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治愈系”影视作品叙事研究
——以松崎町宣传片《MATSUZAKI》为例

2018-03-28周刘冰

传媒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内心细节

周刘冰

(兰州大学,甘肃 兰州 730000)

一、引言

“治愈系”在日本作为一种流行语正逐渐吸引着青少年的注意力,此外,得益于日本文化产品输出的不断扩大,这一新兴词汇也搭乘了文化输出的顺风车开始进入全球观众的视野,尤其受到“千禧一代”的青睐。何谓“治愈系”?该词是1999年后半期于日本出现的,“原本是指电视上演出的女性艺人中能让人感到平静、治愈、舒畅的人,以及她们的动作。”如今这一词汇已经逐步渗透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尤其在各类文化产品中较为常见。因此,只要是平和的、令人心情愉悦且能抚慰人们受伤心灵的精神产品都属于“治愈系”作品。但“治愈系”目前仅作为一种流行语进行传播,学界对这个新型词汇尚未界定,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这类影视作品进行叙事分析,引起研究者和创作者的兴趣,丰富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同时为电影创作提供思路与借鉴。

“治愈系”影视作品大都具备如下特征:节奏缓慢、情节平淡、语言温暖。为了方便分析,笔者选取了松崎町宣传片《MATSUZAKI》进行研究。该片于2016年由日本导演柏原崇自编自导,共有四集,分别是《Hearing》(听觉)、《Sight》(视觉)、《Smell、Taste》(嗅觉、味觉)、《Touch》(触觉),以人的五感为主题进行故事讲述。本文运用文本分析的方法从人物角色塑造以及叙事策略的角度探讨日本“治愈系”作品的特点和风格,提炼“治愈系”影片的若干共同特征。

二、人物角色分析

主人公高桥亚由美出生于小城镇,在东京接受大学教育,毕业后留在东京工作。该主人公被设定为一个社交圈狭小、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都市女性,这是典型的“治愈系”影视作品主人公形象塑造方式:人物生活背景简单,个性也并不复杂。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和生活压力增大,主人公的性格状态逐渐趋于封闭,不愿与人交流,对生活充满迷茫。作品中处处体现压抑之感。这种设定能够引起当今多数青年人的共鸣,使青年观众有很强的代入感。这一人物塑造为之后的“被治愈”埋下伏笔,也是整个故事的“因”。

此外,不管是在第二集《Sight》中带主人公看千贯门夕阳的当地人,还是在第三集《Smell Taste》中教主人公制作香水的女店主,亦或是第四集《Touch》中握住主人公冰冷双手的老人,这些人物角色设定无一例外均呈现性格平和、善良淳朴的特点,在“治愈系”影视作品中必不可少。当地人的热情和善良与主人公的冷漠自闭形成对比。正是这些具有“治愈”功能的人物的存在,使得主人公体会到了人与人之间珍贵的温情以及相互帮助带来的温暖和感动,主人公得以逐渐走出性格阴霾,最终“被治愈”。

三、《MATSUZAKI》的叙事分析

对《MATSUZAKI》的文本分析有助于对该片的叙事进行探究,进而得出“治愈系”影视作品的叙事特点。

“在《超越快感原则》(1920年)中,弗洛伊德描述了1~2岁的儿童在母亲外出时玩的一个有趣的扔线轴游戏:儿童一手执着线,另一手拿着线轴,不断地把线轴扔出去,再用线拉回来,嘴里还不断发出‘Fort!...Da!’(‘哦!……哒!’)的声音,意即‘没有了……出来了’。弗洛伊德发现,这是儿童在母亲缺席时特别喜欢玩的一种游戏,并认为这整个游戏乃是儿童对母亲的‘缺席与在场’的一种象征化,是儿童对挫败的现实及自己的应对的一种戏拟。”

这个游戏与电影的叙事非常相似,即当故事情节令观众失望时,他们如同经历了母亲的“不在场”,此时观众的心理不平衡,情感有缺口。当故事情节向圆满的方向发展时,观众的心理需求得以满足,情感空缺也在此时被填满,从而被“治愈”。

