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旅游文化特色词英译浅析

2018-03-28刘惠芳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旅游景点外国游客英译

刘惠芳,申 丹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天河学院,广州 510540)

由中国学者胡庚申提出的生态翻译学诠释了一种新兴的翻译研究理论,该理论明确指出了生态翻译学的基本内涵,“它着眼于翻译生态系统的整体性,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以生态翻译学的叙事方式,对翻译的本质、过程、标准、原则和方法以及翻译现象等做出新的描述和解释[1]。”所提出的“翻译即适应与选择”运用了达尔文的“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突出“译者为中心”的翻译理念。本文拟从该理论的“三维”转换角度对旅游英语中有关文化特色词汇的翻译进行浅析,探讨中英双语的转换过程及所实现的跨文化交流效果。

一、文化特色词的内涵

文化特色词,指的是“和一个语言社区的‘生活方式’相关的单词和词组”,其实就是指一种文化中特有的词和词组[2]。比如汉语言文化中的风水、叩头、关系、气功、宰客等。英语国家文化中的“Hamburger(汉堡包)、Salad(沙拉)”等。英语和汉语在不同的社会生活方式、地理位置、宗教信仰以及历史渊源等的影响下,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中英文化特色词汇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有些可以在两种语言中找到对等或类似的表达,但大多数并不能真正传达词汇背后的文化寓意,这样势必为跨文化交流带来一定的影响。旅游英语的翻译借助生态翻译学理论,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文化特色词的中英转换。

二、“三维”转换下旅游英语中文化特色词的翻译

生态翻译学的基础原理将翻译方法简括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3]。基于“三维”转换对旅游景点中的文化特色词进行翻译时,译者能够多维度对原文进行分析,尤其在处理一些晦涩难懂的信息方面,能够为我们提供不同的思考维度,实现旅游英语翻译的目的。

(一)旅游文化特色词的语言维转换

语言维适应性选择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这种语言的适应性选择转换是在不同方面、不同层次上进行的[4]。在旅游英语翻译中,由于汉英思维方式不同,汉英语言在表达方式上也会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如果我们想把一些蕴含着丰富历史文化底蕴的特色词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外国游客,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旅游英语的相关资料时,要充分考虑到如何将这两种语言进行巧妙的转换,让外国友人在欣赏异国文化时也能领略到语言的魅力、充分体验到游玩的乐趣以及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1、描述方式的转换

中国人在描写一些所见所闻的事物时常常以意传神,注重主观感受。要使外国游客既领略中国的大好山川之美,又能对美景的意境和文化意蕴产生共鸣,就要认识到汉英语言在描述方式上的不同,才能对语言进行相应的选择转换。例如在广州白云山风景区就有许多古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句,其中有两句“凌云绝唱云山色,万千姿彩焕春颜”生动地刻画了顶翠披绿,万木葱茏,百花争相开放的春景,本国游客们在欣赏此诗句时,自然而然的就会构想出景象的画境。而对缺乏中国传统文化了解的外国人来说,他们理解这种以意传神的景物描写就相当困难。有人把该诗句译为“Apicturesque scenery in Baiyun mountain perfectly shows the beauty of the mountain and all kinds of flowers and plants are flourishing”其运用更加具体的描述方式来传达此番画境,考虑到了英语文化国家的人们更注重客观实际和具体描写。又比如,在描写广州宝墨园的其中一景紫带桥时,中文描绘为“它横跨在清平湖上,如长虹卧波,形态优美;遥望紫带桥,景色美不胜收”,英译为“It spans the Qingping Lake, and looks like a beautiful rainbow over the waves.The bridge presents a picturesque view when seen from afar.”该英译文本对景物做出了具体的描写,更符合英语国家的语言表达方式。

2、语言结构的转换

汉语有着丰富的四字短语,而把四字短语运用在旅游英语中,来描写景物的特点以及抒情达意更是一大亮点。但是在英语语言文化中并没有相对应的四字格,所以在处理景点的四字格上需采取并列或排比的手法。比如,在描写四川西部的黄龙奇观中有句“这里树木苍翠,花香袭人,鸟声婉转,流水潺潺,多少人在这人间天堂流连忘返”英译为“Its trees and flowers,bubbling streams and songbirds make it a paradise,where one can't tear himself away”。在该例句中,译者采取并列的方式充分地展现了一幅迷人的黄龙景,使得身处其景的外国游客大为叫好。

