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语感教学的课外延伸
2018-03-27袁敏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已经开始重视学生的语感训练,并在课堂上强化这一点,但课堂时间很短,对于整个课堂的学生来讲时间根本不够用。因此,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还要有效运用课外时间来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文章基于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学生进行课后的语感训练。
关键词:诵读小组;摘抄积累;批注习惯;写作实践
作者简介:袁敏,武汉理工大学附属小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8)03-0084-02
语感教学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的语感训练,调查发现,通过语感训练可以让学生对文本有更加深厚的理解,并使之产生更加丰富的情感。语感教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果的重要措施,一旦学生的语感能力培养好了,那么,语文教学便会变得很轻松。
笔者发现,尽管绝大多数语文教师都重视语感教学,但这种重视却往往局限在课堂的40分钟上,而很少有教师将语感培养延伸至课后进行进一步落实和强化。因此,笔者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感教学的课后巩固和落实要比课堂上的训练培养更为重要,有鉴于此,笔者结合自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就这个问题谈谈体会和认识。
一、开启学生的嘴巴,让学生勇于诵读
实践证明,在小学阶段,学生的习惯比较好养成,我们一定要要求学生,并鼓励学生张开嘴巴,把文本读出来。有的学生出于害羞心理,不爱读出声音;有的学生有点懒散,感觉朗读很费力气;还有的学生看见其他人不读自己也就不张嘴朗读了。
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不要着急,也不要一味地做出硬性要求,而要做好引导工作。首先,从害羞的学生入手,鼓励他们,耐心地给他们讲朗读的好处,并对他们提出要求:老师希望你们读出来。很多小学生都比较听老师的话,听到老师的鼓励必然会放弃害羞,并朝着老师喜欢的样子去做。其次,我们要为“懒”学生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教学时,老师们不妨选几个这样的“懒”学生出来,让他们带领大家读,并赋予他们神圣的使命——对于同学读错的地方及时给予纠正。这样一来,他们感觉到了被委以重任,肯定会做好准备工作。这样,其他学生看到别人都行动起来了,他们便会自然而然地行动起来。
二、成立诵读小组,有助于创设语感学习情境
毫无疑问,诵读是形成语感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我们的教学经验也生动地告诉了我们这一点,我们必须注重诵读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所起的作用。通过反复诵读,学生可以由浅入深地感受言语材料,从感知语言文字描绘的事物开始,进而完成内心情感的体验,最终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语感。这个过程符合人类对新事物认知的规律,也是我们培养学生语感必须遵守的语言规律。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谈到如何培养学生诗歌鉴赏能力时主张的:“利用部分早读课时间坚持教学生读诗,以涓涓的诗歌甘泉,渗入学生的心田,滋养他们的成长。每周二三首,一日不多,十日许多,精心滴灌,学生兴味盎然,赏析能力自然就得到提高,智力也就获得发展。”
但是,我们在实践中又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仅仅只是利用早读的几十分钟来诵读,对于促进学生语感的形成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让诵读成为学生的一种喜好,使学生养成时时朗读、处处朗读的良好习惯,才能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朗读能力,促进其语感的形成。诵读不是一种形式,它需要一段时间的积累才会达成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渴望一蹴而就,除了早读之外,我们还要有效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获得更多的诵读时间,这样才能取得培养语感的最佳效果。
因此,在学生中创立诵读小组,无疑是有效激发学生朗读兴趣的简单易行的办法。通过成立诵读小组,可以取得以下效果:①便于学生自由地把握朗读时间,采用灵活多样的诵读方法,如齐读、领读、分角色朗读等,以变化激兴趣;②便于教师开展丰富的诵读活动,如举办朗读技巧知识讲座,举行演讲、歌咏比赛等,以活动促发展;③还利于在班级、年级乃至整个校园中形成良好的语言氛围,从而为学生的语言学习创设最佳的情境。
三、注重摘抄积累,有助于夯实语感学习基础
如果说反复诵读是语感学习的入门功课,那么,摘抄积累就是语感学习所必须打下的坚实基础了。语感归根到底是借助各种言语实践活动而最终形成的一种内化的语言能力,而任何能力的形成无疑都是以大量的存储为前提的。因此,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我们就必须关注学生言语材料的积累,注意培养其摘抄积累的良好语言学习习惯。
摘抄积累的来源主要是书本,包括课内的和课外的,但也可以是来自生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课、听报告、听广播甚至与人交谈时,都会听到一些新鲜、生动的语句,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注意捕捉和记录,久而久之,势必会大大地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在此基础上,再定期让学生根据所积累的内容、用途等进行分类整理,以便加深理解和随时查阅、运用,如果条件允许,还可以让学生将各自积累的经验进行相互交流学习,这样一定会对学生的语感形成起到巨大的帮助作用。
必须指出的是,不少学生在实际积累的过程中,往往存在嫌麻烦或虎头蛇尾的毛病,甚至有些老师自身也不重视这种最原始、老套的学习方法,觉得其收效甚微、耗時耗力,有的干脆让学生直接到书店里去购买现成的诸如《好词好句选编》《满分作文开头和结尾》等书籍,以此来代替学生的积累。这固然不失为一个办法,但真正重视和实施过积累训练的老师都会认为,买现成的资料远不及学生自己动手、动脑所进行的积累,一句话,要想真正夯实语感学习基础,老师们还是得抓基础摘抄积累。
四、培养批注习惯,有助于拓展语感学习的深度
语感是由语言文字引起的心理活动和认识过程,语感的获得不能停留在单纯的言语直觉、经验的低层次上,还必须进行适当的语感分析,即品析语言,这正是语感教学的核心。
相信多数教师常常有这样的困惑,即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往往能很快分析、品味出这些特定词、句、段的妙处,但一旦到了考试,碰到类似词句理解和鉴赏题的回答时,则往往不尽如人意,甚至有时连基本的回答技巧都一窍不通。笔者认为,出现这种问题的关键还是在于老师们在课堂上过多地以自己的思路代替了学生自己的思考和体悟过程。而要让学生真正地动起来,自己体会、自己分析,最好的办法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批注习惯。要求学生批注,无疑有助于培养其细致阅读的习惯,使之真正掌握语感分析的本领。
五、加强写作实践,有助于完成语感学习培养
要判断学生是否真正地将语感内化成了自己的言语能力,写作无疑是最好的检验途径。但同时,加强写作实践的训练,本身也有助于广化、敏化、深化、美化学生的语感养成。
教师在执教过程中都有这样的体会,即如果过分强调写作训练,往往会引发学生的反感,使学生提不起兴趣,此外,学生在教师命题的背景下还常常感到无从下笔或力不从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应在命题上动脑筋,尽量让学生想言说、能言说;其次,要在要求上降标准,适当允许学生模仿,或者多提倡写随笔,少布置大作文,使学生的思想、感情等不受约束,能够充分、自由地展示自我、表现情感、锤炼语言。
总之,就像清人唐彪在《读书作文谱·卷五》中所说的,“文章读之极熟,则与我为化,不知是人之文,我之文也。作文时,吾意所欲言,无不随吾所欲,应笔而出,如泉之涌,滔滔不竭”,语感的培养归根结底离不开反复积累和实践,只有多读、多记、多品、多写,不断地将语感的学习贯穿于课上、课下,乃至我们的全部生活,才能真正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其内部能力的转化。
参考文献:
[1] 张桂水.课后练习在语言训练中的地位与作用[J].小学教学研究,2009,(12):19-20.
[2] 姜洪根.语感教学:内涵、特征和策略[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73-76.
[3] 李静.语感教学的本质和特征探讨[J].语文学刊,2013,(19):125-126.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