首先,该作品的叙事开端,是亚由美独自一人漫无目的坐在公共汽车上的一段内心独白:“我的感情,正在慢慢疏远,在东京已经待了10年了,最近有时候,我会选择踏上一个人的旅途。目的地,没有决定。幸福,还是不幸福,对现在的生活并没有特别不满……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这么容易的可以与人告别了呢?在现代非常广的社交圈子里,我确实是失去了什么东西。”影片的这一开端无疑具有一层压抑色彩,将观众带入这样消极的情境之中,观众似乎在主人公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由此可见,叙事以消极情绪而起是“治愈系”影视作品的特征之一,即先使观众在情感上产生空缺感,只有先“抑”,才能后“扬”。

其次在叙事发展过程中,注重“细节”的描写。“细节”的描写又分为人物细节描写、事件细节描写以及物件细节描写。

例如,在第一集《Hearing》中,主人公佩戴的围巾、耳罩和手套象征着束缚与自我封闭。初到松崎,天气严寒,主人公衣着很厚,佩戴护具,把自己包裹得严严实实。这象征着她的内心压抑和自我封闭。后来主人公被松崎当地人的热情和自然美景所打动,逐渐敞开心扉,最终找回了迷失的自我。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物品,在特定叙事环境下成为反映主人公心理变化的关键事物,它们作为“物件”被放大、被强化,从而使观众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复杂的内心变化。当她卸下这些包裹自己的护具时,她也卸掉了内心的孤独和焦灼,放下了对人的过分戒备。此时主人公被“治愈”,观众也随之被“治愈”。

在最终集《touch》里,主人公用冷水清洗蔬菜,手冻得通红,这时一位老妇人用布满皱纹的手轻轻握住主人公的双手,使她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温暖与温情。这一场景强化了人物细节描写。通过老人的手部特写表达松崎当地人的热情朴实;通过主人公的面部表情特写表达主人公内心深受感动的心理变化细节。这些细节刻画,与观众形成情绪互动,从而达到“治愈”的效果。

《MATSUZAKI》四集短片从开端到结尾,在情节上没有明显的矛盾冲突,而是运用平和的语言,舒缓的节奏,实现对观众情感的带动。由此可见,“治愈系”影视作品对观众的情绪感染与“治愈”并非情节的跌宕起伏与人物命运的颠沛流离,而是日常生活中各种温馨事件的细节描写与叠加。在整个故事的叙事中,主人公聆听大海的声音、女店主教她制作香水、她帮当地人清洗蔬菜,这种种平淡温暖的细节描写,都是将观众情绪一步步深化的助推器。最终主人公放下内心的不安与压抑、自卑与自闭,脚步轻快地踏上了返回的旅途。至此,不仅主人公内心的迷茫与焦虑被治愈,观众压抑的情绪也得到了充分的消解。

四、结语

《MATSUZAKI》这部宣传片是典型的“治愈系”影视作品,全片节奏舒缓、格调清新、温暖动人。主人公高桥亚由美从开始的迷茫焦虑,到最后抛却烦恼压力,找回希望与快乐,整个转变过程自然流畅,一气呵成。

从上述对“治愈系”影视作品在叙事策略上的探究可以发现,“治愈系”作品在创作手法与叙事策略方面的特征在于:人物设定上偏向性格单一化、生存背景简单化;叙事情节结构上,多以消极性情节作为开端,在叙事发展过程中加强对各类温暖动人场景的细节描写,达到和观众产生情绪共振的目的;最终以圆满轻松收尾,从而使观者被“治愈”。这种“先抑后扬”的过程与压抑伤痛的最终消解,能够使观众的内心情绪状态达到平衡,通过抚慰主人公的内心创伤,使观众获得内心的安宁与恬静。

注释:

①https://baike.baidu.com/item/%E6%B2%BB%E6%84%88%E7%B3%BB/6539 156?fr=aladdin;2013.8.

②吴琼,《雅克•拉康——阅读你的症状上》,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419页.

猜你喜欢

内心细节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我最好的朋友,是我的内心戏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奇妙的细节
细节取胜
决定成败的,绝不是细节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