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如何创作融媒体新闻
——以福州电视台为例

2018-03-28

传媒论坛 2018年16期
关键词:后台福州受众

(福州广播电视台,福建 福州 350014)

在福州电视台,传统媒体记者主要分为编导和摄像记者,编导负责文稿的组织等,摄像负责拍摄、编辑,偶尔搭配专门的出镜记者,三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配合,经过后期责编等层层把关,最终诞生了电视上的新闻,但是在“融媒体”时代,这种新闻诞生模式却不适用于融媒体记者,首先效率太低,采访结束后,听同期、写稿、审稿等等步骤下来,早上9点发生的新闻,没有直播的情况下,2小时内能上电视节目可以算是“奇迹”了。其次形式不够新颖,传统电视新闻照搬到网络上,呈现出来的点击量可以用“屈指可数”来形容,因为随着受众群体的改变,80后90后开始成为社会主体,收视收听习惯已经发生了改变,这类群体更愿意自己去关心“新、奇、特”的东西,而不是强制灌输。另外,内容也不够丰富,通常电视新闻在剪辑制作时追求精练,或者考虑整档新闻排版的需求,没办法把当天发生的事情,或者跟市民息息相关的内容,全部搬到电视中去,因此取舍当中,内容就没办法集中展示。考虑到电视记者在转型融媒体记者当中,并不能照搬原来的模式,那么就得尝试新的方法,更好地推进融媒体在电视台里的发展。

一、电视台融媒体新闻创作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学习,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

今年以来,福州电视台新闻栏目便开始进行“融媒体”尝试,尝试之初,便在新闻中心的各主要栏目设立了融媒体小组,这些组员的特点主要是传统编导出身,对文字有一定的把控能力;年纪较轻,语言风格容易跟主流受众群体接近;有创新性想法,熟悉微信、微博、抖音等传播载体运作;懂得视频以及音频方面的剪辑……

组员筛选过后,便开展了相应的培训,先是对链接新媒体端“福视悦动”后台进行系统讲解和培训,确保融媒体记者编辑的新闻能够在客户端上得到匹配展现。此后为了让行文看起来更为舒服、美观,通过线上视频和借鉴其他公众号做法等方式,熟悉秀米、快剪辑等软件的运用,提高自己线上编辑的效率以及审美观。期间也有同事前往北京等地取经,详细了解短视频拍摄经验以及如何成就下一个爆款方面的经验。这些方面的学习确实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融媒体小组成立不久后,《新闻110》栏目制作“三角梅”短视频,就迅速收获了很高的收视率。

(二)统筹协调,合理分工

栏目自己运作融媒体小组后,为了让管理更为集中,新媒体部门和各栏目经常组织碰头会,商讨出现的问题和一些可以改善的地方,经过多部门之间的联动和分享,融媒体小组运作也越来越趋于成熟化。而后,各栏目便把融媒体小组的运作经验进行推广,确保每一位记者都时刻保持“融媒体”意识,以便打通采、写、编、审一系列环节,保证新闻源发出后,融媒体后台端就有相应的记者及时推送,做到新闻新鲜出炉。比如市政府发布某一新政策,现场记者就可以现场录制,利用微信、邮箱等方式传回发布会相关内容,融媒体记者以及相应的审核人员在后台操作编辑、审核把关,一条龙下来,新闻发布会上的消息,普通市民通过点击发布后的链接就可以实时关注。

在运作相对成熟后,为了让受众收获更为新鲜的感受,融媒体小组开始尝试直播,利用现场云等平台,动态播出一些老百姓爱看的新闻,比如博物馆展览、春茶开采、让“橙丝带”飘起来等,这些直播把现场搬到线上的同时,也开设小福有话说平台,用文字直播的形式即时播报,通过深入的采访报道以及深度的解析,让融媒体直播的电视产品的立体感和纵深感更足,以满足更多受众的信息诉求。

(三)内容为王,精心策划走前头

当然,这些内容的呈现跟后期的策划是分不开的,福州电视台在制作融媒体新闻时并不是每条必做,而是经过细细思索后,前期对人员进行了相关安排,才有了后来越来越稳定的融媒体产品出现。

在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在福州召开之时,《福州新闻》前期便策划了“数字福州·新时代新生活”系列,通过“智慧生活” “智慧城市” “互联网+养老” “互联网+电子政务” “互联网+农业”这五期的内容介绍数字福州建设成果,跟别的新闻不同的是,这些新闻采用主持人全现场串编的方式,在成片的效果上呈现一刀不减的效果,让观众收获了新奇体验,这些片子制作后,融媒体记者在前期预热上,就通过一些“小剧透”的方式进行展现,而后推出的几期新媒体节目在介绍节目内容的同时,还以“揭秘” “花絮”等方式,赚足了观众的眼球,这一波融媒体内容不仅得到了央视新闻的转载,也分别收获几十万+的热度。