3、语言思维习惯的转换

中国人有“天人合一”的观点,强调人与自然的浑然一体,因而汉语句子习惯于以人作主语;英美人则强调客观,因而英语句子常以物或抽象概念作主语[5]。这反映了中国与英美国家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在翻译旅游英语的特色词时,我们也要考虑到译文是否符合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对语言的转换进行恰当的处理,可以增进外国游客对我国景点的了解,吸引游客,促进当地旅游景点的发展。

(二)旅游文化特色词的文化维转换

每一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文化底蕴,在旅游英语中,景点的名称往往承载着一定的历史文化,其翻译往往以简洁明了为主。一个朗朗上口、寓意极佳的景点名称最能吸引游客。因此在翻译时,有必要考虑各国的历史文化,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避免因文化观点不同而曲解原文意思。

中国的旅游景点中有许多的寺庙和塔,这些塔及寺庙的英译都有专门的名称。“佛山祖庙”的英译文为“The Ancestral Temple in Foshan”,如果我们把Temple翻译成清真寺的Moseque,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宗教误解。因为祖庙是佛山市内的一座古建筑,始建于北宋元丰年间,原是冶炼业供奉师祖的地方。至明代时,由于皇帝信奉佛道教,故逐渐变成了一座道教寺。所以我们不能把它误译为“The Ancestral Moseque in Foshan”,而应该翻译成“The Ancestral Temple in Foshan”,以达到符合其历史文化底蕴的目的。其次,苏州“寒山寺”的英译也是很典型的例子。有人把它译为“Temple of Cold Hill”,“Chilly Hill Temple” 或 者“Hanshan Temple”,不了解这所寺庙历史文化的外国游客可能会误以为这是一座寒冷的山,并无吸引人心之处而放弃游览。实际上,寒山寺原名为“妙利普明塔院”,源于唐太宗年间。相传唐贞观年间寒山子曾在此当主持,遂改名“寒山寺”,因此,此处直译为“Hanshan Temple”更好,一方面不会引起误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引发游客对寺名深入了解的兴趣。可见,在翻译有关的旅游景点名称时,要根据其历史文化底蕴来英译。

(三)旅游文化特色词的交际维转换

每一处旅游景点除了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外,还有代表当地悠久历史文化的特色菜,了解一个地区也不妨从了解它的饮食文化开始。饮食文化地道、合理的翻译能使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除了能领略中国美景、中华文化外,更能一享中国美食并体会中国饮食文化。在翻译时,主要注重饮食文化词的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转换。

上海的一道名菜“四喜烤麸”以及四川成都有名的“夫妻肺片”,在一些旅游餐馆里被英译成“Sixi roasted husband”和“Husband and Wife lung slice”,这种直译带来的效果会使外国游客产生避之不及的心理反差。对照我国在2017年颁布的《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四喜烤麸”以及“夫妻肺片”的正确英译应为“Marinated Wheat Gluten with Peanuts and Black Fungus”和“Sliced Beef and Ox Tongue in Chili Sauce[6]”。在翻译旅游景点中的文化特色词时,要考虑到交际层面的适应性选择转换,不能只注重中英互译的对等性而忽略外国游客的心理接受程度。为了更好地得到外国游客对中国特色菜的肯定和喜爱,我们可以对一些特色菜采取音译的方式,让外国游客在照单点菜时可以欣赏中国的特色文化,感受该景点的旅游魅力。深受外国游客喜爱的南方饺子和点心,其都采用音译的方式为“Jiaozi、Dimsum”而不是“Dumpling、dessert”,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体现广府特色的饮食文化。中餐馆开遍世界各地,中国特色菜的准确英译势必要符合外国游客的心理认可度。与此同时,饮食文化特色词的翻译既要有中国文化的特色,也要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结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它既承载着本国优秀的历史文化,也是与异国人民沟通的桥梁。而语言最基本的部分就是词汇,基于生态翻译学多维度地对旅游景点文化特色词进行考量和转换,是吸引外国游客、对外传播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最佳途径。

猜你喜欢

旅游景点外国游客英译
贫民窟也能成旅游景点?
摘要英译
美人鱼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新西兰开征外国游客税每人约23.45美元
外国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