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洋媳妇如何评价中国老公

2018-03-28

新传奇 2018年5期
关键词:蒂娜开罗安娜

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快地发展,洋媳妇嫁给中国男人不会再有“下嫁”的感觉。不少人看到,自己的中国丈夫真诚、开朗、包容;也有人觉得,嫁给中国郎,就等于抓住了一个改变生活、改变命运的机遇。

俄罗斯媳妇表白:“最吸引我的是他们的责任感”

2003年,黑龙江小伙儿李志离开老家,远赴位于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州,在一个小镇的农场里打工。当时,安娜在小镇上一家中国人开的工厂里工作,说得一口流利的中文。

“第一次遇见安娜是在小镇上。那天我们在地里做完工后返回住处,在路上,我一眼就在人群中看到了她,我还记得她那天穿着花格裙子,特美!”李志说,那是他长这么大第一次有怦然心动的感觉。

后来,在周围同事的鼓励下,李志向安娜表达了爱意。安娜说,是李志的真诚和朴实打动了她,最终他们携手走入了幸福的婚姻殿堂。

不过有一些人怀疑,这些美好的爱情或许仍是建立在“物质”之上的——中国男人娶俄罗斯美女是为了更容易获得俄罗斯国籍,俄罗斯女孩选择中国男人则是为了金钱。

李志和安娜却不认同这种观点。李志说:“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会用世俗的眼光看待爱情。在我看来,两个人相爱是自然而然的事。我想,安娜所做的可能许多中国女孩都做不到,她的善良是最宝贵的品质。”

安娜说:“中国男人最吸引我的地方是他们的责任感,在李志身上我也看到了这一点。比如对整个家庭的责任感,平时家里的脏活重活他都主动承担,即使我在做饭时,他也会在一旁默默摘菜,这让我感觉很幸福。还有就是对我们的爱情的责任感,他比较能够容忍我的脾气,生活中的小争吵都是他主动退让。”

法国媳妇分享:欣赏先生对祖国的赤子之心

7年前,法国女孩蒂娜与她现在的先生相识于法国,对方是一名中国男性。同是学生的两人因在同一家公司实习逐渐走到了一起。男方毕业后回国发展,蒂娜则追随恋人飞到北京。后来,两人在中国登记结婚。如今,他们已在北京安家,共同经营着一家互联网公司。

中国男人的稳重和家庭责任感是吸引俄罗斯女性的最主要原因。图为一山西小伙迎娶一位俄罗斯姑娘

尽管法国社会常常对中国男人存有“书呆子”“木讷”“封闭”等刻板印象,但蒂娜认为,自己的老公性格开朗,家人和朋友也都很喜欢他。蒂娜说,当初最吸引她的,是对方身上谜一样的中国文化。她还十分欣赏先生对祖国的赤子之心,“这样的爱国热情正是当代欧洲年轻人普遍缺乏的”。

不过,中国人对家庭及传统的重视程度之高,却是蒂娜嫁到中国后才体会到的,这也着实让她花了些时间来适应。

蒂娜的先生法语流利,与妻子及其亲友交流没有障碍。来到中国的4年间,蒂娜也在积极学习中文,如今已能用中文流利说笑了。

日本媳妇感慨:中国丈夫比日本男人更尊重、体贴女人

性,不像日本男人那样,有着较强的审美意识和时尚感。

越南媳妇揭秘:中国男人体贴,也更愿意承担家务

在上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蒸蒸日上的时候,多数日本女性希望嫁给学历高、工资高、身材高的“三高男性”,然后过上轻松自在的主妇生活。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日本女性步入职场,她们的择偶观也在发生变化。