二、挖掘融媒体新闻内涵的几个路径

(一)变更后台端,积累粉丝

比如目前呈现在受众面前的这些融媒体新闻产品的链接来源都是福视悦动,受众在关注这条新闻时,只是打开链接,并不会直接下载“福视悦动”APP,有兴趣的受众即使想通过“福视悦动”了解相应的信息,出于还需要进一步下载“福视悦动”APP的需要,不少非必须人群就会选择放弃,毕竟APP占用手机空间,信息来源多,并不需要专门看这一家,这样一来,即使之前出现了多次的十万+、几十万+等现象级热度,粉丝的积累很可能是零,或者数据不太乐观。相反,如果这些现象级的热度是出现在可以关注“福视悦动”公众号的链接上,这样的情况或许就会得到改观,融媒体制作的一些现象级产品一出现,受众可以关注公众号,积累粉丝基础,毕竟公众号不占空间,点击关注,几乎是一秒就能成的事情,这就意味着很可能以后“福视悦动”推出的相应产品就可以靠之前积累粉丝基础,持续十万+、几十万+的现象级热度。

(二)评论互动,网友评论更有趣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福州电视台各栏目成立的融媒体小组,所创作的融媒体产品大多互动性不高,后台也并没有真正放开评论通道,相比其他平台推出的新闻产品,受众的话语权就缺失了。为什么不尝试开放下后台呢?很多时候,受众更喜欢看网友们的评论,就像不久前网络爆红的一款推文《wow戴森自动卷发棒来了这才是今年的终极草单》,这篇文章主要还是戴森的软文广告,介绍戴森自动卷发棒能带来哪些功能等等,但是后台的评论却相当精彩,比如“贵不是他的缺点,是我的缺点” “再见了Tony老师、Kevin老师、David老师” “戴森请问我的钱是大风刮来的吗”,光光这些后台评论,或点赞人数都分别达到了上万人次。而央视新闻转发的“数字福州·新时代新生活”系列融媒体产品中的《“刷脸”进小区、扫码坐地铁、机器人导游……数字技术改变了我的生活》,就在后台开放了评论通道,比如有“短短40年中国发展好快,让人无法预测!” “请,随身携带充电宝”(数字系列融媒体产品智慧生活这个篇章需要用到手机,实现智慧互联,因此网友有这么个感慨)。评论的精彩可以为文章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新媒体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单向传播的方式,很多受众也是新闻事件的亲历者,因此在这个全民话语权时代,开设后台评论,让受众话语权可以表达,是双方可以互动的一个有效方式。

(三)深度解析,做精短视频产品

融媒体时代,受众接触更多的是碎片化的阅读,一些新闻客户端也是推送受众爱看的新闻,因为受众主动搜索点击的新闻,很是少见。那么怎么做优产品,本人认为除了前期策划外,也可以深度解析,比如近年来,人民日报客户端就常推出辟谣新闻,部分还深度解析澄清网络上的不实信息,比如《没有食物能防癌!酵素全都在骗钱!101条谣言,一次全辟掉》等,这些新闻就获得了很多关注,毕竟受众接收信息的同时,更希望接收的是真实准确的消息。

此外,随着“抖音” “梨视频”等爆红网络,电视台如何借助自身的拍摄技术和拍摄设备,拍出适合人们观看的短视频产品,融媒体记者需要继续深挖的领域。从目前热播的短视频看来,这些受众的年龄超过50%集中在18到30岁之间,这个年龄区的受众已经是成年个体,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愿意为喜欢的东西“买单”,因此本人认为在制作热播短视频时,可以从生活化、话题参与度高、影响广、网红直播等形式切入,时间控制在3分钟,甚至1分钟以内,打造温情系列、事实系列,话题讨论系列产品等等。

四、结论

总之,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原有的一套新闻做法已经渐渐跟不上潮流,唯有从自身的角度出发,寻求自身的突破,才能在融媒体时代焕发出新的作为。

猜你喜欢

后台福州受众
我认识的几位福州女
以爱之名 和谐至美——福州十中简介之三
Wu Fenghua:Yueju Opera Artist
逐梦福州 只为“她”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寻味福州
后台暗恋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