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路径探究
2018-03-28蔡忠弟
蔡忠弟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基于此我们的职业教育也要在人才培养途径上做出调整,以适应时代步伐的需求。中华民族历来有“忠于职守”“敬业乐群”的传统,敬业是古代匠人的传统美德,也是现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工业设计专业的属性从某一方面来理解就是造物,它需要设计师不但要有优秀的设计能力,更需要学生具备工匠精神。这需要我们在人才培养体系和路径上要开拓新路径,将工匠精神的价值观念贯穿在学生的三年学习中,为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提供科学的路径[1]。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德国制造给我们留下质量优异、精度高、上档次的印象,但在一百多年前英国议会通过了侮辱性的商标法条款,规定所有从德国进口的商品必须标注“德国制造”字样,以此将价廉质劣的德国货与优质的英国产品区分开来。百余年来,德国人注重职业技能教育的培养(现如今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体制世界闻名),在产品制造中用其精益求精态度,让德国制造彻底撕掉了“廉价”的标签,使众多的德国产品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品牌价值,从而使德国制造走向世界。也成就了“德国工匠”的美誉。古代《周礼·考工记》中说到:“百工之事,皆圣人之作也。烁金以为刃,凝土以为器,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此皆圣人之所作也。”这说明一个好的工匠必定是技术熟练、水平顶尖,专业技能突出。在我国“工匠精神”概念的提出不过短短几年时间,就其属性而言它是职业道德素养的范畴,从专业技术角度它是追求完美、专注一心造物的基础。具有如下特点:
(1)专业、精益求精
在平常人看来,工匠在制作产品过程中往往意味着工作缓慢、计件少量,而背后却体现出对工作的专注和追求完美的产品品质。他们制作的产品注重细节,追求完美和极致,不惜花费时间精力,孜孜不倦,反复改进产品,把99%提高到99.99%。
(2)耐心、专注、敬业
《礼记·学记》中说到:“玉不琢不成器。”这需要工匠在工作过程中谨慎、细致,在最细微处下功夫,着力打造本行业最优质的产品,使其同行者无法匹敌、叹为观止。
二、工业设计专业与“工匠精神”
2015年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对工业设计做的最新定义是:工业设计旨在引导创新、促发商业成功及提供更好质量的生活,是一种将策略性解决问题的过程应用于产品、系统、服务及体验的设计活动。从其定义可以看出它具有独特的行业属性,需要设计师有良好的美术基础,较好的审美能力,敏锐发散性的思维,动手能力强,善于从生活中汲取灵感。这需要我们在工业设计教学中注重学生手绘、电脑建模、创意思维等方面的训练,要求学生对设计作品有反复改进、不断尝试的精神。现今中国的消费正在升级,消费者对于工业产品提出更高品质、多样化需求,所以才需要工业设计对产品品质、设计、功能全面提升,以适应消费者对产品的个性化、多样性需要。基于此需要设计师对设计方案有着执着与追求,不投机取巧,必须确保设计流程每个环节的质量,不达要求绝不轻易提交设计作品。
此外专业课程教学可以将创新精神和工匠精神渗透到工业产品的研发、制作、营销的各个领域,同时将文化属性和趣味性功能性有机结合,不断提升产品的设计内涵和品质。
三、“工匠精神”环境的构建
工匠精神的培育,科学的学习环境首当其中,就培养方式和内容而言,要求专业教师慢工出细活,设计课题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时间的积累和实践的沉淀,这都需要相应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基于此我们根据高职学生的特性和就业方向,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方案,选择适当的方法和途径,塑造“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良好氛围。“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专业技能水平上,所以培养“工匠精神”应该把教室、实训室、工作室等教学场所作为主阵地[2]。教师要分析和研究工业设计专业学生必须具有的职业素养,将其整合到人才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考核办法之中,重点突出学生技能水平,将专业教学与“工匠精神”的养成计划紧密结合,结合不同设计任务的特点,在教学中逐步渗透“工匠精神”。但教室、实训室、工作室毕竟不是真正的企业,它的模拟工作环境只能是短期的,也不具备企业的全部真实环境,更缺乏浓浓的设计文化。故此,“工匠精神”的培养,要靠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实践积累,同时在学生顶岗实习时加强学生企业文化的熏陶和职业素质的培养。
四、“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径
高职工业设计教育的目的是为本地中小企业输送具备良好职业技能和道德修养的设计技能型人才,培养高职学生的“工匠精神”,提高他们软件应用熟练程度、造型认知水平和创新思维设计能力,使之更快更好满足企业岗位需求。
(一)工业设计专业与“工匠精神”的契合度—敬业
敬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工匠精神”实施的基本保障和源泉,是崇高职业的精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正是敬业精神激励着一代代设计师将梦想化为现实产品。敬业是人对自身岗位的珍惜,是对待工作的一种责任和全身心投入,不是混天聊日,虚掷光阴,而这样的品质恰恰就是学生所欠缺的。学生敬业精神的培养,需要教师在课堂的设计项目中加以灌输,以冰箱设计为例,它的设计周期通常需要半年时间,冰箱整体造型以方体为主,产品功能具有单一性,所以冰箱正面的面板设计即是它产品造型创新的重点。这需要设计师的创意方案往往需要修改十几次,并且需要做材料、肌理、色彩、图案等大量设计研究工作。基于此就需要学生有充分的敬业精神,在设计项目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查资料、攻难关、练技术,为项目的完成尽一份力,同时自身的设计水平也得以不断积累和提升[3]。
(二)工业设计专业与“工匠精神”的衔接度—精业
日本的工业设计在世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工匠精神起了很大作用,而工匠精神又跟日本社会推崇的敬业精神有很大关系。工业设计的核心就是精益求精,要求学生从设计整体到细节一边体验、一边实践。不断创新产品以满足大众的需求,在设计中严格遵守产品性能、工艺、材料的要求,实现产品超凡的品质,敬业的培养始于学生对其工业设计灵魂深处的探索,考验着每一位专业老师的耐心和细心,且对学生不停地督促和指引,因为学生们在学习专业课程时都有惰性,老师授课时要引导学生,不能拔苗助长,认认真真地去设计自己的创作方案,要有不断尝试反复推敲的执着精神,努力保证产品整体和局部之间的精度与和谐。让学生在设计程序中感知精业带来不一样的产品品质。工业设计的发展已经有一百年之久了,经典的设计都蕴含着严谨的态度和执着的精神,这是设计师们不断地去挖掘,不断创新的结果。所以,我们要着力培养学生钻研技术、善于积累和勇攀高峰的品质。
(三)工业设计专业与“工匠精神”的吻合度—奉献
设计师要想顺利完成一件好的设计作品,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这其中奉献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学生对学习专业的奉献,决定了他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能走多远。总所周知设计工作往往是一个团队的合作,从初期的市场调研、创意展开、草图绘制,到方案定型、产品上市都需要设计师付出劳动。前期的市调研创意工作是设计项目的重中之重,可也是一项繁琐的,默默无闻的工作。工业设计专业的学习要具有无私无畏的精神,其培养思路是以职业道德规范为核心,以课程的专题设计为出发点,使学生从感性认识上理解和把握专业内涵与敬业奉献精神的意义和体系[4]。在课题设计中要求学生在最细微处下功夫,无论是材料的使用、设计的人性化都要考虑完善,确保设计的产品让消费者放心、舒心。
五、总结
工匠精神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是一个感性的系统工程,这需要专业老师在教学中不但要注重学生设计技能的培养,也要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吃苦耐劳、团队合作、诚实守信等,这样才能培养出卓越的工业设计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