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发展策略

2018-03-28王江涛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技园螺旋成果

王江涛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大学科技园协同创新发展策略

王江涛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处,江苏南京,210048)

在知识经济的社会大背景下,大学科技园作为高校与政府、产业界紧密联系的载体之一,重要性日趋突出。梳理其发展现状并对其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首先通过数据统计及定性分析,从大学、产业、政府三方的角色定位、高校创新成果有效供给、科技园可持续发展能力三个方面,对制约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瓶颈问题进行了分析;然后将三螺旋理论引入我国大学科技园建设研究,从知识空间、趋同空间和创新空间三个层面寻找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期为我国大学科技园的协同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三螺旋理论;协同创新;大学科技园;创新创业

随着斯坦福大学创立的硅谷科技园取得巨大成功,大学科技园日益引起各国的重视。国内外学者分别运用增长极理论、三元参与理论、孵化器理论、产业集群理论等,从不同角度对大学科技园建设进行了研究。笔者通过对相关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制约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瓶颈问题;引入三螺旋理论,强调大学、产业、政府三方的协同,从知识空间、趋同空间和创新空间三个层面寻找我国大学科技园可持续发展路径。

一、大学科技园发展与三螺旋协同创新理论

20世纪70年代,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部分大学认识到:大学应打破封闭办学或者相对封闭的局面,学术界应与产业界相结合。在此理念指导下,斯坦福大学科技园率先创立并取得成功。随后英国、德国、法国、日本等国家的大学科技园也先后建立。大学科技园的建立,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推动了高校改革发展,培育了谷歌、特斯拉汽车、思科等众多世界知名企业。我国的大学科技园建设,最早可以追溯到1989年1月东北大学科技园的建立。多年来,国家层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高等学校科技园区发展[1]。据《国家大学科技园“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及《2016中国火炬统计年鉴》统计,截至2015年底,国家大学科技园总数达到115家,转化科技成果10000项,各项核心数据指标逐年提高。

在大学科技园发展过程中,为解决大学、产业、政府三个主体间如何高效融合这一关键问题,不同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见解。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亨利·埃兹科维茨博士与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的洛埃特·雷迭斯多夫博士在对硅谷科技园等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大学、产业、政府三方相互作用的三螺旋理论(Triple Helix Model,也称TH理论)[2]。三螺旋理论成立的前提是大学“知识生产能力”的增强,应用研究与基础研究可以同步进行,各个主体可以兼顾从事其他主体的创新活动。三螺旋理论的核心思想是认为大学、产业、政府三者既彼此独立又相互作用,三者形成动态三螺旋结构,共同推动创新过程深入。

二、我国大学科技园发展的瓶颈

(一) 创新成果有效供给不足

根据国家科技部公开资料显示,2012至2016年,在国务院设立的面向国内的国家科学技术四大奖项中,高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国家技术发明奖(通用项目)中占比69.68%,在国家自然科学奖中占比64.89%,获奖情况较好。但是,在最高等级奖 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中,高校一直是空白;在表彰技术开发创新、促进先进科学技术成果产业化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通用项目)中,高校占比为39.81%,并不理想。另外,部分学者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定量计算我国大学科技园的投入与产出情况[3],结果表明: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的建设还没有完全地融入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效率无论是综合效率还是技术效率都要相对更低,在科技创新与知识资源等方面存在显著的浪费。

(二)角色定位不清晰

我国大学科技园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对于自身角色定位认识模糊。政府对于高校及企业实际情况了解不深入,虽然强调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数量,但在财政税收、人才激励方面没有统一的扶持政策,知识产权归属问题也没有彻底解决。企业创新能力弱、创新意识不强,企业和高校的合作仅限于技术开发和技术转让。高校缺乏商业化管理的相关能力和经验,科研项目与市场需求脱节,对成果转化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关注不足,导致科技园可提供的、有实用意义并且能够转化的成果不多。角色定位不清晰,导致大学、产业、政府三者在实际工作中的越位、缺位、错位现象频出,无法形成有效合力。

(三)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

1. 在园企业集群化程度不高

科技园现有企业大多是通过优惠政策招商引资来的企业,不同企业往往从事不同行业,企业和企业之间、产品和产品之间缺少互补性,企业之间缺乏技术上下游衔接关系,很难合作,甚至可能导致恶性相互竞争[3]。

2. 多元化融资渠道不健全

虽然我国大学科技园设立方式的不同,但是我国大学科技园的融资还是以主办方“输血”为主。由于政府鼓励政策不到位,企业对于大学科技园的认识不深入,导致我国大学科技园的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科技园“采血”“造血”功能不足。

