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统一的14道思考题
2018-03-28
两岸寻求统一的路径,是项极其复杂的工程,排除外部因素不谈,只谈两岸,至少能在统一前抛出“七问”,统一后也是如此。探索统一,最易解决和最难解决的地方,现在也可预料到。所以,两岸要画出统一的时间表,找出第一个优先解决的问题十分重要。
台湾五类关系在持续恶化
近日,有专家指出,目前蔡英文领导下的台湾已出现了五类重要关系的持续恶化:
排在首位的是两岸官方关系持续恶化。蔡英文上台至今一直希望在台湾民众面前将自己伪装成为“维持现状”者,实际上她既不想承认“九二共识”,又想将马英九当政时期两岸间签署的多项协议“照单全收”。大陆曾经给出“未完成的答卷”,展示了对民进党高度的善意,但蔡英文置若罔闻,在岛内持续推动“去中国化”,不断破坏两岸之间建立政治互信的可能性。一年多来,两岸官方关系的恶化不仅表现在大陆对台官方传递的信息“已读不回”,还表现在国际舞台上大陆断然接受了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的建交,以及巴拿马的建交。
第二类是民进党与国民党关系的恶化。虽然民进党号称是“民主和进步”,但其对待国民党的态度,不仅没有任何民主精神的包容和妥协,更多的是充满仇恨的政治清算。
第三类是民进党与青年关系的恶化。2014年,民进党收割了“太阳花”成果,制造自己是“青年代言人”的形象,于是也获得了2014年“九合一”选举的大胜。然而,蔡英文上台以来,许诺的发展机遇并未实现,而台湾的就业环境在持续恶化。蔡当局已让青年深深失望,于是他们只能纷纷出走。
第四类是民进党与劳工关系不断恶化。蔡英文曾有名言,“劳工是(她)心中最软的那一块”。然而从其政策推行来看,民众又戏称劳工因为“最软才好蹂躏”。从民进党强推“劳基法一例一休”开始,劳工团体已经多次上街抗议,纷纷谴责民进党倒向资方。而资方却也因为该政策导致的物价上涨,纷纷调整产能,甚至迁移至大陆。
第五类是以蔡英文为首的“英派”与民进党其他派系关系恶化。蔡英文刚刚就任时民调据说高达69.9%,然而,2017年以来蔡英文的民调一直在30-40%徘徊。随着2018选举年的临近和蔡英文民调的不断走低,民进党大佬下“指导棋”的情况会越来越多,绿营各派争夺也必将更加激烈。
为何说两岸统一进程正在加速
两岸统一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图为台北街头的五星红旗
再回看大陆。当前中国大陆迅速崛起,积极倡导“亚投行”和“一带一路”,国际影响力令世界瞩目。而蔡英文和民进党视而不见,眼中只有意识形态的分歧,不断在推“去中国化”和“政治清算”。
十九大召开,谋局全盘,战略自信明显。十九大不仅提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目标,也号召全国人民“实现包括完成祖国统一在内的三大历史任务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虽然十九大未明确提出“统一时间表”,但学界普遍认为,十九大在对2020年至本世纪中叶的两阶段划分中,第二阶段末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是统一的最终时间表。
有分析指出,“天下大势,分久必合”,两岸终将实现完全统一乃大势所趋。但蔡英文和民进党甘做“井底之蛙”,只在自己的“小圈圈”内打转,眼下五种重要关系已经同时出现恶化(或激烈化),这说明了民进党逐渐对岛内事态失去了控制力,也在两岸事务上渐渐失去了话语权。
“物极必反”,民进党的施政不当最终必将招致台湾民众的深刻反省。民进党以为自己的施政是在社会层次不断地“去中国化”,其结果却有可能是在推动民众更深层次地思考“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到底如何、台湾的未来与出路在何处以及台湾人到底应该具有怎样的国族认同”。总之,民进党的倒行只怕是两岸统一前的“最后黑暗”。可以说,民进党或正在加速推动两岸的统一进程。
统一前可抛出“七问”,统一后亦如此
其实,目前摆在台当局眼前的路好像只剩下一条了,就是开始探索两岸统一的问题。因为如果台当局决定要继续走维持现状的老路,当双方有九二共识的时候,两岸关系可以维持和平与稳定,但是对台湾的发展存在着限制性的因素。当台湾不肯承认九二共识的时候,双方关系就会陷入僵持甚至对抗,台湾的处境就会陷入动弹不得的困境。
台当局如果选择走“台独”的道路,在国际上,就会立刻陷入绝境。因为联合国采取的是一个中国原则,当前的国际社会都信奉这一原则。如果台湾宣布独立,非但不会获得国际社会的承认,而且大陆将会启动《反分裂国家法》,以非和平的手段解决长期以来两岸分治的问题。
所以,寻求统一是台当局的最好选择。但两岸寻求统一的路径是项极其复杂的工程,并非简简单单就可以完成。
在统一前,台湾方面得思考这七个问题:排除国外因素不谈,只谈两岸,台湾的民众是否准备好了,大陆的民众是否也准备好了呢?统一后的台湾如何对大陆更有利?如何对台湾更有利?台湾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方式会不会对福建、广东或浙江等邻近台湾的省份带来影响?同样的,大陆的政治、文化或社会生活方式,会不会对台湾带来影响呢?双方应该怎样来进行特殊的安排呢?这些安排如何能照顾到两岸广大民众的感受呢?
岛内专家指出,台湾与香港、澳门高度不同的地方在于,台湾社会存在高度政治化的特质。台湾民众喜爱看政治议题的谈话性节目,具有高度的政治参与性。这些能量的传播效应非常快,如果对其加以限制,常会带来推波助澜的结果。统一之后,台湾与大陆的这些政治活动和政治文化,势必会产生交流和激荡,相互作用的结果很难预料,这些都必须做出合情合理但又不会显露滑稽的安排。
所以,统一之后,仍要思考“七问”:既要维持台湾现有的政治生活方式不变,台湾还需不需要维持军队来自我保护呢?如果不要维持军队,万一未来发生变化,台湾该如何是好?台湾如何获得让民众足以信赖、而且不可逆转的担保?转另一个角度思考,既然统一了,为什么要维持军队呢,将维持军队的经费用在经济民生不是更好吗?这样一来,军港、空军基地和陆军基地还要不要保留呢?解放军要不要进入台湾?他们要不要使用这些军事基地呢?
最易解决和最难解决的地方
前不久,南开大学台湾经济研究所教授朱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两岸统一问题指出,两岸实现统一的时间点,既不会太近,也不会遥遥无期。那么统一后哪些问题易解决,哪些难解决呢?
专家表示,最容易解决的,就是经济民生的议题了。诸如台湾连接大陆的重大基础建设,如海底高速铁路的兴建、福建核电供应台湾、高雄港、台中港和台北港发展成为中转大陆的国际转运港湾建设,以及大陆大量资金进入台湾活络台湾经济发展,大幅提高台湾劳动者的薪资所得,这些都不存在难题。
而两岸展开探索统一的最大难点,在于民众的心理层面,这是一件极其艰巨的工程。从1949年以来,台湾就自己作主,自己当“老板”。自己当老板总是比较安心,即使公司没有以前光鲜耀眼,但还是自己说了算。如今“公司”要合并了,“老板”不是我,心理总存在着不安全感。所以,两岸要画出统一的时间表,就必须解决台湾民众的心理问题,这或许可作为首要讨论的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