神保障。毛泽东在评价长征时指出:“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3]。说长征是“宣言书”,说明中国工农红军拥有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的精神,向人们宣告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说长征是“宣传队”,是说长征向广大人民宣布,依靠党、依靠红军才能使广大群众彻底解放,红军通过长征塑造了自己的形象;说长征是“播种机”,是说长征走过的路都是红军撒下的种子,而这些种子在最终结出果实时将会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红军带来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更便利的革命条件。

2.3 长征精神的理念指引: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长征精神的重要指导思想。追根溯源,长征始于党对马克思主义不够成熟的认识,过于教条、过于唯上、唯书,脱离实际。当时王明的“左倾思想”在党内盛行,对于马克思主义认识教条化,不分实际情况执行共产国际的命令和指挥,这就直接致使在长征的开始阶段蒙受巨大损失。尊重事实,总结经验,长征的最后胜利源于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和正确运用,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同志确立了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党逐步形成了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的思想路线,科学灵活的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长征的胜利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明确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2]。

2.4 长征精神的硬性支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长征精神形成的根本原因,是长征精神的硬性支撑。党的正确领导为长征指引了正确的方向。首先,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的逐步成熟为长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组织依托。伟大的革命必然产生崇高的精神,毛泽东同志领导地位的确立为长征精神的发扬提供了基础。其次,中国共产党在军队的领导为长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实际保证。经历了长征洗礼后的中国工农红军剩下的不到三万人都是革命意志极强的宝贵人力资源,他们都是长征精神的实际践行者。最后,中国共产党的思想领导为长征精神的形成提供了精神前提。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践行者和发扬者。在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坚定崇高信念、坚持党的领导、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和吃苦耐劳的井冈山精神,这也成为了长征精神的直接源头。

3 长征精神的传承路径

3.1 深刻阐释,开展长征精神的系列教育

开展长征精神的系列教育,一是要巩固长征精神内容教育。长征精神内容教育包括对长征的概念、内涵、原因,长征中召开的会议、制定的路线方针,长征中的革命先辈事迹的了解和学习。二是采取多样化教育形式。要加强长征精神教育,可以采取多种手段。首先,采取理论教育方法,通过听亲身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讲述长征中发生的真实故事、开展关于长征的讲座、论坛等形式,加强长征史实教育力度。其次,采取形象教育的方法,如组织观看关于长征的纪录片、影视剧、教育片等,将长征中的革命故事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强化长征史实教育的效果。三是加强大学生长征精神教育。首先,在高校进行社团、班级等集体活动时可以加入长征精神的教育灌输、在课堂教学时引入长征的理论教育。其次,在借助各种形式开展长征精神的相关教育时,也要注重和长征相关的精神教育或事迹教育,如和长征精神一脉相承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到进一步传承和发扬的民族精神教育、时代精神教育等。最后,在进行其他红色精神教育时注意与长征精神的异同点,与长征教育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比较拓展学习。

3.2 着力创新,另辟长征精神的传承路径

长征精神的宣传与弘扬的渠道中应该注意创新发展与多样化运用。一是利用微信加强长征精神教育。微信是今年来十分受欢迎的社交软件,其中长征精神可以借助微信的公众平台发布与长征相关的故事和精神或相关的事迹等。二是利用微课加强长征精神教育。微课打破时空限制,且关于长征的史实资料更加丰富、查询也更加便利。三是借助艺术形式加强长征精神教育。长征精神可以借鉴和利用的艺术形式有音乐、文学、绘画、戏剧、影视等。综合运用多样的艺术形式开展长征精神的教育活动,将长征精神更加贴近时代节奏,增强时代特色。

3.3 积极重构,彰显长征精神的崭新价值

彰显长征精神的崭新价值,一是通过长征精神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长征精神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精神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核心价值取向,二者有着共通的价值理念与目标要求。长征中表现出的革命精神在今天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是长征精神在新时代下表现出的崭新价值,是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长征精神进行的积极重构与价值探索,凸显了新时代下长征精神的重要的价值意蕴。二是借助长征精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长征精神为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精神基础。在进行党的思想建设时,可以适当引用长征中发生的经典故事激励党员以及领导干部,让党的思想建设更生动化,更有据可循。大力加强长征的史实教育和内涵教育促进党的思想武装,提升党员干部的思想境界。三是利用长征精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在开展长征精神的教育的同时便可迂回式的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如在开展与长征精神相关的演讲、讲座等活动时也是在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文明建设包括长征精神的宣传,长征精神教育又会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3.4 自觉践行,坚持长征精神的时代宣扬

互联网开展长征精神教育是时代宣扬的重要途径,是长征精神教育准确把握当今时代的特色的重要表现之一,其可行的方式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全体社会成员为教育对象,积极利用各大主流网站,加强长征精神的渗透力和影响力的提升。网络的受众面较大,在网络上加大长征精神宣传片的播出有助于长征精神教育的推进。二是以党员、领导干部为主要教育对象,通过开设长征内容相关的红色网站并开设长征特色板块,以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形式鼓励党员、领导干部等欣赏和学习。三是以高校大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着力加强高校校园网站长征精神相关内容的注入和融合。高校大学生是当代青年的优秀代表,也是接触网络最多的群体之一,利用校园网站进行长征精神教育符合当今教学规律和当代青年的身心特点,有利于高校大学生对于长征精神的理解和弘扬。微媒体作为名至实归的第五媒体,集快捷迅速、互动性强、内容丰富等诸多优势于一体,加强长征精神教育必然要应用到微媒体。首先,利用微博加强长征精神的宣传教育。微博是微媒体的典型代表之一,创建与长征精神为主题的微博账号和公共主页并邀请和号召人们及时关注、参与互动,有利于长征精神的进一步弘扬。

猜你喜欢

长征中华民族革命
我们为参加“七大”走了一次“小长征”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长征五号首飞成功
“翱翔之星”搭长征七号顺利入轨
粉红革命
掀起秋冬潮流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