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现状及改革方案研究

2018-03-28李慧玲

长治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基础知识基础考试

李慧玲

(长治学院 计算机系,山西 长治 046011)

1 引言

在计算机科学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的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人们依赖计算机的程度也不断提高,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是适应现代信息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此,教育部将计算机基础课程列为高等学校的公共必修课。随着时代的进步,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量也日趋增多,如何从传统的“应试型”——注重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教学模式转换至“应用型”——注重计算机实践操作能力的教学模式,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也是教学改革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所以,我们需要找出教学现状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深入探索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办法,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使学生能学有所获、学以致用,真正体现出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的价值所在。

2 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2.1 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差别较大

学生入学时的计算机水平与能力存在巨大差异。无视上述差异而采用划一的教学标准,其效果乏善可陈。因此,如何使计算机基础水平不同的学生均能充分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保证较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个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所必须面临的问题,也是教学改革需探索研究的问题[1]。

2.2 统一的教学模式,忽略了专业的差异性,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大,目的性不强,对课程重视程度不够

高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多采用统一的教学与评定,没有根据不同的专业制定不同的教学方案,忽略了专业的差异性,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目的不明确。教师课堂讲解理论知识、学生上机实践是现今计算机基础课程大多采用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式容易造成学生理论学习枯燥,上机实践动手能力差。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积极性不大,目的性不强。不知道如何将计算机基础知识融入到所学专业中,常常学生在计算机考试结束后,就把知识统统“还给”老师了。计算机基础知识成了学生应付考试的工具,而不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这些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的问题,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效率低,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低的主要原因,这就迫切要求我们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进行改革[1]。

2.3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陈旧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更新不配套

现有的计算机基础教材仍然按照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技术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主线来进行编写,教材内容与现今更新速度快、专业结合性强的计算机技术不配套,导致学生的知识与应用能力相脱节。计算机基础课程学习是干什么用的,是大部分学生心中的疑问,这种脱节和不配套,最终造成计算机基础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积极性不高。

2.4 计算机基础课程专任教师短缺,师资队伍建设不完善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有着实践性强、涉及专业广、学生多等特点。这就造成了计算机基础专任教师紧缺,师资队伍老龄化,整体业务水平不高的情况。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多采取大班上课的形式,使得教师授课量大,在制定教学大纲、备课、教学、上机、批改作业方面的工作量较大,导致教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学效果不好,教学效率低下,严重的挫败了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

3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方案的探索与实践

3.1 以学生为本,重应用能力,改革老式教学模式至创新应用型教学模式

重新设计课程教学模式,将传统的“以老师讲为主”的教学模式改为“以学生学为主”的教学模式,即压缩课堂讲授学时,加大上机自主学习学时。可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小课件,穿插至实验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充分的发挥主动性,让学生“知道做什么”、“可以干什么”,进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教学方式上,可采用CAI、多媒体网络、大屏幕投影仪进行教学,精讲多练,节省课时,改善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

3.2 以学生学习需求为主线,改革教学内容

充分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将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整合为基础知识模块、windows操作模块、Word模块、Excel模块、Power point模块、Access模块、网站设计模块、文献检索模块、各专业应用软件简介模块等。学生可根据自己所学专业或所感兴趣专业分别必修或选修相应的计算机模块,这种“积木式”组合教学模式,使计算机基础学习与各专业知识联系紧密,可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使学生能掌握更多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3.3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针对大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和应用能力参差不齐,差别较大的现状,建议学校在大学生入学时,对其进行计算机基础水平的考试,分别从理论和上机两方面进行考察,根据考试成绩分成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不同的班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可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通过分层教学可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可迅速的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3.4 改革单一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考试,更多的注重的是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计算机操作水平以及利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符合“精讲多练,提高实际能力”的原则,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将传统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终结考试改为多形式的考核方式,即以过程性考核与计算机水平级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将各类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按计算机能力要求分为两个水平级,计算机基础考试一级、二级。建议学校计算中心每年举行两次计算机水平考试,考试不合格的学生,可参加下次的同级水平考试。要求学生在毕业前,文科类学生要求通过一级,理工科类学生要通过二级,而不再进行课程终结考试水平考试。而计算机课程则不再进行课程终结考试。同时,应注重计算机课程的平时课程考核,从而客观的评价学生本学期的课程学习情况。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认识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2]。

过程性考核与级别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实现了大学生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全过程动态考核,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及重视程度。

3.5 建设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专业化师资队伍

专业素养高、业务水平硬、团队精神强的师资队伍是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建议学校组建计算机基础教育教研室,抽调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年轻骨干老师,负责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建设,负责教学课程的整体规划、教学内容的整合与更新、教学资源的选取、申报计算机基础教学精品课程。并定期举办教学交流会、定期参加各级各类的师资培训。着力建设一流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学效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3]。

4 结论

通过分析计算机基础应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索进行了分析、总结。探索了根据学生计算机基础水平分层教学、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整合教学内容、考核多样化、建立专业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等灵活高效的多模式教学方法。这样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主体,以实际应用能力为主导的教学改革理念,使我校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成绩,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在新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中掌握了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同时计算机动手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作为高校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社会等仍需进一步探索与研究。

猜你喜欢

基础知识基础考试
“不等式”基础巩固
“整式”基础巩固
清律的基础知识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掌握基础知识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你考试焦虑吗?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准备考试
“五抓五促”夯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