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高校学分制背景下教学运行与管理模式的构建

2018-03-28王来兵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学年学分制学分

王来兵

(安徽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现阶段,学分制逐渐成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已经成为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构建不仅调动了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了大学生素养的全面提升,同时使高校的教学管理资源得到了充分的使用,促进了高校可持续、健康的发展,对人才的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学分制的解读

学分制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它体现了现代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进行选课,把学分作为计算单位,教师予以一定的指导,以学分为标准来衡量一个学生学习的质和量,是一种综合性教学管理制度,它的构建更符合现代人才培养的特点,所以在各高校得到了有效的推广,目的在于加强基础教育、突出素质教育、强化实践能力、倡导创新精神并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学分制的优势在于改变了过去学生学习被动的情况,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学生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课程、时间、学习进度上进行自由选择,更符合学生的需求,对社会所需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更加有利,这是一种与学年制相比具有弹性的管理制度。学分制在我国高校的开展是有一个过程的,开始是源20世纪的“ 新文化”运动,由著名教育学家蔡元培先生在1923年任北京大学的校长时提出的主张,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经历了学年兼学分制、学年制、学年兼学分制的一个过程。如今高校学分制发展越来越成熟,在很多高校得到了运用,通过学分制对学生的学习成效进行衡量,效果不错,这也给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1]。

二、高校实施学分制的必要性

作为现代高校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学分制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与高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因此学分制成为高校教学运行与管理的必然选择。首先学分制比其他培养模式更利于人才的培养,它与人才全面发展的成长规律比较符合,之前采用的是学年制教育,这种群体制教学思想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对学生的个性发展起到了制约作用,甚至是抹杀,人才很难脱颖而出,学分制提倡和鼓励学生基于自身的条件,可以对课程进行自主选择,对学习进程进行自主安排,甚至毕业年限都可以自己选择,比较灵活,学生自由发展的条件提供得很充分,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全面发展。其次学分制教学比灌输式教学更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出学生的潜能,学分制与因材施教的教学规律比较符合,这种教学观念更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学习动机、目的等不同要求,促进学生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提高了学习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更好地适应了现代社会对学生独立性的需求,利于人才的培养。

三、当前我国高校学分制的教学运行与管理所面临的问题

(一)教学管理秩序混乱

相比较而言,学分制弹性较大,也使得运行起来比较复杂、困难,不光牵涉到的学生人数较多,每个学期会有上千人甚至上万人,他们需要按照自己的需求进行选课,学生选课不满意,或是在选课时学生除了可以在自己的院校选课,也可以跨学院、跨专业选课,这就导致撞课现象极为常见,高校就要为他们协调,帮助他们退选或者改选,无形中给负责选课的老师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同时选修科目较多,造成学生上课的流动性大大增加,使得教学秩序不好控制,教学效果有时会不如人意,再加上不够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教学管理秩序出现混乱不可避免,另外学生在选课时自觉性差,在选课过程中,学习成绩不太突出的同学,对于选课不够积极主动,结果选课出现偏差,没有选到自己应该选择的课程。所以还要教师发挥督促、指导作用,让学生完成网上选课,同时通过多种形式对选课预选、正选、补退选等加大宣传力度,保证选课、上课的顺利进行,维护好教学管理秩序[2]。

(二)师资水平还有所不足

教师在学分制的实施过程中是一个很关键的因素,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选修课程不仅数量较大,质量还要高,这就需要政治素质过硬、专业素质优秀、专业结构合理同时还要相对稳定的一支教师队伍。教师授课的质量越高,选课人数自然会多,所以教师的水平高低决定着选课人数的多少,也决定着本门课程能否开设。没有较好的师资,就开不出更好更多的选修课。目前一些高校存在师资不足的问题,选修的课程开设较少、比较单一,学生的选择性较低,特别是关于思想素养提高、知识面开拓方面的课程比较明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其次,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于选修课,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不太重视,学生上课不积极,学习比较放松,教师上课不够认真、备课不够充分,这都导致选修课的质量有所下降,制约了学校的吸引力,阻碍了学校的发展。为此学校应有所认识,加大对在职教师职业技能和专业水平的培训,也可以从外引进优秀人才,保障学分制的顺利实施[3]。

