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就得“派好活”“干好活”
2018-03-28本刊评论员
●本刊评论员
多年来,政府把盘活存量财政资金作为重要政策目标,年年发文督促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各预算单位努力督促“报账”,社会上也对更加积极的财政寄予更大的期望。可见预算执行不力是个老问题。
加快预算执行进度,期待财政更加积极,与国民收入总盘子的分割大有关系。一方面,财政收入连年以远远高于GDP和居民收入的增长率高速增长,土地出让收入一年高过一年,地方政府正常的、违规的负债余额越聚越大。这种状况下,谁都算得出来,国民收入这块“大蛋糕”政府切去的比重上升了,政府广口径的收入、政府掌握的资金规模大、增长快。另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市场上各方“吃紧”,企业、家庭杠杆不断攀升,投资、消费加码显然力不从心。M2(广义货币)增长得越快,市场主体手中似乎越来越没钱。这种情况下,稳增长的责任当然更多地要靠“钱多”的政府来承担。财政资金盘不活,预算执行不力,相当于有力的不出力,没劲使的干着急。社会的诉求、经济情势的要求,归结为一句话,就是“拿了钱要干活”。不管是通过收税、收费来的钱,还是卖土地、卖资源、收取国企利润、各级政府负债来的钱,都不能陷入“流动性陷阱”之中。
经济学上,一般将国民经济称为四部门经济,政府、企业、家庭、国外,各为一部门。实事求是地盘点一番,哪个部门拿钱最多,结论应与笔者上述不殊。由此推论,应对当前经济下行甚至出现滞胀苗头(特别是近来,经济下行伴随着物价过快增长,房地产吸金更加凶狠的现象更为突出)、实体经济不振、消费“降级”和民间投资无力、外贸争端加剧等经济问题,政府部门拿了多少钱就应承担多大责任。企业杠杆压力不降反增,家庭部门也因物价、房价、股市和P2P等资本市场“割韭菜”行为以及经济下行而背负高杠杆重压,出口因贸易争端具有更多不确定性,在此情况下,政府部门不得不承担更大的责任,财政不得不更积极,这是现实的要求。
当前预算执行居然成为问题,当然可以进行更全面的分析。但笔者认为预算执行本质是“派活”和“干活”的问题。所谓“派活”就是要把财政的钱花到必要的地方,把预算编制得更加科学,公共部门养的人该不该养,项目该不该立,预算单位这笔钱该不该拿等问题必须弄清楚。“乱派活”,预算不准,就谈不上执行效率。要把活派给能干活的部门。从这一角度看,财政预算的思路要变,不能一味坚持把钱抓在手上,控制在行政体系之内。要瞄准当前最需要钱的实体经济、民间消费投资着力,通过减税降费来降低政府自己花钱的规模,通过民生项目、直补甚至普惠性的“红包财政”,让最需要钱的人、最会花钱的市场主体来执行“预算”。
预算执行不力不能不考虑行政体系天然存在的问题,如代理风险、监督成本、科层式的低效率等。公共部门预算执行必须得到严格的监督,不能任由选择性“干活”,任由有利于本部门、私人利益的钱花得积极,有利于公益民生的“活”不愿干,能拖就拖。不好好“干活”的各级政府、预算单位和具体责任人都应担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