来自中国的王先生大学毕业后留在东京工作,后与高久美小姐结为伉俪。妻子认为,较之大男子主义颇为严重的日本男性,中国男性更尊重、体贴女人。

比如,王先生并不像很多日本男人那样,下班后呼朋唤友去居酒屋喝酒,而是回家为妻子做几个拿手好菜。平时,王先生也会分担些家务,让同在职场的妻子轻松不少。

当然,由于文化差异,两人也会时常出现摩擦,但王先生一直以尊重和谦让的姿态,让这段跨国婚姻过得有滋有味。

中国男性的体贴、谦让固然能让日本女性感到幸福,但“缺乏时尚感”往往会成为他们的减分点。

28岁的田中小姐说,她觉得中国男性的打扮千篇一律,欠缺个

近些年,嫁到中国的越南媳妇越来越多,因为近水楼台,广西的越南媳妇尤其多,阮氏年就是其中之一。阮氏年现在居住在靠近中越边境的广西防城港市防城区那梭镇平木村,2006年年底,她通过媒人介绍来到了中国。

阮氏年来自越南北部太平省钱海县的一个小山村,有13个兄弟姐妹,家里十分贫困。因此,尽管对未来的丈夫并不了解,尽管对未来的生活一无所知,她依然愿意嫁入中国。

她自己没想到,婚后的生活很安心,丈夫一家人对她都不错,村里的男女老少对这个外来者也很热情,虽然刚来时语言不通,但村里的姑娘、媳妇都会主动和她攀谈,帮她干一些农活。

“丈夫很爱我,每天干完农活回到家,他还会帮忙做很多家务,照顾孩子。”阮氏年说,在越南,特别是在农村家庭里,男性很少承担家务,“回到家里就是吃吃喝喝”。

阮氏年偶尔也会想念自己的家乡,现在她每年都会回娘家两三次,每次都会带上丈夫和孩子。“早上从这里出发,晚上就能回到娘家了”。

由于越南国内性别比例失衡,女性地位低下,加上中越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很多越南女孩都愿意找一个中国老公,嫁到中国来。

阿拉伯媳妇笑谈:我们能彼此协调照顾

“我叫爱玲,就是‘张爱玲那个‘爱玲。”热情活泼的阿拉伯女孩如此介绍自己,这让马广智惊异不已。

爱玲常说自己是巴勒斯坦人,虽然她出生在埃及,一直住在古城开罗。马广智则来自中国甘肃,是一名穆斯林。

大约一年前,两人在开罗相识,最初只是在网上聊天,后来很快便成为现实生活中的恋人。

爱玲学过汉语,就职于开罗一家中资机构,对中国这个文明古国满怀憧憬;马广智那时还是开罗一所大学的在校生,精通阿拉伯语,对埃及和巴勒斯坦文化同样充满着好奇。

2014年春节前夕,爱玲所在的那家中资机构举行新春联欢会,邀请马广智一同参加。这对恋人彼此注视,用中文共同演唱了一首光良的《童话》:“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

如今,马广智已经大学毕业,在一家石材公司担任阿拉伯语翻译,工作地点仍然是开罗。经过一年多的交往,两人决定牵手一生,并在开罗举行了一个“阿拉伯式婚礼”。

马广智与爱玲的宗教信仰一致,只是饮食偏好等生活习惯略有些不同。不过,两人婚后能彼此协调照顾,倒也没什么大问题。

谈及今后的打算,两人说,在开罗的生活挺愉快,各自的工作也较为稳定,不过今后若是能在中国找到更好的机会,也有可能在中国定居。

尼罗河畔,像爱玲与马广智这样的中埃跨国婚姻并不鲜见。埃及华商会会长陈建南说,他在埃及生活十多年来,所知道的中国女子嫁给埃及男子的例子“有100多个”,但中国男人迎娶埃及新娘的事例“不超过5个”。

最近,陈建南的一个朋友与一名埃及女子订了婚。与马广智和爱玲一样,两人宗教信仰一致,男方是中国的基督徒,女方也信奉基督教。

其实,中埃联姻存在不少障碍。对不少埃及姑娘来说,如果在开罗嫁人,男方要准备婚房,但这道门槛会难住一些暂居埃及的中国男人;要是嫁到中国这个遥远的国度,又需要下很大决心。

但为了爱,仍有不少人愿意跨越文化和地理上的障碍,正如爱玲与马广智在歌中所唱:“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猜你喜欢

蒂娜开罗安娜
中外画家笔下的人与乐器
挂在秋天的窗户
你的眼睛
安娜的生日(上)
安娜的生日(下)
开罗一教堂遭炸弹袭击
总是配不上
开罗伊斯兰教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