(三)管理模式制约学分制的发展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受学年制的影响,学分制的学校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模式,比如在学分设置上,任选课学分较少,而规定课程的学分则较多,这其实是对学生选择的一种限制,再如学生科研创新环节没有普遍设立相应学分,也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的提高,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恰恰是学生走上社会后所必需的能力,两者缺一不可。高校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社会工作锻炼的机会和在学校开展科技创新活动。还有一方面就是教育经费的投入还有所欠缺,足够的教育经费是实施学分制的坚强后盾,缺少资金的支持,使学分制改革出现后劲不足的问题。没有资金,就不能保证服务设施、教学条件、后勤系统的到位,难以满足学分制的需求,还有图书资料、培训、教师报酬等受到影响,比如选修课上多上少课时费差别不大,教师积极性受到打击,都影响到学分制的实施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另外配套制度的改革没能为实施学分制提供助力,学分制教学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制约了学分制的实施[4]。

四、构建学分制的教学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的对策

(一)建立学分制的教学管理系统

首先高校要对选课的流程进行规范,使之合理有序,减少对教学管理带来的不便,使环节由繁琐变得简洁有效,利用网络方便学生自主选择不同档次和类别的课程,减轻教师的负担,同时保证选课的顺利完成;其次选课制度的建立要切实可行,改变过去单一的选择方式,可以实施双向选择方式,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时间、学习进程的自主选择和安排;还有建立和加强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籍管理体系,因为教学管理中学籍管理是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宽严适度、实事求是,对选课、考试、重修 、提前或延迟毕业等各个环节制定明确的实施细则,使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教学管理更加规范化、科学化,以此体现并充分发挥学分制的优越性,进一步调动起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学分制的顺利开展。最后建立网络化学分制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利于资源的共享,向师生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使学生的选课和学习目的性、计划性更强。

(二)加强学分制的教学内容改革

内容有了吸引力,才能提升学分制的魅力。首先增加选修课程资源,在国外选修课程占到40%左右,而我国仅占15%,这是很大的差距,因此增加选修课程资源是必然的,比如提高自然、社会、人文等科学课程的比例,多开设新兴、边缘、交叉等学科方面的课程,内容更新要快,打破界限,优势互补,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其次把最低修课的学分降低,以减轻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另外建立学校社会间的学分互认机制,这种机制对学生能力的提升是一种激励,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以更好的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学生到其他学校选修课程,不仅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同时利于校际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但也给班级管理增加了难度,所以高校也要采取一些措施解决这一问题,比如在学生选课时加强指导,使课程符合学生实际情况,避免多选、漏选、误选等问题出现[5]。

(三)加强学生管理

在学分制的教学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下,对学分和毕业资格比较重视,减少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约束,基本上靠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自由选课使过程管理比较放松,淡化了学年制的班级管理,就使得一部分自我控制能力差的学生学习松懈、纪律松弛,对自己要求不够,学习质量有所下降,其次生活管理也将变得复杂,因此要强化学生管理体系和后勤服务体系,保障学生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高校在重视目标管理的基础上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上的管理。尤其是充分发挥宿区文化的功能。重新定位适时调整,赋予大学生宿舍这一特定的育人区域生机和活力。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是学校鼓励教师通过自我学习或进修培养等方式,提高知识水平和教学水平;一方面是完善教师考核聘任制度,在多劳多得的基础上实行优质优酬;还有就是采取措施引进素质全面、能开出高质量课程的优秀教师;还可以加强院、校际间的协作,实现教师资源共享。在做好这一方面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配套设施,增加经费投入,给予资金上的支持,加强教室、图书馆 、实验室、现代化教育技术设施的建设,加强教学信息中心的设力度,加强管理制度的完善,树立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改进工作作风,为教学工作搞好服务。

五、结语

总之,从实际出发,最大限度发挥学分制的优点,提高教学质量,把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选课制与班级授课制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新型的教学运行模式与管理模式,加快高校教学改革的进程。

猜你喜欢

学年学分制学分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全国第17届可拓学年会”征文启事
第二届星火学年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杨浦区老年大学举办2015
——2016学年期末汇报演出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