3. 缺乏合理和专业的评价体系

通常,我国的大学科技园是作为大学的内设机构进行管理,但是对它的考核评价显然是与普通的职能部门、资产经营公司等经营性单位考核是不同的。部分学者对于大学科技园的考核评价进行了研究,虽然评价指标不尽相同,但是基本框架均参照《国家大学科技园发展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中对于企业的孵化时间和规模的限制、物理空间的限制、与大学生创业就业指标挂钩等内容仍然有待商榷。

三、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大学科技园建设路径

三螺旋理论强调大学、产业、政府三方的协同发展,共同进步。“三螺旋空间”是三螺旋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由知识空间、趋同空间和创新空间三个空间组成。“知识空间”是基础,它要求大学不断提高知识生产能力,知识有效累积到一定程度时,才可能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趋同空间”是前提,是指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在形成战略共识基础上,统筹组织创新资源。“创新空间”是关键。它需要大学、产业、政府三方对制度、人员等不断进行调整、创新,以实现三方共同的战略目标。“三螺旋空间”概念,对于大学科技园建设中科技项目研发积累、大学、政府、企业间的目标协同、大学、政府、企业间的过程协同指明了方向。

(一)科技研发与用户和产业需求协同

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以知识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基础的,这需要从科研观念、项目立项、制度调整上加以保证。①在观念上,要求大学科研人员要有“用户需求”“市场需求”的概念。②高校在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要注意项目技术日后的可行性和市场前景的分析;③在制度上,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扩大科研管理自主权,提高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完善股权激励等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大学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二)大学、政府、企业间战略目标协同

大学科技园是大学、政府、企业三方参与的平台。依托大学科技园,大学可以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实现产学研的良性循环,提升办学实力;企业则可以实现技术创新,开发出新产品占领市场,从而实现更大的盈利;政府通过政策导向、人才输出、土地优惠、税收减免、资金配套等,为大学科技园建设提供引导与支持,最终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学、政府、企业三方在实际工作协调过程中,①设立三方常设磋商机构,制定制度、沟通信息、解决问题、同步发展;②建立信息化协同平台,解决沟通协调的实时性、便捷化,促使各项工作能按照流程设计有序开展,降低管理成本。

(三)大学、政府、企业创新过程协同

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需要大学、产业、政府三方的创新协同。在此过程中,三方要在资源整合运营、人员管理、资金投入及信息共享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创新,才能最终实现共同的战略目标。

1. 整合资源,市场化运营

为了实现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职能,需要大学科技园市场化运营[4]。这就需要整合大学、政府和社会资源,在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员培训及商务洽谈等方面,为入园企业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增加内涵服务和提升自身综合服务的 能力。

2. 共建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队伍

具有国际眼光、创新意识、具备知识产权保护和成果转化经验的复合型人才队伍,是大学科技园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①通过高校、政府、企业协同,通过制定灵活的人才引进措施,吸引兼有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的优秀专业人员,建设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团队。②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和考评措施考核,激发知识产权及成果转化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大学科技园的信息收集整理、技术咨询指导、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切实为大学成果转化做好中介服务。

3. 协同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

资金不足,造血功能薄弱,一直是困扰大学科技园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这需要大学科技园构建多元化融资体系。三方合作设立风险投资基金,为科技园建设及成果转化提供资金保障。加强风险投资基金的规范化管理,风险投资基金通过参与风险企业管理、提供增值服务、监督企业管理活动等方式,更好地促使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并保证风投资金的安全与升值。

4. 建设开放共享的技术信息服务平台

通过建设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可以使大学、产业、政府三方的需求找到一个网络交集。高校通过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可以实现科研成果的顺利转化,促进科研发展并反哺教学,增强高校的办学实力,提高科研人员的收入水平;企业通过技术信息服务平台,可以获得技术信息,促使企业发展更上台阶甚至绝处逢生;政府通过技术信息服务平台,既可及时了解高校的科技研发状况、企业的生产经营现状,还可及时调整管理方式、制度,提高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

[1] 李东,石维富.大学科技园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历史回顾[J].中国高校科技,2017(4):54-56.

[2] 蔡翔,王文平,李远远.三螺旋创新理论的主要贡献、待解决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1):26-29.

[3] 周荣,喻登科,涂国平.基于加权交叉效率DEA的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 2015(20):67-72.

[4] 贾磊,李永顺,彭松.以现代化企业运行机制推进大学科技园建设[J].中国高校科技,2013(8):71-72.

G717

A

1674-893X(2018)03−0062−03

2017-12-06;

2018-06-08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研究”(2016SJD880035)

王江涛(1973—),男,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科技处副处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高等教育,联系邮箱:57181890@qq.com

[编辑:何彩章]

猜你喜欢

科技园螺旋成果
南师大玄武科技园“图书馆”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旋风“螺旋丸”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迈向“两聚一高”——苏州国际科技园
第二届“华师科技园杯”优秀学术论文2016年12月评选结果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浦江高科技园信息化建设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