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传媒动画创作中的创新及表现
2018-03-28
(济源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济源 459000)
一、引言
在这个急于表达的时代,动画创作借助新媒体技术广泛蓬勃地发展起来,一方面动画创作可以在新媒体环境下与各种电影、广告与自媒体创作需要相结合,另一方面动画创作表现出极大的独特性与直观性的特征。
二、动画创作主要特点及意义
(一)动画创作特点
动画创作具有直观表现和抒发情感的作用,它包括了造型、声音与摄影等艺术的基本形式,可以在一定的视听语言艺术的基础上展示出更具有想象力、表现力的画面,从而赋予动画作品极大的生命性特征。动画作品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在戏剧艺术、造型艺术与电影语文艺术基础上的构建活动。
(二)动画创作意义
动画创作具有风格多样的特征,动画创作可以进行丰富的艺术形象塑造,可以在题材选择主题多样、风格多样的特点上更好地展示民族的审美取向,实现综合性、直观性、全面性的文化展示,从而满足人们对动画时代性与当代性艺术的需求,更好地体现动画作品的财富意义与价值。
三、新媒体时代动画创作特点
(一)传播性
自媒体环境下的动画创作有较强的传播性特征,动画创作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方向发展体现出更强劲的生命力,并且逐步地形成了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动画作品的可以更好地体现沟通、关联与多样化的传播效果。首先,新媒体环境下的动画作品的表现力与准确性有了更大的提高,动画作品可以给人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动画作品可以在传播的过程中开辟更多的渠道,一些电视或影视媒体的动画创作可以实现全方位立体性的传播,动画创伤可以更好地打破传统的时间与空间方面的限制,基于新媒体的动画创作可以更好地实现作者与受众的有效互动。其次,动画艺术作品可以运用形象化的方式进行创作,可以为受众提供一个客观感受对象的可能性,可以使每个个体对动画作品都有一定的话语权。动画作品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快速地进行传递,从而形成极大的影响力。第三,动画艺术作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观众可以及时地对动画作品进行反馈,还可以运用投票与测评的方法让作者根据观众的意愿对动画作品进行改编,从而更好地满足受众的心理需要,达到及时进行网络沟通,有效围绕动画作品实现情感互动目标。
(二)沉浸性
基于新媒体的动画作品可以给观众带来身临其境的感受,可以突破主客体之间的限制,可以促进受众打开全部器官进行聆听,从而获得完美的视听体验。尤其是在虚拟现实技术的辅助下,基于新媒体的动画作品可以提高人们对动画作品的感知力,人们可以在各种VR眼镜、数字头盔、数据手套的基础上参与到动画作品当中,例如,动画作品可以出现在一片真实性较强的草原上,或者空气中弥漫着青草芳香的效果,也可以让受众在动作场景中真正地感受子弹擦身而过,可以更好地增加受众对动画作品的体验感。动画作品的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可以给受众带来别样的情感体验,都可以让受众与动画作品做出交互性的反映,从而在动画作品的辅助下激发受众丰富的想象力,达到不断加深动画探索、提高创作水平,以及满足动画艺术发展与探究的现实需要。一方面动画作品来源于现实,借助动画人物实现了娱乐、体验与互动功能。另一方面新媒体环境下的动画合作可以提高动画艺术的表现力,可以在赋予其独特情感特征的基础上,实现受众对动画的情感共鸣。
(三)构想性
新媒体环境下的动画创作还有具有较好的构想性特征。现代动画作品可以自由的进行古今穿梭,现代动画作品已经从以往的形象向着神似的方向快速发展。动画作品更注重传递独特的精神内涵,强调根据观众的心理与思想需求进行动画作品的沟想,从而让学生在流行性的文化传播中丰富创作题材,更好地迎合观众喜好,达到满足时代需要,产生多种动画语言的效果。基于新媒体的动画创作更好地拓展和完善了流行文化的发展空间。
四、动画创作的创新思维应用
(一)优化动画创作流程
在虚拟现实技术的支撑下,自媒体平台的动画创作变得更加简单方便,动画创作的专业技术性虽然不断增强,但是动画创作得到了极大普及扩展。基于3DMAX软件,可以在模块化的动画创作理论下实现动画作品的优质呈现。首先,多元化建模方式。各种虚拟软件为动画创作搭建了多个有效的直观性操作平台,作者可以根据自主需求进行个性化的动画创作与资源开发。动画创作的过程中可以运用多种建模方式,从而可以更好地用动画元素对事物进行雕琢。其次,虚拟软件具有较强的操作识别性,动画作品可以在现代自媒体环境下进行格式转换,使得动画模式可以被广泛识别。动画的位置、尺寸等都发生了变化,因此可以进行有效的动画作品设置。第三,作者根据个性化的需要进行细致全面地测试,可以对各种属性进行添加修改,从而达到完善具体属性的目标。第四,为了更好地丰富动画作品的生动性和趣味性,还要进行必要的动画渲染,注重在基本动画形象定形的基础上根据作者的情感需要进行必要的视觉与声音优化,在场景渲染的基础上实现背景、氛围的改进,从而满足提高动画作品体能性和交互性效果。
(二)创新运作创新内容
新媒体背景下的动画创作更注重在新型技术的支撑下实现动画艺术与动画技术的结合,注重运用数字化的技术手段通过数字手绘与电子捕捉技术的运用,从而在多样化的领域实现动画创作的广泛应用与综合实施。目前,互联网自媒体环境下的动画创作已经可以广泛的应用于手机、游戏、演示动画领域。首先,动画创作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与游戏公司的可玩性体验的结合,强调动画有效地融入移动设备。例如,在体感电子游戏中可以让玩家亲身感受动画世界的肢体触碰,因此可以突破游戏单纯的手柄按键限制。动画与游戏结合已经成为重要应用方向,并且有着广阔应用空间,可以在VR等虚拟技术辅助下实现体验升级。其次,动画还可以与多种广告品牌、社会媒体网络等结合,可以在多种媒体广告上实现商业营销目标,从而体现形式多样、有观赏性、互动性强的广告画面效果。第三,动画还可以达到与交互设计融合的目标,可以在虚拟现实的环境下借助新媒体实现手机页面的滑屏动画、互动媒体动画,以及手势感应、语音识别功能,从而实现人机交往效果,更好地满足交互体验需要。
(三)丰富动画创作造型
在新媒体背景下动画创作越来越注重冲突传统题材、材质、技术方面的限制,动画可以用于表现不同物质形、不同材料、不同光泽纹理的形象理念。动画可以在新媒体环境下营造出木头、黏土、油彩、玻璃等多种材质的特征。在自媒体环境下的动画还可以实现对传统文化艺术形象的有效移植和复制。首先,在现代自媒体环境下的动画创作更有写实造型的风格特征,可以在现代光色原理的应用下提高动画作品的直观性和通俗感,可以在简明的风格特征下实现动画与各种商品形象的结合,从而达到直观化呈现,能够根据主题需要实现有效内容表现的目标。其次,动画还可以在自媒体环境下实现夸张变形的效果,动画可以用来进行强化与概括自媒体的多重设计。基于新媒体的动画资源可以更好地实现变形、概括、夸张、扭曲等多种艺术呈现,从而形成静态与动态动画的有机结合,在各种错位、组合、嫁接技术实现运动变化效果。
五、结论
新媒体时代的动画创作应当在先进技术支持下实现动画作品精神与文化层面的多元追求,并且实现动画作品从简单到复杂的有效创作,更可以体现动画作品的交互性特征,在虚拟现实技术上展示动画创造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