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打不骂也能管教“熊孩子”
2018-03-28
大多数父母都打过孩子,一般的理由是孩子真的太“熊”了。可是育儿专家却说,打骂孩子,意味着家长的无能,而且打骂对于孩子造成的影响可能是一辈子的。那如果不打不骂,家长该如何管教“熊孩子”呢?
不打不骂,是为了更好地管教打骂孩子,也许当下解决了问题,但孩子下次一定还会再犯。因为打骂并没有在源头上解决问题。而管教的终极目标是希望孩子可以自我约束,当下次同样的事情发生时,他们自己可以意识到这件事不对而不做,而不是因为害怕父母打他而不做。因此,我们需要持续地告诉孩子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哪些行为是被鼓励的,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为了不打骂,恰恰需要我们花更多功夫在平时。现在很多家长对于规则的建立很随意,没有一个完整的规划。比如,3岁孩子吃饭扔食物,在家时你也许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一旦在餐厅和朋友们一起吃饭,你也许就会觉得需要管教了。这时语言说教孩子一定不听的,然后你也许就火大了。但其实,这对于孩子来说也很委屈的,他在此之前不知道原来这是不被允许的,怎么突然换了个地方就不可以了呢?
“熊”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排名第一位的原因就是建立规则和执行规则时,不同的人执行力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比如,妈妈很明确地指出睡前不可以吃冰淇淋了,但也许到了奶奶那里就变成“吃完今天最后一根就不吃了”。孩子很聪明的,不管多大年龄,他们很快就会明白自己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中“为自己所用”。因此,当我们开始设立规则时,家庭成员都不能心软,一定要说到做到,坚持到底。
给予选择,适当放权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自主意识开始觉醒,当他们觉得自己每天都是被安排好的,就会很不爽,时不时就想来挑战一下,想要找一下自己做主的感觉。有家长说:“我家姑娘2岁4个多月,大部分时候很懂事,可是倔起来跟头小驴似的。晚上睡觉睡着之前坚决不盖任何东西,有时候还要把上衣撩起来露着肚子睡,结果最近温差大感冒了,晚上醒的时候依然不盖,每次只能武力解决。”
像这样的“对着干”特别正常,这时其实可以巧妙地运用“选择”来化解。比如,你可以问女儿,“今晚你是要盖毯子还是穿睡袋?”,对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认知还没有“聪明”到可以识破我们这个具有迷惑性问题的能力,常常就会随着我们的提问进行思考作出选择。千万不要直接提要求,“今晚睡觉要盖毯子”,因为通常你得到的答案肯定是“不要”。
说明结果,自食其果让孩子明白他做的每一个行为背后都会有一个结果(正面或者负面的),而他需要自己对这些结果负责。这是我们父母需要教会孩子意识到的,而这也是在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孩子明明可以听懂大人的话,但当我们讲道理的时候,他们却常常不听。这很正常,这是他们在试探大人的底线在哪里。当发生所谓“屡教不改”的情况时,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让孩子“自食其果”。专家建议,妈妈可以严肃地对孩子说:“这样做是不对的,如果你再出这样的情况,我们就立刻回家,今天再也不能出来玩了。”不出意外,孩子听你说完还会继续反抗。这时,妈妈要立刻把孩子抱起往家走,不管她如何大叫、挣扎。当到家后,妈妈再次认真而严肃地对孩子说:“因为你这样做了,所以我们就不能继续玩了。以后如果你继续这样做,我还会这么做。”孩子其实很聪明的,当她明白,某些行为产生的结果不是他们想要的,几次以后她就会不再出现这样的行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