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的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构建

2018-03-28孙宏业

传媒论坛 2018年13期
关键词:话语权受众思想

王 舵 孙宏业

(1.中共石家庄市委党校,河北 石家庄 050051 2.黑龙江安达市第二中学,黑龙江 安达 151400)

“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全党特别是宣传思想战线必须担负起的一个战略任务”。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文化强国就必须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紧跟时代潮流,坚持意识形态工作的创新性发展。

一、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的特点

随着以手机为代表的即时通信工具的普及,微博、微信和新闻客户端等手机APP的应用对当今思想文化和舆论信息的集散与传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逐渐进入新媒体时代,主流意识形态工作也从传统的宣传视野延伸到了虚拟的“微世界”。

一是传播内容的碎片化。随着微阅读时代的到来,新媒体的传播内容不是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而是贴近实际的社会热点。新媒体的传播内容往往是汇集人们生活中的困难境遇和社会的现实问题,如房价高、上学贵、看病难等,容易对人们的心灵产生极大的冲击。而且,新媒体还试图从不同的层面来解决这些现实问题,虽然这些应答并不一定正确,这是因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在发布信息内容时,往往由于字数的限制,并不是对客观环境进行周密式扫描,而是从复杂的事件里挑选片段的信息进行加工,这种挑选性信息的提出造成了新媒体阐释信息内容的浮游化。二是传播方式的去中心化。新媒体传播方式不再是自上而下的倒金字塔式单向传播,而是网状和裂变传播。麦特卡夫定律强调,网络价值同网络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即N个联结能创造N的2次方效益。由此得知,分享某个话题的网民越多,这个整体的效能就越大。在自媒体时代,当社会热点事件出现时,各种意见的交流和冲突在网上形成强烈的“舆论场”。这种强大的“舆论场”最终形成民意导向。主要传播途径是转发路线,即某一网民转发了传导者的言论,该信息立即同步到该用户的朋友圈里,然后以此类推,实现勾连的裂变式网络传播。由此可见,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摒弃了单向化的传播途径。三是传播信息的海量化。在新媒体时代,人们可以通过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零时差地接收世界各地的社会信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已经融入了我们生活,百度、阿里、腾讯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从初始的现实生活中的事件上网,发展到了网上的海量信息映射现实社会,使得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然而,新媒体在促进整个社会文化发展和创新的同时,加剧了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向全世界推销其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策动“颜色革命”。例如,国际伊斯兰极端思潮的传播范围迅猛扩大,致使诸多国家的民众接受激进思想,成为危害社会的重要力量。

二、新媒体环境下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弱化的原因

新媒体具有信息量大、内容多元化、传播途径广等特点,使得意识形态工作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新媒体的发展一方面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全新的平台和发展的机遇,但也使得传统的工作方法失灵,主体话语权面临被削弱的危险,给宣传思想工作带来了严峻的现实挑战。

一方面,网络语言的泛化影响意识形态话语的实效性。语言描述是话语权的具体实现方式。主流网络媒体的话语表达往往是严肃的、规范的话语,具有叙事的宏大性、语言修辞的固定性等特点,缺乏个性。而网络上的语言则是多样的、开放的、生活化的,更易于被理解。一方面,主流网络媒体在讲授理论政策和价值观念时,使用了不易被受众理解的不接地气和没有感染力的语言;另一方面,受众在与网络上的各种负面信息大量接触时,发现网络信息与主流网媒所倡导的思想和价值理念相矛盾、相冲突,一些受众很可能转变了原来的认知,导致意识形态话语的实效性受到很大的影响。

另一方面,加剧了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传播。微博、微信及今日头条这类新媒体平台深入融入社会,影响着人们的心理、思维、价值观念和行为导向,具有很强的意识形态渗透性,这不仅为意识形态工作提供了新平台,也成为西方意识形态渗透与传播的工具。新媒体时代提供了相对开放性的空间,价值观日益多元化,允许和包容不同群体与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意识形态的冲突与交锋更为复杂化和激烈。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迅速发展的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看中新媒体平台强大的政治颠覆功能,企图要用Twitter、Facebook挑战中国网络长城。一些别有用心的势力在新媒体平台上大肆传播资产阶级观念,如极端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危害国家安全的思想在新媒体平台上传播。这些西方意识形态渐渐地被引入并渗透到人民群众的思想意识中,在潜移默化中消解着他们的社会主义信仰,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

三、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的构建途径

当前国际政治领域的一个突出变化就是由现实政治向观念政治转变,在新媒体环境下,科学应对观念政治话语权争夺带来的挑战,必须立足于新媒体视域下意识形态话语权创新策略的构建,在话语引导、内容解构、方式创新、路径调控、时效优化等方面着力。

首先,尊重个人价值的实现和能力的培养。网络时代,大众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自我发展的意识也逐渐增强。主流网媒如果漠视受众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脱离现实去讲大道理,只能影响受众个性和能力的发展。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是辩证统一的,个人价值得到充分实现的同时社会价值也同样的得到实现。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崇高的理想需要每个人理想的实现,而个人的理想需要引导,需要宣传思想工作者根据不同的个体情况,培养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个体价值观,重视个人能力的培养和自我价值的实现,使受众感到自身的价值,产生成就感和幸福感,同时也拉近了宣传者与受众的距离,进而巩固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

其次,转变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表达模式。网络的交互性和平等性是重要的特点,意识形态工作要做到以“情”感人并不只停留在口头上,更应体现在态度上,最重要的是体现在行动中。主流网媒一定要关注这些思想动态,利用网络提供的各种公众平台,网络所营造的平等、互动的环境,积极地进行沟通、参与讨论,同时借助网络力量进行一种网民容易理解的教育引导方式,帮助大众掌握党的理论、方针、政策,坚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演绎成为受众通俗易懂的多媒体形式。通过这种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宣传思想工作的目标,提高宣传思想工作主体话语权的影响力。

最后,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网络时代公众接收信息的速度快,在某些信息和思想理念的掌握上容易捷足先登。政府部门也应紧跟时代潮流,密切关注网络动态,及时了解舆情信息,敏锐捕捉社会大众关注的热点与焦点问题,及时做出富有前瞻性的判断,亮出自己具有说服力的观点。积极参与网络上的讨论,开通微博或微信公众平台,使得大众感受到宣传思想工作者并不是高高在上,一味地灌输书本上的理论,而是就在我们身边,甚至是我们喜欢的某位微博达人、意见领袖。向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学习,学习驾驭网络的能力,具有号召力的能力。自觉、主动地掌握网络,运用网络,使得话语更具实效性,从而强化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新媒体时代下,想要把握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关键是宣传思想工作者的自身素质过硬,尤其是运用网络的能力,要充分认识和了解网络时代,不断适应网络环境所带来的各方面变化,积极应对网络带来挑战的同时运用好网络环境所形成的特有机遇,使网民的思想道德得到更好的培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并体现到实际的社会活动中。

猜你喜欢

话语权受众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