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环境下记者型主持人工作创新途径

2018-03-28王悦

传播力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广播节目听众受访者

文/王悦

记者型主持人作为一种新的业态,逐渐成为电台节目的主体元素。记者型主持人具有其自身的优越性,兼具记者和主持人的双重作用,极大程度的提高了工作的效率,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具价值的广播节目。在媒介融合的新媒体背景下,记者型主持人的角色定位如何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当前电台节目生产和运营所必须面对的问题。我将会结合我多年的电台工作经验,对记者型主持人如何进行工作方式的创新进行相关的探讨。

一、新媒体环境的相关概述

新媒体环境是相对于传统媒介传播所形成的新型的传播环境,主要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重要支撑,被业界人士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环境的影响是深远的,其对我们的意义不亚于纸张的发明,所以自然也对我们电台节目的采编产生重要意义。根据我个人的总结,新媒体环境主要有四方面的特点,一是信息覆盖的普遍性,二是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三是信息交流的交互性,四是信息内容的复杂性。这四方面的特点综合影响于我们的电台工作,推动着我们记者型主持人的工作方式的创新。

二、记者型主持人的相关概述

顾名思义,记者型主持人是兼具记者和主持人双重意义的工作类型,一方面是需要具有记者的工作能力,对新闻信息进行搜集、加工、完善,能够对搜集的信息进行特定化的加工,使杂乱的信息具有逻辑层次的新闻稿,以便更好的被听众所接受;另一方面又需要具有主持人的功底,称为整个广播节目的引导者,能够向听众传递相关的新闻信息,并与听众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对相关的资料进行个性化的报道。基于这两方面,记者型主持人在新媒体环境中需要形成个性特征和特殊影响力,我们必须加强对自身各方面的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新媒体环境下记者型主持人工作创新的几点建议

(一)始终具备良好的政治修养

广播电台是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媒介平台,本身就具有舆论导向的作用,是党和国家的喉舌,始终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利益。记者型主持人并不是简单的进行广播节目的采编和节目的主持,而是通过与听众之间建立起心理感应,对听众进行双向沟通的一种形式,通过这种方式以表达正确的理念和思想。当前,面对新媒体的发展环境,信息传播的主体发生了转变,信息更加冗杂,传播方式更加多元化,所以我们所面临的舆论引导工作比较繁重,这对我们记者型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保持着清醒的政治头脑,坚持正确的政治走向,在广播节目时才能准确无误的进行舆论方向的引导,为建设社会主义特色的广播节目做出贡献。

(二)始终保持主导者的地位

传统观念上,主持人在广播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始终发挥着关键的作用。那么,记者型主持人更需要始终保持主导者的地位,担负起串联节目各部分的重任。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们的记者型主持人不仅需要将电台各个工作岗位进行连接,还需要在整个节目中处于主导地位,控制着广播节目的走向。记者型主持人首先要将记者的工作职能发挥到极致,将自己设想处于新闻的发生地,通过自身的相关信息搜集和所见所闻,进而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听众,全面的表达出自己对该事件的观点。主持人需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出自己的主持风格和个性特征,不能简单的将新闻稿件进行转述,单纯的作为一个出声机器而存在,这是不能够满足听众的需求的。基于此,记者型主持人需要深入到新闻的发生地,对实地情况进行全面的理解,把握最新的舆论走向。同时,节目的采编过程中,要始终遵循“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结合实际进行采访问题的设置,强有力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使我们的电台广播节目能够真正成为社会大众喜爱的节目类型。

(三)灵活的运用新媒体平台

当前,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已经成为了社会大众的沟通工具。受众可以通过这些社交平台进行观点和情绪的表达,同时,这些社交平台又为倾听民意、提供新闻线索提供了条件。记者型主持人要善于运用新媒体,我们可以通过新媒体选取听众的心理预设,比如,我们可以了解时下的流行热点是什么,听众最喜欢运用什么方式进行新闻信息的解读,什么形式的表达方式最受年轻群体的喜爱等。这些问题都可以通过新媒体进行总结,并将经验运用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帮助我们有效的引导听众的心理走向。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记者型主持人与听众进行双向交流的重要载体,我们需要借助新媒体树立起具有个性特征的广播节目,进行有观点的信息传播,进一步的实现节目品牌的有效巩固。

(四)形成自己独特的主持风格

我们在上文中已经提到,记者型主持人兼具记者与主持人工作内容,这就对我们的记者型主持人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我们一定要注意各种主持技巧的合理运用,从而展现自己的个性特征。电台节目少不了访谈部分,在进行现场采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对受访者进行耐心的倾听,而不是一味地以获取信息为准,最根本的要坚持“以受访者为本”的采访原则,记者型主持人要学会适当的沉默,这样会使受访者进行一定的心理活动,可能会向我们倾诉更多的信息。同时,在采访中,我们要站在受访者的角度进行问题的思考,学会换位思考的形式,首先要与受访者建立起近距离的心理感应,减少陌生感的存在。在轻松地氛围中进行采访,受访者会感受到温暖,这样才可能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会使主持人和受访者都能感受到轻松。广播节目不仅是一种技术,更是一种艺术,我们的记者型主持人需要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进而对自己的口才能力进行一定的提高。我们都知道,电台广播给节目节目的特殊性就是缺少画面,这就是说外表在广播节目中不是必要的需求,最重要的是要有一定的知识涵养,在采访和主持过程中能够表达出自己独特的见解。但是,由于每个人在知识水平、家庭教育方面的不同而导致每个主持人的表达方式也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记者型主持人在日常工作中善于总结自己的工作形式和风格,并将良好的经验应用于实践中,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知识文化水平,打造具有个性特征的广播节目。

(五)适应听众的信息消费习惯

新媒体环境下,记者型主持人要与听众的距离感不断地缩小,贴近听众的信息消费生活。这一方面的具体表现就是要加强与听众之间的互动,“接地气”是对其最直接的表述,我们在工作中多使用生活化的语言,使听众能够听懂并且有兴趣参与到相关话题的讨论中。面对相同的新闻事件,各方面的报道众说纷纭,不同的媒体平台呈现多元化的观点。针对不同新闻信息的解读,记者型主持人既要表达出自己的见解,也需要站在听众的角度进行思考,要全面的兼顾这两个主体的思想表现。传统的广播节目中,主持人主要是以一种居高临下的形式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但是,新媒体环境改变了信息的传播方式,逐渐向平民化的方向倾斜,这需要我们记者型主持人要转变以往的观念,与听众建立起平等的交流地位,节目的播报要符合社会大众的思维习惯和思考方式,准确把握听众心理的体验,更重要的是要了解广播节目运作模式。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为电台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更带来了挑战。为了实现广播电台的工作形式转型,最重要的是实现记者型主持人的工作方式的创新,记者型主持人一定要正确认识到新媒体时代对主持人工作的影响,进而通过努力提高自身专业化水平,以适应新时代主持岗位提出的要求,更好的为广播节目服务,为实现电台广播节目的大发展、大繁荣奠定坚实的基础。

[1]郭丽莉.如何塑造新闻采访中记者型主持人的风格[J].科技传播,2015(1):28.

[2]李华.新媒体时代下关于记者型主持人的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16(21):155-156.

[3]梁晓虹.新闻采访中记者型主持人的风格塑造研究[J].青年时代,2015(12):77.

[4]李兴帼.电台新闻采访与后期编辑探析[J].品牌,2015(2):30.

猜你喜欢

广播节目听众受访者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论微博、微信在广播节目中的作用
广播节目创优策划探析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