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音乐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路径探索

2018-03-27潘南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6期
关键词:实施路径

潘南

【摘要】基于小学音乐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在凸显学科特点基础上,以学科综合的思想,提高每个学生的音乐素养,能够通过厘清共育目标、教材重组优化、课型校本设计、核心素养评价、学科跨界综合等路径来实现。

【关键词】基于音乐学科 课程综合化实施 实施路径

【中图分类号】G6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97-02

一、前言

小学音乐课程具有人文性、审美性和实践性,是一门培养学生音乐基本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为学生终身欣赏、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巴蜀律动教育“因生而动 美美与共”,音乐律动课堂如何体现律动教育的生动、互动、灵动,如何建立师生学习共同体,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让师生共同经历,彼此滋养,共生成长。在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探索中,我们坚持:音乐学科课程综合应突出艺术的特点,通过具体的音乐材料(音乐要素、音乐作品等)构建起与其他艺术领域及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在综合过程中进行不同艺术领域的表现,拓展学生艺术视野,达到艺术育人的目标。

二、基于音乐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的内涵分析

1.凸显学科特点。围绕课程标准,突出音乐特点,提高学生音乐素养,给每个学生提供欣赏、表现、创造的成长平台,为学生终身欣赏学习音乐奠定基础。

2.探索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领域的综合;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同时围绕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3.满足成长需要。让音乐陪伴学生一生,不仅是精神的陪伴,同时能提升生活品质、生活品位,以美育人,满足学生成长需要。

三、基于音乐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研究原则

1.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学生主要通过听觉活动感受与体验音乐,要关注音乐艺术的时间性、表演性和情感性特征,并在教学过程中加以强调和体现。音乐教学的学科综合,包括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诗歌、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不同艺术门类的综合),还有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教学中,学科综合应突出音乐艺术的特点,在综合过程中对不同艺术门类表现形式进行比较,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深化学生对音乐艺术的理解。

2.强调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

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来提高学生音乐素养,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增强学生的创造意识。

3.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

义务教育阶段的音乐课,应当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从中受益,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以自己的方式表达情智。

4.尊重多元文化,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应将我国各民族优秀的传统音乐作为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并尊重和理解世界不同音乐文化,开拓视野,理解音乐文化的多样性,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

四、基于音乐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的研究路径

1.文化建设,探索基于学科课程的共育目标。

音乐学科针对学科特点,积极实践,自主开发了律动课堂管理的策略及音乐特色的共育三段式(课前文化、课中养育、课末整理),充分发挥教师群体的智慧,体现学生自我管理、习惯养育,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2.教材优化,探索基于年段重点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

将1~6年级教材进行了教材重组,同时进行知识框架和教学内容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巴蜀小学音乐学科学生核心素养:会欣赏 会表现 会创造,同时确立年段重点培养目标,分年段来达成。

3.课型研究,探索基于国家教材的校本化设计

我们研究基于常态的音乐课课型:唱歌课、唱游课、欣赏课、器乐课、合唱课、创作课、音乐会等。其中,音乐会课型是学科课程综合化实施中的典型案例,从形式上,它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表演形式;从内容上,它体现了音乐學科课程综合化实施,是国家教材校本化、个性化实施的创新,具有可操作性,符合音乐学科特点。同时,它打破时空界限,将课堂与舞台结合,从个人、小组,发展到全班、全年级、全校甚至跨年级,包含课堂中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表演、编创、共育等各项内容,以小见大,自下而上,层层推进,让学生个人素养、音乐素养得以提升。

4.评价导向,探索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综合素质评价。

我们积极探索学生核心素养评价,评价从学生培养目标出发,结合音乐教学的学科特点,对学生音乐的态度与兴趣,知识技能的掌握,个性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评价采用个人与集体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形式,让评价常态化、过程化、显性化。通过学生实践活动,完成科学的、开放的教学评价,有效地促进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

5.跨界探索,探索基于学科之间的综合研究

(1)音乐课程不同教学领域之间的综合。我们进行了“艺术与审美”的课程研究,制定了《审美与艺术》的总目标,阶段性目标,开展了学科教师之间的联合备课、上课,以项目式的综合实践研究开展音乐实践活动。如:舞台剧《悬崖上的金鱼公主》、《走进非洲》。

(2)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综合。在大数据时代,老师们创造性地将平板电脑运用到音乐教学中,通过互动、小组合作,让学生运用IPAD创作旋律、学习乐器。同时,与古诗词结合,学生唱“谷建芬古诗词歌曲”,在巴蜀国际的学生集会入场式中,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五、结语

我们关注人人,人人律动,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将来,每个孩子不一定都成为音乐家,但音乐却能进入他们的心灵,共同经历,彼此滋养。

参考文献:

[1]2013年《小学音乐课程标准》.

猜你喜欢

实施路径
中国古代官德培育及其启示
审美课堂:高中地理教学的新样态
高校纪检监察工作实施“三转”的思考
启发式教学的特点及实施路径
微阅读, 让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更给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教育游戏的运用及实施路径