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浪底4号机励磁系统故障原因分析与启示
2018-03-28高凯阳李银铛
高凯阳,李银铛,陈 岭,丁 凯
(水利部小浪底水利枢纽管理中心,河南 郑州 450000)
0 小浪底水电厂概况
小浪底水电厂是河南电网最大的水力发电厂,装机容量6×300 MW,主要发挥调峰作用,当河南电网与华中电网解列运行时,担任主调频电厂,由于河南电网火电比例占90%以上,因此,小浪底水电厂对于维持河南电网稳定运行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1 励磁系统介绍
1.1 系统概况
小浪底水电站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为300 MW,发电机励磁装置采用瑞典ABB公司 (型号为FMTB822)双微机励磁调节器,发电机组起励采用交流起励,双微机冗余的自并激晶闸管静态励磁系统。励磁电源取自发电机出口开关内侧的励磁变压器,经三相桥式整流获得。发电机励磁系统设有两套互为备用的自动电压调节器(AVR)及励磁电流调节器(FCR)。正常停机和事故时的灭磁方式采用跳开FMK(灭磁开关)串入灭磁电阻(SIC)。发电机组的励磁系统组成包括励磁变压器、整流装置及双通道冗余励磁调节器、单断口磁场断路器及灭磁电阻等。
1.2 工作方式
发电机励磁系统采用三相全控桥式整流,2个功率柜互为备用。当发电机转速升至90%额定转速,磁场断路器合上,励磁调节器先检测备用功率柜桥的状况,再切换到主用功率柜桥运行。当主用桥退出运行时,可无扰切换到备用桥运行,确保不同运行方式全部连续运行;当主用和备用功率柜均发生故障时,自动跳发电机灭磁开关,切断励磁回路;当单柜风机电源消失、任一风机故障或风机电源过流时设置自动退柜并报警。
2 故障现象
某日19:43,4号机组出力283 MW,上位机报:4号机组励磁系统事故,4号机组事故停机执行。同时上位机执行4号机组出口开关黄4开关断开,4号机组执行事故停机流程。
事件造成4号机励磁系统一套整流桥中可控硅元件V1损坏,并被省调记为非计划停运。
3 原因分析
3.1 现象初步分析
“励磁系统直流侧短路”信号和“一套整流桥不导通”信号都是由励磁系统DSTS102板判断并触发的。DSTS102板是一块脉冲触发板,用于触发晶闸管启动整流回路。DSTS102板接收由阳极侧CT测量的转子电流值,并检测其中存在何种交流分量。
当直流侧出现短路时,转子电流中会出现与转子电压同频率的300 Hz的交流分量。DSTS102板检测到此交流分量,向励磁系统PLC发出“直流短路”信号,励磁系统跳闸。
当励磁电源发生缺相或者一个或几个可控硅故障不导通,转子电流会产生100 Hz交流分量。DSTS102板检测到此交流分量,向励磁系统PLC发出“整流桥不导通”信号,切换至第2套整流桥,如果还有“整流桥不导通”信号,则励磁系统跳闸。
小浪底电厂可控硅触发极与阴极间的正常阻值应为15 Ω左右。可控硅被击穿或者发生软故障等多种原因,都有可能导致可控硅触发极与阴极间阻值为零。不同的是,可控硅被击穿时,阴极和阳极同时被击穿,阻值为零,可控硅完全损坏。可控硅发生软故障时,经过一段时间,其各项参数会向正常值回复,但已属于病态,也不能够继续使用。
3.2 报警原因分析
励磁系统如果直流侧发生短路,短时间内会将整流桥及二次回路各种元器件烧毁,危及励磁系统安全,因此必须立即跳闸,保护元器件安全。
通过事后对可控硅V1进行测量,发现其触发极与阴极间阻值又恢复正常,但是,将可控硅晃动时,其阻值亦随之变化,这种现象可以排除可控硅被击穿的可能。
结合这些现象,分析存在两种原因可能导致以上问题发生:
(1)由于可控硅元件V1的触发极与阴极被击穿,则V1的触发脉冲被引入主回路,触发脉冲信号是高频信号,DSTS102板检测到此信号,认为励磁系统出现直流侧短路故障,立即跳闸。
(2)整流桥回路中有两个可控硅发生软故障,导致励磁系统发生直流侧短路报警。当所有报警信号被复归后重新试验时,有一个可控硅参数恢复,因此只检测到有“一套整流桥不导通故障”,而不再出现“励磁系统直流侧短路”报警。
3.3 现地检查及试验
维护人员到现地进行检查,发现除上位机所报报警外,4号机组励磁系统PLC上还有“直流短路”跳闸信号。经分析确定,这次跳闸是由励磁系统直流侧短路信号引起的。
将所有故障报警信号复归,机组开至水轮机状态,合灭磁开关建压,发现无法从二套整流桥切换至一套,PLC上有“一套整流桥故障”报警信号。经分析确定,“一套整流桥故障”报警是由于“一套整流桥不导通”信号引起的。
检查一套整流桥可控硅,发现可控硅元件V1的触发极与阴极之间阻值近似为零,其他可控硅的阻值为15.3 Ω,将V1更换后,4号机组励磁系统运行正常。
4 结语
电厂设备纷繁众多,每一个设备都关乎电厂的安全稳定运行,运行值班员应该充分调动主观因素,同时,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测手段,强化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细化控制设备,注重冗余设计,优化设备控制和切换逻辑,同时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经常性的检查设备健康状况,发现异常进行更换;
(2)完善监控手段,加强对设施设备的监控,及时掌握设备状况,遇到问题及时切换;
(3)完善设备切换逻辑,检测到故障后应及时切换至备用系统,防止设备带病运行,从而将事故扩大;
(4)定期对可控硅等关键元件参数进行检测;
(5)加强对设备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在寿命达到极限前及时进行更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